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从组织员工边缘化的定义、特征、类型、成因、影响、边缘员工困境、防治、实证8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学者们对组织员工边缘化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到对组织员工边缘化的研究在员工边缘化的管理理论基础、员工边缘化的判断标准与量表开发、组织员工群体边缘化、边缘化员工的利益诉求与维护、不同层级的员工边缘化以及组织员工边缘化的动态管理体系的构建6个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文学边缘化近年来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图像时代和物质欲望膨胀的时代,文学将何去何从呢?从大众媒介的影响和文学观念的变迁来看,研究结果认为:大众传媒对文学而言就如同双刃剑,文学市场的边缘化之争背后隐含的是不同文学观念的较量;对比文学中心化与边缘化地位的不同景象,可知意识形态让文学"中心化",而文学边缘化昭示的正是文学的正常化;在不同时期,边缘化与被边缘化体现了大众不同的文学追求,当前文学尽管被边缘化,但是文学的各种元素仍然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许那正是文学的常态,人类还需要文学,文学依然长存。  相似文献   

3.
在职场生涯中,有一个和谐的职场环境是很重要的,员工都希望可以被组织接纳而不是被边缘化。本文分析研究了职场边缘化的含义,并从组织和个人两个维度分析职场边缘化产生的原因,试图提出避免职场边缘化的管理建议。分析结果显示:职场边缘化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离职率和人工成本,也不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企业通过招聘、培训、工作安排以及长效机制等阶段管理员工的职业发展,避免职场边缘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边缘化"学生是指行为超出正常规范、学业严重不佳的学生个体。认为中学及大学阶段的管理、社会因素、理想与现实的错位以及个人性格心理特点等是形成"边缘化"学生个体的主要原因;管理者建立"防边缘化"预警机制、抓住管理的关键时期及努力营造良好学风是有效预防"边缘化"的措施;选择适当的角度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可以对"边缘化"学生完成成功矫治。  相似文献   

5.
受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当前现实国情和自身因素等影响,我国农村老年妇女在物质生活、精神娱乐和信仰、感情婚姻生活和社会权益保障等方面被严重边缘化,是中国的"最弱势人群"。因此,建立三元保障模式,完善养老立法,弘扬中国孝道文化,解放思想观念,加大相关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我国农村老年妇女边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具有某些突破传统小说构成模式和规范的因素,表现出一种偏离公众小说认同感的倾向.文章用"边缘化"一词概括鲁迅这种在小说文体上的创新特质,结合作品分别就其"边缘化"的表现形态和构成机制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并指出清醒的文体意识和永无止境的文体追求是鲁迅在小说艺术形式上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政治参与现状调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西南某市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分析,认为造成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主要成因是:二元社会结构的制度性障碍、经济因素、限制性组织政策障碍、农民工意识薄弱等。针对成因,其对策为推进法制进程,赋予农民工更多参与空间;建立农民工利益协调机制,拓展参与渠道;根据目标性原则,构建农民工政治参与有效动力机制;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增强参与意识,最终消解边缘化。  相似文献   

8.
近代日本社会的变迁,导致部分知识分子走向边缘化。他们的边缘化是其"安身立命"的独特方式,是其终极关怀与社会现实互动下的一种行为表现。不同类型的边缘化知识分子,引起的社会效应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英的边缘化是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现象。后现代主义的崛起、经济实利主义的流行、学术分工以及大众文化的冲击都是造成其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但边缘化过程不会无限度地进行下去,边缘化也是打破过去人文知识精英的政治依附、形成其独立性和批判性人格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学的"边缘化"开始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从文学发展史上看,文学"边缘化"是正常年代的正常现象,只有社会思想文化动荡的年代文学才有可能走进中心地带发挥作用。文学"边缘化"是一个过程,从20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出现端倪。《受戒》等作品的边缘叙事拓开了文学通往边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社会排斥的社会建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机制的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大量农民的流动及其在非辖区(非户籍地)的生存与发展,进城农民工在城市社区队伍的壮大及其对城市建设作用不断显现,农民工城市生存能力及其生活现状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发展的视角出发,笔者认为,理论研究视角如何定位今天的农民工群体?是我们将农民工真正市民化、公民化首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建构视角探讨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对政府部门接待来访的咨询工作者的素质与一般公务员在共性及个性方面作些研究 ,并对其知识结构模式也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是指农村务工人员在城市场域中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纳入市民的关系网络中,并且利用这种新建构的关系网络获取自身发展的各种社会资源,这一过程正是农民工利益得以表达和体现的过程,而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应有之义。因此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是体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研究框架,从宏观的视角剖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并从组织、制度层面提供了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4.
北岛海外漂泊及其再度被边缘化,对此,国内外反响不一。目前,海外已有普通受众、著名诗人和汉学家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北岛的诗;而汉学界对北岛海外诗歌采取了文化性读法、思想性读法、政治性读法、系谱性读法、修辞性读法和综合性读法。这些"合力"共同塑造了北岛在海外的多样化形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调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报纸对农民工问题的表述,归纳分析了大众传媒对这个弱势群体在主要发展阶段的社会价值认同、生存状况描摹、拟态环境反映等方面存在之不足,阐明了相关的主要调查结论.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阶段二元结构下的独特现象,农民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处于社会边缘,很多学者用"社会排斥"这一概念来分析农民工问题,然而,当前对农民工社会排斥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对农民工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排斥。本文则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借用福柯"话语"的概念,以及关于知识、真理和权力之间关系的论述,尝试分析在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中,话语权力的运作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农民工的"他者"和边缘地位是如何被主流话语建构和维护的。  相似文献   

17.
农民进城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农民进城的文学叙事不仅体现了农民工的身份焦虑,同时也反映了当下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文化认同的困惑与危机。笔者从文化身份入手,审视文学文本中滞留在文化边缘地带的农民工的认同危机,并找寻解决危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多元主体认知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特色,并运用这一理论对农民工讨薪问题作了结构分析。指出了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错位,认为在新的有效的农民工维权机制下,农民工、政府以及包工头三方都能得到收益并且使整个社会能够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关系着国计民生,不同社会群体对于教育价值的感知存有差异。基于2012年遍及10省“外出务工人员问卷调查”的数据资料,尝试分析农民工群体对教育价值的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农民工看来,教育依然是改变其生存境遇的主要期待途径;但不同境遇和心态的农民工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生活境遇低、命运观念重、求职困难、工作心态积极的农民工对教育的期望较高;不同年龄的农民工会有不同判断,年纪较轻的农民工更易于对教育价值产生质疑。农民工群体因为职业的转变而带来的生活、工作空间的变化,使得他们在教育价值判断上产生了一些新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20.
电视作为当前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其受众不仅是成年人,而且包括广大少年儿童。电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儿童教育方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电视文化的内在属性,指出传统的教育方式、家长的信息垄断地位正在受到挑战,辩证地探讨电视文化对儿童教育方式的转变产生影响的利弊,呼吁我国的媒体工作者更好地关注广大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