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林 《求是学刊》2012,(1):29-36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加尔文教不仅以其"天职"观念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提供了一种合理性根据,而且也以其"两个国度"的思想为西方现代宪政体制奠定了重要的神学基础。从加尔文教所坚持的圣约理想中,引申出一种以上帝权柄作为保障的民主观念。这种圣约民主观念在法国胡格诺派、苏格兰长老会、英格兰清教徒反对君主专制的斗争中,逐渐与世俗的自然法学派思想相合流,最终导致了西方现代宪政民主体制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8,(2):76-78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开创的墨家学派曾一度引导过当时的思想界,时人称"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家也重视君子的培养,但他们的君子观是建立在自己学派的道德主张之上的,如兼爱、非攻、节葬等等。因为他们的群众基础不同于儒家,所以对儒家的君子观也就不时进行着批判,正是在这种批判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系统的君子思想。墨家的"君子"思想有其积极的成分,如对君子品格的要求和规范,但有些很显然也脱离现实,如对音乐的评价,所以在关注墨家的君子观时,应辩证分析,这样才能更深入地把握墨家的君子思想和社会主张。  相似文献   

3.
口语崇拜是一种与写实主义、个性主义、大众化等思潮相互呼应的现代文学观念,它的产生与西方的语音中心主义语言观对中国的影响有关.由于五四新文学的领导者及以后的理论家主要以语言变革的逻辑为其口语崇拜主张立论,当现代语言变革特别是"汉字革命"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时,文学中的口语崇拜观念便面临理论危机.口语崇拜观念还面对着从文学自身出发而产生的质疑,这种质疑的声音在现代文学史上虽不是时代最强音,但却切中要害.  相似文献   

4.
李兆勇 《社科纵横》2010,25(1):127-130
古希腊伊奥尼亚学派自然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该学派用水、无定、气、火作为本原而解释世界的产生。但透过对遗留下来的残简断章的爬剔梳理,我们可以寻找到一种整体的、动态的、发展的模式,以统一说明各家本原观的解释性意义,从而表明各种本原观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并形成了一种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少良 《学术交流》2012,(12):166-171
中国古代的类比思维,是古人学术和文艺思维产生的源头,其思维过程以观物取象为途径,具有表象运动的特性,思维结果结成具态的观念意象。类比思维是中国古代"比德"观念的哲学基础,"比德"审美观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对象物的自然属性比附某种社会观念,在社会意义下来理解自然美的属性,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比德"审美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思维的特性在于取象模拟,物我为一,它是一种诗性思维,它的结构方式和创造审美意象的手法,不仅在文学艺术,而且在广泛的审美文化上也得到普遍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结束锁国状态的日本,在与西方社会的复杂交往中,不断积累着对西方的两种感情:一种是想要成为西方的欲望,一种是对西洋进行反抗的情感.然而从根本上讲,这种双重情感最终是在西方化框架内产生的,是西方近代世界史普遍主义的应有之义.在这种普遍性中,日本京都学派的哲学家们试图寻找日本在世界史中的主体性地位.他们构建了一种"精神即文化"的世界历史哲学,这种历史哲学理念作为一种精神的否定性概念,与西方的物质性历史终结概念相对立.而且,精神的否定性因素具有摆脱以普遍性为目的的西方近代思想的某种气质,是一种构建以特殊性为目的的东洋历史哲学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7):31-34
奥克肖特政治思想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观:追求暗示的政治观,这种政治观可以看作是传统理性主义政治观的替代范式。西方传统的理性主义政治观可以理解为是从古希腊"追求至善的政治"到近代"追求功利的政治",这种政治观的困境在于混淆了事实和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形态的音乐史研究中,人们已习惯于将审美价值视为音乐的核心价值,将音乐的历史看作被"审美"一词限定的历史,但在中国社会早期,音乐的价值却远远溢出了美的边界,几乎可以将中国人的天地人神之思一网打尽。就哲学而言,这种围绕音乐的思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道、气、风、声视为音乐的本源,从而将人工艺术与天地自然打通;二是将声律、音律或乐律理解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律法,从而将音乐秩序挪移为宇宙秩序;三是以道论、数论和气论为音乐进行本体论定位,从而使音乐的价值获得形而上的阐明。要而言之,在中国社会早期的观念中,音乐被视为世界存在的基本性状,它的哲学品格要远远大于美学品格。这预示着一种回归中国历史本身的音乐史研究,必须超越美和艺术的限界,将其作为一种普遍性的世界经验来看待。  相似文献   

9.
对"什么是比较文学"这一关乎比较文学存在依据的重要命题,韦斯坦因超越了重视考证的法国学派和眼界宽泛的美国学派之间的争辩,采取了一种中间路线,他从辨析定义出发,主张回溯比较文学学科史,融合法国学派、美国学派研究之长而避其短.韦斯坦因尝试将比较文学这样一个开放的学科纳入一个科学体系,这种比较文学"中道"折射出其健康、公允、开放的思维方式,彰显了其远见及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法理学中,法院等国家机关的职权被认为具有"必须被行使"这个含义,理由就是"不行使就是违反法定义务、要受到制裁"。这种解释的背后隐藏了一种独立于法律的事实意义上的国家(机关)观念,一方面只是一种职权的政治学、社会学概念,另一方面又与现今普遍被接受的法治理念相悖。因此,需要一种符合法治理念的国家观,并以此为基础重新解释职权的法律性质,确定一种职权的法律概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复古思潮的时间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说到"复古"就是回到古代,返回到过去时间.这种理解是基于一种现代线性时间观亦即自然进化论而发的.实际上,中国古代屡次出现的复古现象是与古人的时闻意识相贯通的.复古观念不一定就是历史的倒退,其时间性的依据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人们对过去时间的美好建构;二是中国古代带有意识形态性的循环时间观.事实上,古人很少是纯粹为了过去而过去,他们每一句言论都是着眼于当下和未来而发的.复古只是一个旗号,是出于正名的需要,其真实的动机是为了"通今".  相似文献   

12.
李东升 《创新》2009,3(12):48-52
科学思想存在于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具有历时性特点。然而对科学思想的这种历时性的理解一直存有两种似乎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思想的发展是连续的,而另一种观点则主张科学思想的发展是观念不断更替的革命过程。如此一来,就出现了孰是孰非的问题。对科学思想的理解可以在采取断裂观的同时,承认连续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张行健 《社科纵横》2006,(11):106-107
“宫调声情说”是对宫调的调性风格的描述,它的产生是宫调乐理旨义发展变化的一个结果。《唱论》《中原音韵》创始和发展了这种观念,并将其应用到戏曲的创作中。“宫调声情说”适应了戏曲音乐发展的要求,在中国音乐史、戏曲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后,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日本出现的"普通国家"论仍有继续予以关注与探讨的必要。"普通国家"这一话语所表述的首先是一种论调、一种思潮、一种对日本国家发展现状不满的观念,然后才是诸如修改战后日本和平宪法等与实际政治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性政策指向。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本文以"普通国家"这一话语之所以会出现的观念背景为思考视角,对这种观念究竟是什么、是怎样的观念致使"普通国家"这一话语得以在战后日本出现、这一话语表述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等做了逐层剖析。  相似文献   

15.
传统"无讼"观与移植法律在当代中国的碰撞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无讼"观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其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中国现行的法律主要移植于西方,因此传统"无讼"观与移植法律的冲突在本质上是中西法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诉讼观念上的反映.应该深入发掘"无讼"观与现代法治精神相符合的合理内核,使其能够促进移植法律在中国的适用,以实现法的现实功效.  相似文献   

16.
"经今古文学派"的对立,可以说是自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关于"经今古文学派"的研究和认识,近代以采可谓是鼎盛时期,但却很少涉及今、古文学派学者针对"荀学"不同态度的角度来展开研究问题.鉴于"经今古文学派"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和思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应该从经今古文学派对于"荀学"的不同态度出发,深入探寻近代今、古文学派学术研究的学理意义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本专题是对19世纪指导了美国经济崛起的美国学派和美国经济崛起时期(1815—1914)经济政策史的研究,这一研究不仅对于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特别是笔者提出的"新经济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于目前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战略大转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美国学派的经济思想至今仍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这种研究对于观察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是现代符号学研究中心之一,莫斯科-塔图学派在世界符号学领域占有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洛特曼和他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体现了该学派的理论宗旨,反映了俄罗斯学术不同于西方的传统和特点,他的符号观、文化观和对文本的理解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苇 《社科纵横》2014,(10):59-62
法律文化冲突是法律文化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一种非耦合现象。传统法律文化中独特的"宗族"观念与"无讼"观念成为了当前社会法律文化冲突的根源所在。本文试图更多的从文化这一上位范畴去看待这一冲突,把它视为在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整合现象,而不是单纯地把这种冲突视为两种不同法律文化间的对立或吞没。  相似文献   

20.
陈文高 《学术交流》2003,1(11):164-168
文学观是关于文学的本质特征的基本观念,主流文学观是在某一时期的文学实践产生主导性影响的文学思想。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实践表明,新中国主流文学观大体经历了工具论文学观、审美论文学观、多元化文学观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