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所谓“禅宗修辞”,是指佛教的主要宗派禅宗的语录、灯录中所使用和出现过的修辞现象、修辞手法及其规律。在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中,也出现大量为了表达作者心中的佛教观而使用的修辞现象、修辞手法及其规律。以禅宗修辞为视角,从禅宗修辞的模糊性、禅宗修辞的非逻辑性和禅宗修辞方式这三方面来分析《生死疲劳》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2.
在借鉴汉语修辞学和西方修辞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传媒语言主要是指由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视听语言综合构成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涉及信息传播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传媒语言中的非言语修辞实际上就是传播者运用非言语的形式来说服受众,寻求受众"认同"的"象征性交流活动"。它与言语修辞关系密切,各有侧重。传媒语言中非言语修辞的恰切运用,对传播行为达到预期目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禅宗在语言、文字之外,另辟蹊径,以非言语的方式接引学人,画圆相正是其手段之一.纵观禅师以圆相示机的公案,中、晚唐时期洪州禅系及嗣法的沩仰宗重圆相之相.五代时期曹洞与法眼二宗对圆相进行文字义解,将其转变为图形文字.到宋代,禅法思想无甚新变,“文字禅”的兴起直接让非言语交际的禅教手段失去其存在价值.“圆相”与禅宗其它的非言语交际手段一起,隐匿在禅宗史籍的话语之间,成为供后人揣摩品味的圆相文字.  相似文献   

4.
处于静态的任何语言单位只有当它进入动态的言语实践中时才能显示其语用价值,如何实现语言单位的这种语用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认为,除了一般的语法、逻辑、语义组合规律之外,更多地依靠的是修辞链。在《论修辞链》一文中我们曾指出:“修辞链是一种符合言语表达规律的语言表达机制”。《论修辞链》主要论述了修辞链在言语表达中对语言单位的“粘合”作用,实际上,修辞链对言语表达中语言单位的“离”与“合”具有特别的潜在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禅宗语录语言风格独特,禅宗语录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禅宗语言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有关禅宗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语法的研究、词汇的研究、修辞的研究。通过对禅宗语录语言研究概况的了解,有助于禅宗语言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汉语史的研究和构建。  相似文献   

6.
跟语音、词汇、语法等可以指客观存在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现象,也可以指关于语音、词汇、语法等学说一样,修辞可以指客观存在的修辞现象,也可以指关于修辞的学说。就客观存在的修辞现象来说,修辞常被人们用来指言语交际中的修辞活动,其实,它还可以用来指语言系统中的修辞结构。修辞活动跟修辞结构的关系是言语跟语言的关系。研究修辞不仅要看到言语交际中的修辞活动,还要认识存在  相似文献   

7.
“文革”言语对修辞“四个世界”的负偏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革”时期人们的言语现象也是修辞现象 ,它们也理应接受“四个世界”———语言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制约或适应这“四个世界”。但是 ,“文革”言语在许多方面却背离了“四个世界” ,导致了修辞效果的负偏离 ,造成了语言污染、人际关系恶化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与禅宗在语言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是其对主客形而上学的批判在后期的延续.也是非对象化运思在语言观上的表达。禅宗以得悟为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认为“语言文字,徒劳施设”。但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乃是存在本身既澄明着又遮蔽着的到达”这一观点与禅宗“心非相,非离语言,非不离语言”的观点存在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言语是传递信息的结果。修辞是言语活动。语言的内在规定性和信息的外在规定性决定了修辞核心的原则是差异性,有了差异性,信息就能传递,语言形式就有价值。当我们传递概率低的理性信息时,修辞的差异性原则表现在语言符号的所指要保持信息的差异性,即准确、贴切、平易、匀称;当我们传递概率高的审美信息时,修辞的差异性原则表现在语言符号的所指要提升信息的差异度,即符号的组合偏离常规,符号的选择背离常情、常理和习惯,符号的所指具有形象化和感性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
委婉言语表达就是将体现交际意图的话里意义隐含在话表意义里发送给对方 ,因此要求编码时言语形式选择正确 ,而解码时含义信息即思想内容理解准确。委婉言语形式的选择受制于交际对象的领悟能力、心理状态、交际双方的特定关系与交际环境。编码往往采用逻辑手段和修辞方式进行 ,解码则依据委婉言语形式 ,联系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 ,去分析理解规范语言比较信息、变异语言联想信息和逻辑语言推断信息 ,并针对不同情况 ,采用顺应含义信息或话表信息的正面反馈和规避这两种信息的侧面反馈  相似文献   

11.
文化源头总是决定着文化的个性,我国文化元典的修辞学思想形成了我国修辞学根深蒂固的传统:内容本位轻视形式,这与导源于亚里斯多德《修辞学》注重语言形式的学科传统判然有别;修辞学思想立足于伦理学、政治学立场,强调修辞立其诚,注重修辞道德,这与古希腊、古罗马传统中有时仅强调修辞的工具性,把修辞纯作为论辩致胜手段的功利主义传统判然有别;修辞学学科不独立,始依附于伦理、政治学说,后依附于文论、诗话,这与亚里斯多德著作以《修辞学》名篇,将修辞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传统判然有别。现代修辞学应发扬我国古典修辞学注重内容、注重修辞道德的优良传统,同时吸取他人之长,在形式探讨和理论深化、系统化方面进一步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变异修辞包括辞格变异和非辞格变异两类,指的是刻意用偏离常规的方式运用语言材料以取得特定交际效果的现象。由于变异修辞是行文的非常手段,交际中其语言单位的原始意义须向动态的语用意义进行多层转换,其构建与解读更须依赖交际双方(尤其是接受方)的认知心理与状态,认知语言学自然成为分析变异修辞的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对变异修辞的发生、构建与解读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变异修辞的种种手法如同隐喻一样,“不仅是语言的,也是概念的,行为的”,认知语言学对变异修辞的本质和运作机理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文学批评中修辞论视角的出场与文学创作、文学观念、文学批评方法都有内在关联.它在"新时期"的出场是在传统文学观念的一尊地位发生动摇,文学创作中形式因素被凸显,以及对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引介逐渐走向深入的情况下发生的.1980年代中期以前修辞论批评集中在对王蒙小说的评论中,中后期则转向对马原等先锋作家创作的关注.文学修辞批评在"新时期"的出场,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王力先生对汉语修辞格的论述涉猎广泛、独具特色。在他的论著中,论述到的汉语修辞格计有22种之多,不少是其他修辞学专著没有触及的。无论是讲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的修辞格,他都紧密结合汉语语法来讨论,与一般修辞学者的研究思路大不相同。特别是他讲现代汉语修辞格时,完全摒弃了20世纪30年代讲修辞的著作"先从国外学习了一种体系,然后再在汉语中找例套上"的做法,而是以一部专书《红楼梦》为取材对象进行系统地研究,很少受西洋修辞学框架的影响,因此颇多创见,结论亦都符合汉语修辞的实际。王力先生对汉语对偶格的论述全面而深刻。他对汉语对偶格的论述,既有结构形式上的细致描写,又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概括与解析,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汉语的特点非常有启发意义。王力先生对汉语"省略"问题的论述独出机杼,所论内容远较普通修辞学著作要全面周延,揭示了汉语语法与修辞紧密关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美国叙事学家费伦说:"叙事就是修辞"。而本文认为,叙事是一种表达。同样以波特的《魔法》为例,五个讲述者的讲述,就是五种不同的表达,因而赋予了"魔法"五种不同的内涵。表达是人们的一种意志活动,它包括没有被物化的表达和物化了的表达。根据受事载体的不同,表达还可以分为绘画、雕塑、音乐和用语言文字进行的表达等多种形式。作为一种表达方式的叙事,是对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船山词中的委婉修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船山词的创作运用了委婉修辞。其典型表现形态主要有用典、讳饰、双关、倒反、起兴等,非典型表现形态主要有比喻、借代、引用等。运用了委婉修辞的原因有二:文化继承和政治因素。船山词的婉约风格和委婉修辞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修辞学研究随着文体的演进而发展",这是一条被无数次历史事实验证过的规律。白话修辞学百年来随着文体变革而发展的历程,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白话文体、白话修辞学与文言文体、文言修辞学的竞争分为三个阶段:(1)"新文体"倡导阶段;(2)"白话文"运动阶段;(3)"大众语"运动阶段。建国前白话文、大众语运动存在着不足,建国后白话语体、白话修辞得以发展。白话修辞学随着白话文体的成长壮大而成长壮大。白话文体、白话修辞学在与文言修辞学竞争中渐成主流。白话修辞学的诞生与成长,与引进国外修辞学说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王希杰先生在他的修辞学著作中多次论述"同义手段"或"同义选择"。这个观念在修辞学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王希杰先生认为:"修辞活动就是同义手段的选择活动。修辞,是同义手段的选择规律规则的总和。修辞学就是一门选择同义手段的学问"。如果王希杰先生的这一修辞学新体系得以建立并且加以推广,那应该是语言学的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骈文的对偶在方法、句式以及句内、句间关系、总体表达效果方面成就颇高,这种成就不在于方法和形式上的创新,而在于作者能在遵守对偶基本修辞规范的情况下,灵活自如、淋漓尽致的表情达意,使骈文从内容到形式、从微观到宏观都呈现出骈丽之美。  相似文献   

20.
论复叠式辞格的审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叠式辞格在语形、语义、语法三个语言单位层面上皆有其典型表达形式:叠音,析字;复说,异称;同语;反复等,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不避形式及内容上的重复,反而利用这种重复,造成悦耳含蓄、参差变化、空灵与丰富之美,达到“感心、感目、感耳”的修辞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