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际保险市场近年来的并购活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商品贸易量和资本融通规模的扩大化,国际保险市场的并购活动持续不断,形成了伦敦、苏黎世、纽约等几大中心市场,涌现出一批跻身世界500强的大型保险公司。在国际保险市场需求相对饱和,供给能力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的不平衡发展、监管的自由化、巨灾风险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会少子高龄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将会使国际保险市场的并购活动更加频繁,并对世界经济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市场改革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将深刻的改变我国的金融秩序。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商业银行并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介绍了并购模式及特点以及各并购模式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我国银行并购的发展。针对目前并购模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认为我国未来应当注重银行并购发展战略的制定、选择合适并购模式,并深化银行并购的对外合作,以期我国银行业在并购方面取得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国企改革的深化,企业并购活动的增加以及加入WTO后面临更多的跨国并购的挑战等都迫切要求大力发展和丰富我国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我国资本市场除应大力发展已经成形的普通股股票市场及债券市场外,还应进一步将优先股引入企业股份结构。一方面发挥其对微观经济的一系列影响和功能,另一方面发挥其在企业并购与反并购等产业组织整合活动中的“双刃剑”功能。  相似文献   

4.
论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引进外资的战略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引进外资方式上的某些局限性 ,使我国难以进一步大规模地用当前国际通行的方式引进外资。目前国际上跨国投资的主要形式以从内部扩张式投资转为外部收购兼并式投资。因此 ,我国利用外资战略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利用国际通行的并购方式引进外资。而要解决这个问题 ,则需要研究国内证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企业拍卖市场等 ,如何对外资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市场适度开放的问题 ,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问题 ,以及与国有资产重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衔接等问题。实现我国利用外资的战略转变 ,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并购在追求协同效应、追求市场势力、降低风险、获取目标公司优势资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并购交易也充斥着各种风险。并购审计风险的产生源于并购业务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并购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并购审计各利益主体间的多重博弈。并购审计风险的防范:加强并购审计理论研究科学防范并购审计风险;建立专门针对并购的审计实务操作规范;全面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6.
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好莱坞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新的战略,使得整个世界电影工业的体系构成、运转模式以及扩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全球化进程遵循着一条清晰的产业演进路线,呈现出四个比较明显的结构性变化时期:整合美国国内市场(内合)、寻求新国际财政支持和商业合作伙伴(外联)、重新聚焦核心业务和基础竞争力(集聚)、实现整体平衡和深度合作(联盟)。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电影市场的一隅,应以积极的姿态尽快加入到电影全球化大潮之中,借助好莱坞构建全球电影市场一体化与区域专业化以及输出创新与开发的全球化动力机制的机会,从而成为未来全球电影的另一个工业中心。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了新一轮企业并购浪潮,这种并购浪潮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存在以下几种观点:1.规模经济论;2.交易成本论;3.价值低估论;4.市场控制论。西方这场以合并、兼并、收购为内涵的企业并购,其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增长幅度之快、影响之广泛,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上极为罕见,对其本土及全球经济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跨境进入的模式选择:跨国并购、绿地投资还是合资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具备了进入境外市场经营的能力.对跨国并购、绿地投资以及设立合资公司等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不同微观、中观和宏观情境下如何做出不同境外进入模式的选择决策的分析,有助于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判断交易成本的大小、掌握内部和外部的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更加准确地采纳最适合的境外进入模式.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营造更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法规等宏观制度环境,并适时地做出开放股票发行市场的决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态势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5年以来,国内钢铁行业横向并购一改以往停滞不前的状态转为频繁发生.文章深入分析了其中的各种原因,认为这既是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和市场势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内调控政策、国际并购浪潮、外资并购以及地方政府支持等力量共同驱动的结果,最后对提高国内钢铁企业横向并购绩效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规模问题是企业理论中的焦点问题,通过从市场范围、生产要素、交易费用、产权、激励成本和信息成本等六个方面综合考察决定企业规模的因素以及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指出了关于企业规模的企业理论对企业并购的理论启示和现实意义,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协议收购是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上盛行的做法。协议收购的法律制度既被决定于和体现了经济因素,同时又通过所形成的制度约束,使立法者、监管者和收购方与被收购方之间进行着反复博弈,不断地强化着协议收购制度的合理性。但应加强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中的信息披露,建立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制度,加强和完善小股东的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2.
程斌宏  李礼 《齐鲁学刊》2007,(2):146-148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主流投资方式之一。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备了一些促进企业跨国并购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环境障碍。我们应当从实际国情出发,探索和选择我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峰 《学术探索》2003,(4):13-16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使并购后整合的迫切性提上了日程.随着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活动的日益增多,接踪而至的就是并购成功以后的整合,跨国公司与被并购的我国企业能否实现真正的融合,这是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杨荣 《兰州学刊》2005,(5):127-129,126
欧美日国家(地区)的并购规制比较完善,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这些并购规制既有相类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就这些规制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和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不断发展,制定一套统一而具有权威性的企业并购法规已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结果,因此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我国的宏观统计数据和实证研究表明,外资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加强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政策限制的解冻,可以预见,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会逐步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主流方式。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会对我国出口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国需要调整相应的政策,引导跨国并购投资,以促进和提升我国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服务业引资形势及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制造业仍然是我国吸引对外直接投资的核心领域,但加入WTO后我国服务业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正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热点。根据全球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势及我国服务业引资的格局,新时期应重点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地方政府应加紧调整并实施第三代政策,引资方式应由“绿地投资”为主向跨国并购为主转变,并加强与港澳地区服务业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并购浪潮汹涌而至,带给我们关于并购反垄断的一些思考。以反垄断法来规制企业并购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它是防止垄断和保护合法竞争的重要手段。我国的并购反垄断立法应以维护竞争秩序、提高本国企业竞争力的双重目标为依归。  相似文献   

18.
中越跨国婚姻关系的变迁反映了两国的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及其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随着国家界限的确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国婚姻的基础正在发生从传统社会文化向市场经济的变迁,它带来了跨国婚姻性质的改变,甚至可能由此带来该区域社会稳定形态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这样一类并购现象,并购企业是大公司,并购目标是知识型和技术型创新小公司,并购的目的是大公司获得新的知识资源和技术资源,创新小公司获得大公司的资金优势、组织资源和营销能力,将这类并购称为BKT并购。本文对BKT并购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认为BKT并购是跨国公司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它的研究对于我国企业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经营文化具有诸多差异 ,以我国的国有企业和西方的跨国公司作比较 ,可知西方跨国公司的经营文化已臻成熟 ,其核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消费者为中心 ,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而我国国有企业仍处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旧思想旧习惯仍起作用。只有正确认识中西文化差异 ,发展文化认同 ,学会跨文化经营 ,才会创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