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政治小说以全新的叙述起点,设计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也开启了中国小说关注社会现实的大门。在传统农耕社会人们的社会理想是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描绘的古典乌托邦图景。晚清政治小说想象和描绘了未来国家景象,实现了对古典乌托邦的超越。政治小说内容的功用性超过形式的艺术性,另外政治小说本身属于上层知识分子的集体愿望,没有体现普通民众的想法,因此没有实现最初的设想。但政治小说毕竟带给人们无限的的憧憬。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工具论观念的影响,学界对梁启超翻译与创作的政治小说的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文章从乌托邦思想理论的视角考察政治小说的存在理由。作者认为,政治小说是晚清精英知识分子乌托邦精神的表征,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晚清政治小说以全新的时空想象,设计国家未来发展模式,这种想象在时间上着眼未来,空间上着眼世界。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走向世界。传统农耕社会的理想是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晚清政治小说国家想象超越这种小农的社会乌托邦。政治小说的直接功利性超过了它的艺术性,政治小说本身代表上层知识分子的集体愿望,没有贴近普通民众的想法,因此没有实现新民启蒙的最初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代小说的兴起与发展,昭示着一种新的话语权的形成。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是他启蒙民众、变革图强的政治需要。《新小说》用浅易的文言甚至白话刊行的小说、戏曲、歌谣等,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对小说传统观念的改变具有首倡之功,促成小说从"小道"变为"大道",对晚清小说走向现代化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新小说》占领舆论制高点,在中国近代传媒阵地有效开展救亡和启蒙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晚清小说《花月痕》与《青楼梦》被称为"狭邪小说",其内容主要描写了士人与妓女之间的交往和情感。从而展现了晚清时代士人的宦海沉浮,以及士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生命与爱情的珍重。表面的狎妓,其实包涵了丰富的人生内容,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文艺期刊与晚清小说的繁荣的关系,以及对晚清小说的总体考察,发现晚清小说、晚清报刊小说、晚清期刊、晚清文艺期刊四个块面的变化关系:文艺期刊的变化总在最前,其他三块随之出现相似的走势。晚清小说先在期刊上登载,后出单行本的情况比较普通,特别是《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四大文艺期刊,集中了晚清第一流的代表作;约有1/4以上的小说理论出自文艺期刊,其中名篇的比例更大。文艺期刊有优于其他媒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兼具文学专门性,极大地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晚清有一类特殊的小说现象——标"新"小说,其肇端实为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这篇小说的诞生与梁氏长期以来的求"新"意识密切相关,这种意识不仅体现在其理论中,也表现在实践上,是时代要求的反映,又推动了社会思潮的转变。《新中国未来记》的创作酝酿已久,在小说变革接近临界点时刊发,是"新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亦开启了标"新"小说的创作风潮,并对这类小说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晚清小说中出现了大批不同于传统叙事风格的新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的叙事向度上有其独特的贡献。《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小说的顶峰之作,其文本书写模式值得深入探讨,其叙事视角的复杂性,在当时小说文本中具有代表性。《老残游记》运用的视角模式从总体上讲是一种"有限视角"模式,但"视角越界"现象也存在不少,对这种"视角越界"并不能武断地进行否定,而应该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其进行深层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新石头记》作为晚清的一部重要小说,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旅行叙事,小说同时使用了晚清最为常见的"乡村—城市"之旅、南北之旅、乌托邦之旅三种旅行模式来描述主人公贾宝玉的行程。不难看出,上述旅行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顺次递进的逻辑关联,它们不仅连贯地描述了主人公的游历过程,还动态地表现了旅行者精神世界与思想认识的升华过程。生逢衰世的作者也正是借助小说中的旅行叙事,利用文学这一形式阐释了自身的国族想象。  相似文献   

10.
一、谴责小说:涵盖晚清小说之大宗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晚清小说是个重要的阶段。所谓晚清是指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一年伟大的辛亥革命前的六十多年。这一时期的小说丰富多采,繁盛可观。阿英在其《晚清小说史》中说:“晚清的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个最繁荣的时代。当时的小说,就著者所知,至少在一千五百种以上。”这是就晚清小说的数量而言。就其内容来看,有封建主义小说,如狭邪小说、公案侠义小说等;有改良主义小说,主要是谴责小说;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小说,如陈天华等人的小说。晚清小说的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现状、民众生活、民族斗争、维新立宪、华工生活、妇女解放、官场生活、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等等。小说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的《申报》、《时报》等报刊的广告栏目所刊载的小说出版广告中涉及大量关于小说盗版现象和出版商打击盗版的内容,如广百宋斋版《西游记》以及点石斋书局《淞隐漫录》、江左书林《侠女舍身缘》等的被盗版与反盗版现象,以及晚清书局的反盗版措施,对研究晚清小说市场盗版现象与读者趣味及小说市场的有序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界限"的政治——论《使女的故事》中的"界限"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艾特伍德的获奖作品《使女的故事》是一部批判社会现实的反乌托邦小说。小说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界限":阶级界限、性别界限、地理界限、身体界限、心理界限、感情界限等,这些"界限"在小说的不同部分反复出现。基列国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围绕着"界限"的政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包括"界限"的确立、维护、遵守和颠覆等。对"界限"的政治的敏锐洞察力使作家成功地塑造了反乌托邦基列国和它的受难者,表现了她对人类社会的现实与未来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相似文献   

13.
晚清"乌托邦小说"通过对未来世界的想象适应了中国人在当时构建民族国家的需求,其中包含了知识分子渴求实现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思想因素,知识分子也在文学世界当中,通过多维视角和多层次对民族国家的具体形态进行了描绘,丰富了晚清民族主义的含义。晚清小说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想经由报刊传播和小说的阅读而进入大众之中,在推动民族主义从思想形态演变为社会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使女的故事》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一部女性视角的反乌托邦小说,它与传统反乌托邦小说既一脉相承又具有明显差异性,鲜明地体现了女性作家介入西方反乌托邦文学后,对其进行的颠覆与重构。本文将《使女的故事》置于反乌托邦文学传统之中,对比和考察它与传统反乌托邦小说代表作《一九八四》在女性话语、女性形象等方面所呈现出的关联与重构,进而探讨女性立场介入反乌托邦文学后所带来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15.
《宣讲余言》是岭南晚清民间小说家叶永言和冯智庵在宣讲圣谕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文言小说集,小说围绕着圣谕十六条的主旨展开,广泛地反映了岭南晚清的社会现实,语言以散体为主,兼用通俗平易的骈体语言。  相似文献   

16.
乌托邦诉求表现为对理想社会的怀想,同时意味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国家主义乌托邦具有强大的道义感召力,而个人主义乌托邦作为人性的自然权利具有消极的一面。在非常时期,国家主义乌托邦与个人主义乌托邦之间的冲突会造成人存在的困境。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作为文革时代社会精神分析的文本,表现了个人主义乌托邦诉求对于道义强制的反抗与消解,并揭示了道义乌托邦的虚妄以及对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7.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第一篇的地位,正在遭受质疑。同时,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已经被从五四前移到晚清甚至更早。其中"现代性"是一个根本的内在理路。《狂人日记》自发表以来,大略经历了短篇小说、反封建及现代性的问题架构的阐释。这也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研究的基本方法、逻辑前提及其内在限制所在,需要以一种反思的态度,寻找一种更宏大视野下的"现代"小说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乌托邦小说对未来的令人激动的描绘中,始终贯穿着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在反乌托邦文学中怪异荒诞地折射出来。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文学永恒不衰的艺术魅力,都归因于其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核。本文试析莫尔在《乌托邦》中体现出的基督教人文主义和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中的人文主义,从而探究人文主义从乌托邦小说到反乌托邦小说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乌托邦诉求表现为对理想社会的怀想,同时意味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国家主义乌托邦具有强大的道义感召力,而个人主义乌托邦作为人性的自然权利具有消极的一面。在非常时期,国家主义乌托邦与个人主义乌托邦之间的冲突会造成人存在的困境。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作为文革时代社会精神分析的文本,表现了个人主义乌托邦诉求对于道义强制的反抗与消解,并揭示了道义乌托邦的虚妄以及对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20.
雅与俗是中国文学乃至文化批评史上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有着政治的、道德伦理的、文化的、文学的、艺术的等丰富内涵,雅俗不仅仅是衡量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文化与社会乃至人、事、物的重要标准。雅俗问题是冯梦龙"三言"研究的核心问题,雅就是道心、天理,俗就是人心、人欲。冯梦龙提倡"奏雅"与"适俗"并重,大力提高小说的地位,其"三言"的成功带动了世情小说持续的热潮,《型世言》、《石点头》、《豆棚闲话》,特别是《红楼梦》等一大批世情小说杰作相继问世,冯梦龙不愧为世情小说的伟大先驱与教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