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显性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中韩两国贸易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保持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具体表现为:两国在货物贸易领域的规模和增速都突飞猛进、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发展的联系紧密。基于显性比较优势理论和贸易结构分析方法,利用1992—2017年中韩货物贸易细化行业分类到SITC四分位数据,分析中韩两国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对方市场的出口比较竞争优势,得到如下结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韩两国在各自优势产业的出口比较优势在世界市场上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与此同时,中韩两国之间的货物贸易往来也不断拓宽和深入,两国货物贸易的差异性较大、贸易互补性较强;从不同时间阶段来看,中国和韩国在出口产品的结构上都有所调整和优化,两国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随着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分工地位的调整而变化,中韩两国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双方产业的互补和中国丰富的资源禀赋为中韩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定量测算各省区的隐含碳排放量及省区间碳排放空间转移量,是科学制定区域减排规划、合理分配碳减排责任的前提。文章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法,建立了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碳排放转移模型,测算了中国各省区的隐含碳排放总量和省区间调入及调出的碳转移量,为界定各省区在区域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责任及减排配额分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商勇 《统计与决策》2017,(21):134-137
区域贸易在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从引力模型、边界效应模型和空间互动模型探讨中国省际贸易的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贸易表现出不对称性、空间相关性等特征;地区间的贸易受经济规模影响,无论是贸易输出地还是输入地,都会对贸易产生积极作用;地理距离依然是阻碍区域贸易的主要因素,邻近地区间贸易更为活跃,但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前高后低,“入世”7年来增长速度首次低于20%。据海关统计,我国2008年外贸出口1428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进口11330.9亿美元,增长18.5%,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净增加328.3亿美元,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增长情况对比来看,我国外贸增长仍属强势。  相似文献   

5.
张海波 《统计与决策》2006,(12):120-122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的增长状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比较优势理论对于目前讨论和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策略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综合分析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明确我国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马静  逯宇铎 《统计与决策》2012,(17):137-140
文章首先回顾国内外贸易结构研究方法和现状,为服务贸易结构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进而介绍东北亚经济圈的主要三国-中日韩的服务贸易结构状况,并应用净出口比较优势指数方法分析三国各类服务贸易产品的相对出口竞争力及其存在的出口劣势。中国在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上具有一定的净出口比较优势,而在运输、通讯、保险以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方面略显薄弱,且落后于日本。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附加值的比较优势"与"净出口能力"定义中国商品贸易结构,对其1992—2017年商品贸易年结后构呈演加进速的下静降态趋和势动,商态品特贸征易进比行较分优析势。总结体果为显正示,:(中1)国中净国出基口于能附力加总值体的围商绕品0贸值易上比下较波优动势;(持2)续静下态降分,2析00显8示,中国较少类别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占据较大出口贸易比重,较多类别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占据较小出口贸易比重,出口贸易呈极端化趋势;动态分析显示,2008年后处于升级状态的贸易品数量和贸易额显著下降;(3)马尔可夫转移矩阵显示,基于附加值的中国商品比较优势稳定性较强,流动性较弱,比较优势存在固化风险。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动态变化规律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梯度、产业层级与比较优势三者之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业移出国(地区)实施边际产业梯度转移和生产区位转移,产业移入国(地区)实施进口替代,都会导致比较优势在产业移出国(地区)和产业移入国(地区)之间产生动态变化,进而促进各自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国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才能避免落入低端产业陷阱,避免陷入成本锁定陷阱和有效突破飞地经济陷阱.  相似文献   

9.
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本文采用Full-MRIO模型测算了中国与世界40个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生产侧碳排放、消费侧碳排放和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并首次提出将贸易利益作为分配因子,对中国与各国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进行分配.结果显示,研究期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一直显著高于消费侧碳排放,且对多数国家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呈现顺差,中国实际为全球消费承担了碳排放,并非仅为发达国家;中国90.41%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顺差来自制造业,行业碳排放强度较高是造成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以贸易利益为分配因子的共担责任原则下,中国2009年承担的碳排放责任比生产责任原则下低6.7%,比消费责任原则下高12.9%,按共担责任原则计量中国的碳排放责任更加合理和折衷,体现了“谁获益、谁承担;利益大、责任大”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服务贸易产品的基于附加值的比较优势与净出口能力两个维度对2000—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演进的静态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服务贸易产品基于附加值的比较优势呈现先降后升的演进趋势,贸易净出口能力指数呈现先升后降的演进趋势。(2)处于动态升级状态的服务贸易产品数量和贸易额在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急剧下降,中国服务贸易处于绝对优势的产品数量显著低于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数量,处于绝对优势的服务贸易产品的出口比重由之前远高于绝对劣势服务贸易产品出口比重渐趋转变为二者所占比重相对均衡。(3)各细分服务产业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存在较强的固化性,贸易产品技术结构高度指数显示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技术水平较低,相对世界水平存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加入WTO背景下,江苏只有选择“立足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积极应对战略,方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掌握主动、率先发展。提高技术转换能力是提升竞争力的主旨,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并通过结构调整和环境优化,最大限度地将江苏现实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努力促进劣势转化为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争取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助UNCTAD数据库2008—2019年数字服务贸易数据,分析我国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测算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在数字服务贸易行业的RCA指数和CA指数,并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重点分析了我国数字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情况。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服务贸易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个别行业也落后于同为新兴国家的印度和巴西。中国需要不断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投入以及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的融合,以提升数字服务贸易行业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企业所得税法》和《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特别纳税调整及反避税条款的实施,要求跨国公司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视角,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原则对转让定价和外国公司设立进行税收筹划,筹划时应比较处罚成本与节税,并确定合理的可以接受的临界成本,既可降低企业集团整体税收成本,又可免除特别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可变参数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1971-2050年人口政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数量、城市化、老龄化、家庭规模、性别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碳强度因素对1971~2010年中国CO2增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4.3,26.9,23.9,13.2,-0.45,74,0.3,-72.1.如果没有人口政策,1971-2010年中国CO2排放量要比实际多112亿吨.如果明显放宽人口政策,未来中国CO2排放量将显著多于保持政策不变条件下的排放量,稳定的人口政策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碳排放时忽略经济空间溢出效用以及对外贸易—碳排放非线性关系的缺憾,估算了2001-2011年中国29个省区碳排放量,然后构建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并结合工具变量法以解决对外贸易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研究了对外贸易对中国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1)十年来中国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影响从促进逐渐开始转变为抑制。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较快,目前正处于逐渐抑制碳排放阶段;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水平较低,对外贸易的发展仍促进了碳排放的增加;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碳排放的关系不明确。(2)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比参数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和更丰富的结论,它能够有效刻画碳经济现象中空间相关性与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比较优势理论谈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以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对每个国家经济的引擎作用不可同日而语,国际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其形式、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长期指导我国外贸战略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已不再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应逐步淡出比较优势战略,而选择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贸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Eora数据库中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和碳排放数据,基于供给侧视角,研究了中国碳排放关键部门的识别问题。结果发现:2006—2015年中国碳排放最关键的部门是电力和蒸汽的生产和供应,该部门增加值增加1%会引起整个经济系统中碳排放量增加0.2421%,并且假如中国的GDP增加1%,会导致该部门的碳排放量增加0.5036%。另外,种植业、煤炭开采和加工业、棉纺织品、石油炼制、化学原料、水泥和石棉产品、炼钢、钢铁加有色金属冶炼、金属制品、其他工业机械、机动车生产、车辆配件生产、其他电动机械设备、建筑业、公路货运和客运、水运和乘客运输等部门增加值和碳排放之间交叉弹性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也较大,也可视为碳排放关键部门。以上各部门应当是中国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计节能减排政策、提升碳排放效率的重点关注部门。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最终需求的研究视角,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居民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所导致的碳排放.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出口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分别占各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29%、17.08%、5.51%、38.39%、1.83%和31.91%.平均而言,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每1元的消费支出分别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18和0.196千克的CO2;每1元的固定资本形成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3千克的CO2;每1元的出口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28千克的CO2.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中国对来自韩国和日本冷轧薄板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贸易救济效应。中国对日韩冷轧薄板征收反倾销税对日本企业出口量不存在显著的贸易抑制效应,对韩国企业出口量存在显著的贸易抑制效应,但是从韩国对华出口产品的价格来看,这种抑制效应变得不是很显著;中国对日韩冷轧薄板企业征收反倾销税存在显著贸易转移效应;实施反倾销调查对整个中国贸易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但是这种抑制效应不具有持续性,抑制效应慢慢变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