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自六、七十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及女权主义批评就已呈现出如火如荼之势头,“女性文学”因弗吉尼亚·伍尔芙、多丽丝·莱辛、娜塔丽·萨洛特、伊迪斯·沃顿等人的创作及大量女作家、女作者的参入而冠之以“爆炸文学”也似乎不算过分,女权主义批评也紧随其上,...  相似文献   

2.
物本主义:葛利叶理论主张的核心李伟昉作为法国“新小说”派的重要代表作家,罗伯──葛利叶提出了“小说革命”的一系列理论主张。这些主张集中体现在其论著《为了一种新小说》中。其中,《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等论文被视为“新小说”派的纲领和...  相似文献   

3.
高扬文艺还原现实事物与生存经验的资质是现代诗学的一种重要意向。柏格森、兰色姆、罗伯·葛利叶、梅洛·庞蒂是秉持现代诗学还原论的有代表性的四家。柏格森希望拆除功利化感官意识的屏障,让人回归现实事物。兰色姆否定科学理性,其还原目标是本原世界。罗伯·葛利叶颠覆文化观念,要还原的是事物本身。梅洛·庞蒂解构笛卡尔哲学传统和现代自然科学的思维机制,其还原目标指向“世界之肉”。现代艺术哲学的“还原”不是运动,但依旧可从逻辑和历史的层面考量。还原论与传统再现论有密切关联,但其以“效应”为重心和以“失落”为前提的思考方式迥然有别于历史上的“再现”。  相似文献   

4.
罗伯-榕里埃是法国“新小说派”的创始人之一,近年来则把“新小说”搬上了银幕,编导了一些頺废、色情的所谓“心理写实主义”的影片。这类影片,在内容和表现方式上都极为荒唐。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件、回忆、真象、幻想和错觉,胡乱地交织在一起,连人物也是用“M”、“X”等来表示。这种电影和“新小说”一样,其目的在于歪曲现实,逃避和抹煞社会本质问题。这是资产阶级心理分析学说和存在主义哲学等反动思潮在西方文化艺术中的反映,也是西方文化越来越走向腐朽没落的一个迹象。本文作者把罗伯-格里埃的作品吹捧为“寻找高于生活的新的现实”,实在令人作嘔,由此可见作者本人的文艺观也是极其反动的。本期发表的另一篇文章《电影是看见的方式》,公然否认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反对文艺批评,这种“为电影而电影”的观点,实质上是企图抹煞电影艺术的社会职能及其阶级性,为西方各种形形色色的腐朽、反动的电影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5.
文学诠释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其本质并非重构或复制“作者意图”。罗伯-格里耶的“形式本体论”有其理论缺陷,不能成为诠释罗伯-格里耶小说文本的金科玉律。小说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是一种悖谬关系:小说只能是现实主义的,也同样顽固地是非现实主义的。我们可以从自称为“书记”的巴尔扎克的小说文本中解读出“虚构”和非现实,亦可从强调“虚构”的罗伯-格里耶的小说文本中解读出西方后工业社会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技巧上还是在道德寓义上,《汤姆·琼斯》都是一部意义深远的小说。尽管这部小说在结构和情节繁衍两方面都执泥地沿袭了“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它在本质上仍是一部旨在规劝世人弃恶从善的寓言。作者亨利·菲尔丁对人的个性细针密缕的描写极其成功,堪称是继《堂·吉诃德》之后最富有生命力的“流浪汉”小说之一。  相似文献   

7.
短篇小说这样优美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尽管出现已差不多一百五十年了,却还没有引起文艺理论家们的足够重视。对小说起源的准确时间,或者实际上它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可以考虑一些问题:有四位人物——华盛顿·欧文、纳撒尼尔·霍桑、尼古拉·果戈里和埃德加·爱伦·坡,他们每个人在生时都因写出这种类型的文艺作品而被誉为开创的范例。大多数人同意的定义,说短篇小说是以效果单一和结构严谨为特征的短小虚构的散文体作品,其独特之处在于用“短”这个词,一个很难下定义的词。但是短篇小说家很少关心文艺理论家提出的问题,他们只管年年创作小说,  相似文献   

8.
雷蒙·让的小说创作受到法国“新小说派”的影响 ,《一个沉思默想的女人》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体现了雷蒙·让的文学观念。“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  相似文献   

9.
《简·爱》──一只“迷途的羔羊”的天路历程周韵《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对这部小说的宗教倾向问题历来争论不休。1847年,小说刚一发表,就遭到基督教保守派们的严厉攻击。伊利莎白·里格比在《每季评论》上撰文,谴责《简·爱》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小说批评,直到明清两代才日渐成熟,但从汉魏至宋元1000多年内,许多文人学者对“小说”的认识和批评,已有不少引人注目之处.现抉其要,略作爬梳,以就正于方家.一、小说观念的萌发和演变在先秦诸子的言论中,“小说”与“小家珍说”、“小道”的含义比较接近.如《论语·子张》篇载:“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段话被后代小说批评家屡屡引用,但多作孔子言论,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等)如《庄子·外物》篇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如《荀子·正名》篇谓:“故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  相似文献   

11.
黑色幽默是一个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为代表的有布鲁斯·杰·弗里德曼、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约瑟夫·赫勒、小库尔特·尼格、库特·冯尼格等十几位作家。他们用辛酸却又是尖刻的、悲观甚至是绝望的笔调,描绘出一个荒唐可笑、支离破碎的世界。他们在探索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鲍里斯·维昂(1920—1959)是法国文坛上的一位黑色幽默作家。他早在1947年就发表了其代表作《似水年华》。这是一部成功的黑色幽默小说。作品描写了一对深深相爱的青年男  相似文献   

12.
罗伯 格里耶常常通过模仿传统的侦探小说达到颠覆传统小说的目的 ,而其中的奥妙就是将传统侦探小说中的侦探———发现者置换掉 ,而使读者成为发现者。这样 ,罗伯 格里耶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是 ,传统小说是通过作品中“发现者”对案件 (事件 )的发现过程 ,让读者被动地接受作品 ,罗伯 格里耶的小说则是通过读者对作品的发现 ,让读者积极地理解作品 ,从而体现出了新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13.
乔纳森·萨福兰·弗尔小说《特别响,非常近》因其大量插入图像而引发广泛的争议。然而,作为语言或文字外的另一叙事媒介,图像之于小说有其积极的建构意义。小说中的图像呈现单幅图像叙事模式,亦表现出系列图像叙事模式,他们共同构成图像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图像与文本之间形成互文关系,图像与社会历史形成更大的互文关系。故图像叙事具有文字叙事无法比拟的审美效果及深度寓意,成为后“9·11”时代一种特定的基本语言与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4.
第1期关于我国发展生产力的若干问题··””···一像感扭论马克思“全面地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一”….““··一t.朱右保哲学、时代精神与时代—对“真正的哲 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命题的思 考·“””···”·””“·”””·”·“··““···“”·一···一王金福列宁的半国家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 家形态···“”···”··“···”·”“··“·一“···……朱国宁关于扩大再生产公式问题的思考···“····“一孙仲炎论20世纪初的西方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1719年,被称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的笛福,写出了英国文学史上的首部荒岛小说《鲁滨逊飘流记》,开创了荒岛小说的先河。时间又过了138年,即1857年,英国又出了一本题为《珊瑚岛》的荒岛小说,作者是罗伯特·迈克尔·巴伦坦。小说的主人公是三个在海上遇难的英国少年,他们流落到大西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由于来自西方文明社会,他们不但受过良好的道德教育,还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他们集两者于一身,  相似文献   

16.
美国后“9·11”小说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尤其表现为对“国家认同”这一公共领域中核心议题的批判性介入。作家们就国民身份强化、国族记忆建构以及国家身份选择等议题进行探讨,他们不仅捕捉超越种族、阶级、文化差异的共同体情感,表征不同族裔对于美国国民身份的认可,还倡导基于国族身份探寻理想自我。后“9·11”小说关于国家认同的多重阐释,对于多民族国家内部个人身份建构、族裔群体团结、国家意志强化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德国著名作家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长篇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开放性结局入手,针对一些西方评论者的“褐”、“赤”不分说,通过作者对小说结尾处的修改和文本的逻辑结构分析,论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是反对法西斯的。  相似文献   

18.
<正>系统说明福利待遇如何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目标。——德鲁·罗伯即使一个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福利,但如果它的员工们并不了解这些福利如何影响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公司永远就不会获得预期的回报。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白话文战胜文言文,是体裁大解放,空前大发展阶段。这时,现代散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随后便出现了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正如鲁迅所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  相似文献   

20.
哲学·政治·经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系统论·····”..一”·...”·“…“一“..t·“·“·”一“一”·”·“·“·”二李树申(1.82)论实践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一“.“一“·“·“·“·”…”…“…“·“·“·..一“刘成惠〔1 .90)试论黑格尔的实践观“·“·“:.“·”一”·”…”…“·“一~”·”··一“…“·“·”·”·”二任庆有(1.95)试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几个规律性间题”·......··”·“··一~赵邮方刘仁学刘和忠(2 .70)评洛克的物质实体观念”·“·“·“·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