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章论述了社会建设的内涵及重大意义,分析了社会建设的工作重点,探讨了社会建设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我们必须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经济基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精神动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持续保证.  相似文献   

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强农业基础性地位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变农村的整体面貌;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统一战线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造活力,体现在经济活力、政治活力、文化活力、社会活力等诸方面。经济活力表现为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愿望和动力,形成有利于创业的环境和保障,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增加。政治活力表现为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引导和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文化活力表现为发挥先进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活力表现为以合理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设定,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一次全面理论总结,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方略的全面总结和发展,是对当代世界文明成果的全面的理论总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柱石。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强道德建设,同时道德建设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保证。当下社会的道德状况距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从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公正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我国社会出现了某些公正缺失现象,这已对社会的安全运行与和谐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当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弥补社会公正的缺失,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海纵横》2006,(4):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我党完成执政历史任务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使社会充满创造活力,实现社会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11.
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突出强调“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在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并认识它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认为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上,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意义大于工具意义。由此出发,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配置机制、物质基础、结构主体、整合纽带、调控机制、价值平台等六个方面的内涵和目标。进而围绕这些目标的实现,构思了从制度着手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4.
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公民意识,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该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培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公民意识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既是社会文明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实现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问题日益凸现: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地区差异日益扩大.我们要加强国家的再分配职能,建立有效的收入调节机制;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编织"社会安全网";坚持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对实现社会公正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内涵应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体现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内容上讲,应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其本质内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这与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最高理想状态的描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和谐文化。发展和谐文化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牢固的精神纽带、坚实的智力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和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要求,“和谐社会”的要素及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国际上广泛建立友好关系,给我国营造一个和谐的国际氛围和发展空间;二是社会整体协调;三是“人”的和谐;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目标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要从这四个方面着手,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才能构建一个稳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应从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和创建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等三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存在的几个相互联系且亟待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回避,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密切党群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