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肇辉 《21世纪》2007,(2):16-17
校园狂飙“李开复旋风”尽管对于演讲可能出现的受欢迎情况有所准备,但现场的火爆仍大出乎我的意料。9月22日,开复在北京交通大学天佑会堂演讲,这是他重新回到中国后在大学首次公开亮相的第一场报告。两层礼堂挤得水泄不通,所有出口排满人。大概从6点开始长队就在礼堂外绵延。有位博士生说:我在交大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么火的演讲!在清华大学演讲当天,天气特别热,建筑学院报告厅爆满,不少同学趴在窗户上听,礼堂里就更显闷热。开复西服已湿透,但他始终保持着一贯的风度和儒雅。在我的印象里,开复永远一副神闲气定的样子,即使大家都挥汗如雨,…  相似文献   

2.
有句歌词唱道:“人生的岁月像条河……”,对於山里出生,山进而长大的王梁来说,人生总是在爬山。他一次次以他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宽厚仁慈的心地,一步一个脚印跨过难关,走上人生的新高地。1998年4月,他再次完成了一次满意的人生答卷,走向另一个新的起点——沙坪坝烟草专卖局。“有问题多向组织汇报,组织卜安排的事一定要做好。要老老实实做事,忠心为党为人民。”这不是一个刚刚走上工作的新同志的誓言,这是一个老同志内心的自然流露,它已从他每一串脚印里得到有力的印证。1972年王梁被组织安排到大足*酒公司。他踏踏实实的工作作…  相似文献   

3.
著名工人演讲家冯守民的演讲已近400余场,听众几十万人。他讲到哪里,那里就掀起一股“冯守民热”。奉辛学子为他献花喝采,将军向他行军礼,一字千金的书法家为他挥毫题字,称赞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植兰树惠,功载千秋。”中央电视台在《东方时空》栏目里连续三次播放《冯师傅》的专题片,一些大学诚聘他为名誉教授、客座德育教授。锦旗、鲜花、聘书、邀请信向他云集而来,这种现象在演讲史上是罕见的。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空洞的说教再也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的今天。已届64岁的冯师傅的演讲到底有什么魔力使受众这般如…  相似文献   

4.
解缙巧对     
解缙是我国明代的对联大师。他少年时候读书用功,不但诗词写得好,而且善于对对联。有一次,父亲领他去游泳,把衣服挂在河边大树上,随口说了句“千年老树当衣架”,解缙应声答道:“万里长江作浴盆。”父亲听后,非常高兴。有一次,要过年了,父亲要他去求人写一副对联,他说:“待儿自己写吧。”他见对门曹尚书府内有一簇竹林,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一见,十分恼火:“我家的竹林,倒被他用来写对联!”随即命人把竹子砍去。解缙见此情景,马上在每一联下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  相似文献   

5.
陈君 《21世纪》2010,(12):34-35
半个世纪以来,古巴这个西半球独树一帜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为个体经济发展松绑。但被西方称为改革派代表的劳尔·卡斯特罗,在各个公开场合发表演讲从来不说“改革”,而代之以“变化”,他自己说追求的是“更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何……为”句中的“为”是句尾语气词,还是其他别的什么词?这历来是有争议的。吕叔湘先生在《笔记文选读》一书中注释“何以车为?”②一句时说:“‘何为’等于‘做什么’,照文言的习惯,拆在两处。同样的句法如‘何以家为?’、‘丈夫死耳,何以泣为?”王力先生在分析这件句子结构时,则说得更为清楚,他认为:“这件句子实际上是动词‘为’的疑问代同,宾语‘何’放在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前面了,意思是‘用……做什么’。……在‘何以……为’这个格式里,“何’字可以用别的疑问问如”奚’、‘恶’、‘安’等来替换。”“最近,朱运…  相似文献   

7.
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在我们国家,通常的思考方式是:要不要违反规则?首先,看看对自己是不是有利,如果有利,看见自己既无危险,又可以抢时间,就“忘了”规则;其次,看看自己会不会被发现,如果看…  相似文献   

8.
栀子香飘、银杏叶茂,清凉初夏的成电校园迎来了著名作家、演讲家、画家、刘墉先生。刘先生的演讲同其文章一样清新隽永,娓娓道来,小故事具有大道理,然而又不失风趣,他的演讲引来师生们一阵阵会意的笑声。“看到茶馆里闲适怡然的茶客,看到河边散步的人群,看到河水汤汤,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文……”刘墉娓娓的开场白自然亲切,掌声四起。“鸟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不但能利用环境,还能制造工具。”刘先生信手拈来,拾珠成串,推鸟及人:“要想活出精彩的人生,首先要‘进化’,学会面对压力,在压力下激发自己的潜能。”刘先生阐释他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1月25日晚,在湖岭潮基社区贾岙村一个由老年活动中心改造的文化礼堂里,正在进行着一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的党课宣讲,现场座无虚席。"对老百姓来说,不仅要小康,还要‘健康’";"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主讲人自始至终站在听众中间边走边讲,他戴着镜片厚厚的近视眼镜,个子不高,说话却铿锵有力;他全程脱稿演讲,一边用乡音讲,一边与听众互  相似文献   

10.
我爱社区     
冯守民 《社区》2003,(10):34-34
冯守民是锦州市石化公司退休工人。多年来,足迹大江南北,演讲1000多场,被誉 为“工人演讲家”。最近冯守民为社区演讲,我们截取他的结束语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庄秋水 《社区》2013,(23):46-46
1922年,梁启超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一篇演讲。他向在座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进学校?”他估计回答十之八九是“求学问”。然后他又问:“你想学些什么?”,回答则可谓人言人殊。任公自己给出的答案,求学问为的是学做人。他说但凡一个人在学校里所学,数理化、史地、国文、英语,乃至哲学、文学、农工商等等,皆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要成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蓝燕平 《社区》2012,(4):51-51
最近,杨波刚升任部门经理,荣耀与挑战同时到来的他,却发现自己疑心变重了:交代下属办一件重要事情后,脑袋里总想着“这个人到底可靠不可靠”?同事说句玩笑话,他也要琢磨很久“是不是他对我有什么意见”……难道得了“疑心病”?杨波非常苦恼。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名发明家,他发明的专利产品“动静脉留置针”,荣获国家发明奖。他,也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他带领的企业在国内享誉盛名,在国际上是第三大留置针生产企业。他,把“一枚针头”当做自己头上的一把悬梁宝剑,时时提醒着自己:“一枚针头、一条人命”。……“在‘留置针’领域里,我要做世界级的老大。”说这话的时候,张商钱豪气干云……  相似文献   

14.
日中俳人聚北京[日]小熊旭四月四日,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上午九时,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礼堂里,日中徘人欢聚一堂,日中两国第一次“中日徘句汉俳交流会”开幕。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陈昊苏、中华日本学会会长(前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中日友协副会长(前外...  相似文献   

15.
善良的种子     
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约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1997,(1)
据考证,最早使用“OK”一语的是美国的一个邮政职工,他的名字叫欧贝德·克利。英文名字开头的一字母是O、一个是K。他每天都要经手处理许多邮件,而且要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已经验收。由于签写名字工作量太大,为了节约时间,他以后在帽子件上签名时便简写为“OK”,表示他已验收认可。可见“OK”这两个字母是一个名字的缩写。从1844年起,在美国电报局里也开始使用“OK”,作为对电报验收的一种确认。后来,“OK”一语不胫而走,广泛使用,并附有全对、好、行、同意等含义,成为社会生活中一句十分流行和时髦的用语。“OK”一词的…  相似文献   

17.
京城活雷锋孙茂芳的名片上印着雷锋头像,他总是这样“推销”自己:“我叫孙茂芳,遇到麻烦事儿找我……”本是含饴弄孙之年,不打麻将、不出国度假,他还在照顾孤寡老人、帮扶贫困家庭,他的足迹伴随着“雷锋精神”传遍大半个中国,古稀老首长孙茂芳感动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8.
1.现代汉语里有一种由含有“说”的意义的动词构成的双宾语句(以下简称为含“说”的双宾语句)。例如:①人们告诉我:今年梨的产量大大超过了云年。(峻青:《秋色赋》)②我求求你:咱们不要在老师这里闹……(赵树理:《卖烟叶》)③他鼓励大家;长春是全国光学基地,这几年落后了,大家加把劲赶上去。(报:《为中华崛起而献身的光辉榜样》)④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古书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一〕(竺可桢:《哥白尼》)2.含“说”的双宾语句的特点。2·1.为了阐明含“说”的双宾语句的特点,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一般的双宾语句的特点(以下简称为非含“说”双宾语句)。请看以下的例句:①我也送他两次东西。(鲁迅:《故乡》)  相似文献   

19.
他正处在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而我也可能会束缚于他的过去或我的过去,正在“对话”的究竟是哪两个人?假如在我与他的对话中,我把他当作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个无知的学生、一个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人或一个精神变态者来对待,那么在两人的关系中,我的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都会限制我成为可能的那个人。耶路撒冷大学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有一句格言:“肯定别人!”这句话在我看来特别意味深长。他说:“肯定意味着……接纳另一个人的全部人格……确认他,理解他,尊重他……促其变化……我在内心确认他,那么在他内心,关于这种人格……现在就能得到完善,能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阳光与海滩     
一日里翻了两次书,结果遭遇了两句名言:一句是袁中郎的“世上所难得惟趣”,一句是朱自清的“自由自在的身子”,颇有感触。想想“自由自在的身子”和“趣”于人而言,该是多么本性的东西啊!对于人类目前的状态,无疑这两句话的打击是有些大了。人的本性总是要湮灭于欲望之中,一如野鸡舞镜常常死于镜前一般。[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