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收益现值评估方法是主要的价值评估方法,它体现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通过收益的途径获取企业价值.在理论上,对金融资产的估价应该从未来收益着手.由于对未来收益的具体理解不同,未来收益可以是企业未来股利收入、未来现金流收入、未来剩余收益收入中的任何一种,相应的收益现值评估方法包括股利折现模型、现金流折现模型和剩余收益模型.但比较而言,剩余收益估价模型较其它模型准确性要高.  相似文献   

2.
非金融资产的估价方法主要有市场价格法、生产成本法、净现值法、净租法、使用者成本备抵法等。在对这些方法使用的一般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资源资产的估价方法及其每种方法的使用条件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资源资产价值评估实践中对评估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的社会收益是各国政治家、经济学家和发展战略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但由于人力资本的不可触摸性、投资和收益的长期性,及其数据支撑的缺乏性,我国并未对此问题展开卓有成效的实证研究。本文从人力资本价值估算的成本法和收入法寻找到新的数据来源支撑人力资本社会收益估算,并将内部收益率法和净现值结合,修正了内部收益率法,提出了"差分回报"计算人力资本社会收益的方法。估算了1995-2009年全国及代表性省份的人力资本收益总额及其收益率水平。结果表明,15年来全国及各省份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额只有小幅增长,而收益率则呈下降趋势,全国及代表省份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额与GDP之比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腊生  翟淑萍 《统计研究》2009,26(10):95-102
 证券资产作为以获取未来收益为目的投资工具,它在价格形成及其市场运行模式上都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基于有效市场假说(EMH)的资产定价理论虽然在理论体系及其形式化上都给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投资者理性和投资者具有完全一致的预期这两个基本假定在现实证券市场投资中却难以得到满足。本文更现实地依据投资者预期形成的差异,讨论了非一致有限理性预期下的证券市场价格的决定,提出了基于混合预期的噪声交易模型。同时本文还利用上海证券市场的相关实际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克服了行为金融学中噪声交易模型不能用于实证分析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文章借鉴SNA-2008等标准及现有研究成果,探讨了数据资产的概念和特征、数据资产的生产性及数据资产的统计识别问题。结果显示:数据具有资产属性,数据只有参与生产活动才能转变为资产,因此数据资产属于生产资产。个人数据和机构数据都应被纳入SNA核算范畴,但住户部门自给性数据的生产不包括在SNA的生产范围之内。作为资产的数据需满足可获得、具有使用价值、使用收益递增和时间原则。最后,以网络视频公司为例,展开数据资产统计识别的实践探索,发现企业自给性数据的资产识别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马理  李书灏 《统计研究》2016,(11):32-41
近年来,大量的资产管理业务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形成庞大的影子银行,加大了市场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资产管理业务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本文采集了26家样本银行的11.2万条理财产品数据,使用面板数据回归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总量与分类检验.研究结论显示: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对我国银行业收益有促进作用,能改善整体经营风险,但是异质型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具有差异化特征.基于此本文提出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完善相关监管措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和重要的生产力,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统计现代化发展形势对数据资产统计核算提出新的要求。探析数据资产对统计现代化的赋能作用已成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推动统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基于数据资产与统计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从实现路径及实践应用两个角度探析数据资产对统计现代化的赋能作用。首先,对数据、数据生产要素和数据资产的内涵进行探析,从数据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及其蕴含的巨大价值、数据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等三个方面阐释数据具备要素属性与资产属性的理论机理;并对统计现代化的内涵进行阐释。其次,从核算范围、统计分类及统计测度等三个角度探究数据资产赋能统计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在数据资产赋能核算范围现代化方面,基于SNA对生产范围的界定,分析数据资产核算现状,并将住户部门为自身最终使用而提供的数据服务纳入以突破传统生产范围的限制;在数据资产赋能统计分类现代化方面,基于对现有分类标准的梳理来分析数据资产核算现状,通过对现有体系的细化重组编制数据产业统计分类以实现统计分类现代化;在数据资产赋能统计测度现代化方面,对数据资产价值实现路径及SNA估价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把过度自信引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分析了过度自信对交易数量及收益回报定量影响:过度自信程度提升时,预期价值高估和预期交易数量增加;预期短期随过度自信水平提升而增加。以上这些结论的获得为股票市场投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细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的统计数据超过50个.无论是总结去年工作成绩,还是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或是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报告处处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展示成就,用数据量化目标,用数据引导预期,用数据描绘愿景,让报告更有说服力、更具景象.可以说,统计数据的重要性在报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统计...  相似文献   

10.
现行基于EVA理论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存在较大缺陷,如永续经营假设以及未充分考虑企业资产规模等。对EVA理论的企业永续经营假设提出质疑,提出以企业预期破产时间为企业终止运营期限的观点来测算企业预期EVA现值,从而为解决企业永续经营假设与现实企业周期运营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思路。首先基于企业资产因素采取单因子高斯Copula模型预测企业破产概率,然后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计算企业预期破产时间,以使不同企业资产规模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可以更为有效地体现在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中国顺利完成"存量改革",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政府统计工作实际,创新性地提出了国民资产统计调查制度,并试图建立起包含基础环节、核心环节和数据发布环节三部分的国民资产统计调查体系。基础环节包括开展国民资产统计调查的目标、牵头单位和配套制度。核心环节包括界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内容、选择数据搜集方式和资产估价。在数据发布环节,为满足各主体的数据需求,包括分层级发布和多指标发布。最终实现经济存量数据的及时、连续发布,为国民经济存量核算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智能信息时代的大数据红利体现在政府、企业、社会的各方各面,具有广泛的发展效应,对其内涵、特征与估算的探索将拓展国内外大数据研究的新体系。文章结合与主题相关的前沿文献与事例,以数字红利等近似概念为基点,从商业、公共两个视角出发推导出大数据红利的内涵,并对其特征与估算法作出比较和分类。大数据红利本质是一种信息技术孵化的外溢性效应,其开始于商业领域,渗透在公共与社会领域的诸多方面,关于其内涵的观点具备多元视角性,其中,“结果效应说”和“数据价值论”颇具代表性。就特征而言,有效性红利与潜在性红利构成完整的大数据红利,二者各有其属性、表现与结果,互相亦具有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当下估算大数据红利的方法可划分为数理估算、资产估算及综合估算三类,每类估算法的产生时间、方法特性和适用场域都不同。  相似文献   

13.
金融市场的实证研究显示,金融数据除了尖峰厚尾、波动率集聚等特点,还具有多重分形特征。目前风险建模中普遍采用的GARCH族模型不能反映这一特征,容易导致估计偏差。多重分形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金融时间序列,但在中国金融问题研究中的应用较少。首先回顾了应用较广的资产收益多重分形模型、马尔科夫转换多重分形模型和多重分形随机游走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讨论模型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优势以及建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分别介绍其在金融风险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指出三种模型可能的拓展方法和未来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数据要素已成为5大基础性生产要素之一,但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需进一步明晰。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入手,建立数据要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模型,构建数据要素的产生路径和价值路径,并据此估算1999—2018年我国省级层面的新增数据要素价值。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明确了数据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双维驱动”作用,即数据要素既能通过自身的经济增长效应直接驱动经济增长,也能通过促进技术进步间接驱动经济增长。进一步,本文进行三项扩展性讨论,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大数据交易平台能够提升数据要素的规模价值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在省级层面,数据要素可以通过降低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1999—2018年数据要素的产出弹性呈“倒U型”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固定资产更新是对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旧的固定资产,用新的资产更换或用先进的技术对原有设备进行局部改造。固定资产的更新决策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决策是否更新,二是决策采用什么样的更新方式。目前的更新决策方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严密性、科学性,下面仅就是否更新一题加以探讨。更新决策不同于一般的投资决策,一般来说,设备更换不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增加企业的收入。更新决策的现金流量大多是现金流出,既使有少量的残值变价收入,也属于支出的抵庆,而非实质上的收入增加。这样,如果采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的迅速发展,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已逐渐成为一种极具价值的资产,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扶持数据产业发展战略。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国民账户体系(2008)》明确建议将数据库作为知识产权产品包括在固定资产中。但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还未对数据库资产建立完善的统计调查制度。本文梳理了目前发达国家有关数据库统计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数据库调查方法和数据库资本化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从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个角度探讨了数据库资本化核算对GDP产生的影响,讨论了数据库类型转化与数据库资产价值未来调整方向,辅之以案例分析,旨在为中国数据库调查和资本化核算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资产是企业运营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关于资产的定义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它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从对资产的描述可以看出,持有资产的根本目的即为获取未来的经济利益。那么,资产的帐面价值就应当为企业要求得到的最低的可收回价值。否则就不可能体现资产的这  相似文献   

18.
平卫英等 《统计研究》2021,38(12):19-2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低廉或免费的价格为居民提供互联网服务,但产出价值和消费行为却无法在GDP核算中体现。服务业产出被低估一直为学术界所讨论,在此背景下,互联网经济下创新的免费商业模式对传统核算理论的挑战成为本文研究切入点。本文在“互联网免费服务与顾客价值”的易货交易框架下对其价值核算展开研究,将互联网免费服务价值核算与数据资产核算联系在一起,使数据成为连接互联网免费服务与国民经济核算中生产、消费、收入核算的桥梁。文章最后通过模拟核算案例表现了互联网免费服务核算对不同账户的影响,建议对住户部门的生产、消费与收入各增加一笔虚拟处理,对企业的生产、收入及资产也各增加一笔虚拟处理,且这6笔虚拟价值相等。  相似文献   

19.
虚拟经济是人们通过虚拟资产市场交易赚取价差收益的经济活动,它以人们心理预期差异为主要交易定价方式,并不涉及实体经济的具体投入产出过程.从总体上讲,虚拟经济交易具有零和博弈特征,并未创造出新增实物价值,而是对交易各方的货币收入再分配.文章认为,从国民核算角度看,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市场流动性、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等都只是虚拟经济的间接产出,在现代经济中,虚拟经济的直接产出只是交易中所产生的税收与市场交易中介机构所获取的中介收入.尽管虚拟经济能够直接创造GDP,但会造成GDP的虚增现象.  相似文献   

20.
收入可持续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可持续收入 收入可持续性的源头来自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按照一般可接受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未来发展能力前提下所实现的发展。由于各期的发展没有损害到以后时期的发展能力,这种发展才有可能(至少)在现有规模上持续下去,成为可持续的发展。 从核算角度看,当期发展的成果首先表现为当期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这些产出的转化形式就是收入,它们代表了可供当期最终支出的基数;而所谓发展的能力,则体现为各种用于生产的资产,它们是保证各时期不断获得产出和收入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以是否具备可持续性来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