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黄炎培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1917年7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他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职业教育之目的,一方为人计,曰以供青年谋生之所急;一方又为事计,曰以供社会分业之所需”。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面向社会、面向工农和敬业乐群等教育主张,都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黄炎培是中国职业教育先驱,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在1917年2月初和1921年1月底,黄炎培先生曾两次赴菲律宾进行教育考察,参观菲律宾商业学校、中吕宋农业学校、菲律宾工艺学校、菲律宾师范学校、普智学校等,并为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募捐。通过国内外教育考察,中国职业教育逐渐成型和发展,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2019年3月,我们组织"不忘初心,重走中国职业教育先驱之路"赴菲考察,通过重走先驱革新之路,进一步重温、解读、转化先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战诗歌从一出现便成为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十余年来,抗战诗歌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从“九一八”事变至新中国成立为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者大多是创作者;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对个体诗人和诗歌集团的文学活动、不同地区诗歌艺术特色以及诗歌文本进行分析的研究框架;20世纪90年代为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学者们在抗战诗歌的审美体验、精神情怀、演变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拓展与反思;从21世纪初至今为第四个时期,这一时期在强化大后方研究的同时运用了新兴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4.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产物,他提出的教育救国、实用主义、大职业教育主义等一系列职业教育思想,反映了一部分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要求,对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研究王河毛泽东的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青年时期毕业于师范学校,当过小学教员,创办过自修大学。参加革命之后,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新民主义教育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的教育思想也非常有创建性,提出了教育改革、教...  相似文献   

6.
《成才与就业》2009,(7):49-49
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于1918年创办的。学校一贯积极传承和实践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近年来更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抓住机遇,不断创新,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上海百所职校重点建设工程合格学校、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中等职校先进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并连续多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7.
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于1918年创办的。学校一贯积极传承和实践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近年来更是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抓住机遇,不断创新,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上海市百所职校重点建设工程合格学校、上海市中等职校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中等职校先进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并连续4次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8.
黄炎培的社会教育思想是以职业教育的形式展现和实施的。他对职业教育的定义,职业教育的目的、方针、办学原则以及其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都具有社会教育的性质。黄炎培办教育的经历、对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方针、原则,以及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解都是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实质和内容,职业教育是体现其教育思想的手段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伟大实践者黄炎培,基于当时中国实际,提出职业教育应始终关注个体需求,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境遇的个体提供适合其需求的教育形式。他主张构建起贯穿人一生的包括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训练练和职业补习教育四个环节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通过职业陶冶为个体职业生涯打好基础,通过职业指导为个体职业发展设定明确方向,通过职业训练为个体顺利就业做好充分准备,通过职业补习教育为有业者乐业、失业者再就业提供切实保障,从而使职业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个人的一生。黄炎培终身职业教育思想对完善我国当今国民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章炳麟(1867——1936年)是我国近代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有广博知识的学者。他的一生有着激进、革命的时期,也有倒退、落后的阶段,从总的方面来看是应该肯定的,但对他各个时期政治思想的评价需要具体加以分析。从中日甲午战后至1906年章炳麟担任民报总编辑可作为他的政治活动的早期阶段。对于这一阶段他的政治思想应该如何评价呢?目前史学界一般都认为章炳麟从甲午战爭后至义和团运动是倾向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对从义和团运动以后至1906年这一阶段章炳麟政治思想的评价就有着分歧的看法:一种意见是认为章炳麟是农民小生产者的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齐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自西周初叶姜太公封齐始,至春秋前中期管仲改革止.这一时期,齐国的政治思想基本上继承了东夷人的"礼"、"俗"文化传统.第二阶段自管仲改革始,至田氏代齐止.这一时期,齐国开始接纳周礼,然而时移世易,齐人没有照搬照抄,而是有继承、有创造、有发展,从而形成了有齐国特色的周礼.战国时期是齐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齐国政治思想形成了以黄老思想为主体,包括儒、法、阴阳等在内的一体多元格局.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陶行知三次出国的不同背景及收获这一视角梳理他奋斗和创造的一生,展示其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轨迹,以期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活动。  相似文献   

13.
鲁迅比郭沫若大十一岁,正式开始文学活动也比郭沫若早十来年。李何林先生曾经把鲁迅的思想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从一九0七年到一九一七年为早期。本文所指的鲁迅早期就是这一时期。从鲁迅这个时期的著译文章看,浪漫主义是他这个时期的主要文学倾向。青年时期的鲁迅发扬浪漫主义文学旗帜,对我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有着重大影响。代表着新文学浪漫主义发展方向的当然是郭沫若。他早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想与他的创作一道,牢固奠定了现代浪漫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4.
《成才与就业》2023,(6):56-57
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于1918年创建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于1918年创办的历史名校。学校是隶属于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坚持“文化立校、依法治校、创新兴校、质量强校”,始终以黄炎培职教思想为立校之本,秉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办学宗旨和“敬业乐群”的校训,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精心培养“爱我中华”、“双手万能”、“利居众后”、  相似文献   

15.
一代宗师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精神文化的宝贵财富.为了进一步学习领会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我们在中华职教社的指导下承担了国家“八五”重点研究课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实验”的几个子课题.在山东畜牧学校、济南信息工程学校、山东高级技工学校、淄博市临淄区职业中专和济南大学食品工程系进行了两年多的实验研究,并对山东省职业学校校级领导培训班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查和研讨,通过实验研究和调查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十个方面学习和应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来指导当前的职业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 徐特立的一生是矢志于教育事业的。一九四七年,他在《给小学教师的一封信》中写道:“从十八岁起到今年七十一岁整,一共五十三年没有离开过教育工作,所以我和你们是同一职业的朋友。”徐特立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历程,是他献身革命、探求发展中国教育事业的过程。随着革命潮流的涌进,在一生的教育生涯里,又有着如下几个时期。一,1895年至1919年,这是徐特立从事“教育救国”活动的时期。1895年徐特立开始教蒙馆。这时,正值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中国社会进一步殖民化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和所有爱国者一样,徐特立忧心忡忡,决心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05年,他进入同盟会员周  相似文献   

17.
中华职业学校是由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亲手创办的,今年学校迎来了90周年校庆。学校一贯积极传承和实践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近年来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创新,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职  相似文献   

18.
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干1918年创办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所职业学校。学校积极传承和实践黄炎培敬业乐群等职业教育思想,近年来,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上海百所职校重点建设工程合格学校、上海  相似文献   

19.
明治时期是日本国民近代伦理观念的形成时期。它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的是明治初年到明治20年代初,这一时期伴随着启蒙运动和自由民权运动,欧洲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使日本传统伦理体系土崩瓦解。第二阶段指的是明治20年代,这一时期是日本社会对欧化主义风潮加以反思的时期,传统的伦理道德以国粹主义为表现试图向主流社会伦理思潮复归。第三阶段指的是明治30年代,这一时期《大日本帝国宪法》和《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日本近代伦理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陈垣不仅是一名史学研究大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的主要活动与教育事业密切联系在一起。本文从陈垣的从教经历、教育思想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简要回顾了他一生的教育踪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