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农民工阶层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理论界》2009,(6):73-75
农民工阶层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是农民工从农业文明跨越到工业文明必然经历的社会意识变迁过程,它不仅意味着从传统法律意识到现代法律意识的转变而且首先意味着从农民阶层的法律意识水平向市民阶层的法律意识水平的转变.具体而言,即由轻视和畏惧法律转变为重视和信仰法律、由无证据意识转变为有证据意识、由权利意识淡薄到权利意识浓厚、由无法律程序意识到有法律程序意识等,而农民工法律意识现代化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2.
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性的认识及观念,中国社会在推进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居民的法律权威意识和法律合理性意识都呈现出增强的趋势,同时也表现为规范主义法律意识与工具主义法律意识并存的多元化特征。经验研究表明,法治意识对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并不产生明显的作用,但对人们选择纠纷解决机制有一定影响。法律权威意识越强,选择法律解决机制的概率越低;人们越是把法律当作工具,选择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可能性就越大。基层社会的矛盾纠纷的结构扁平化特征及两极化趋势与法律至上、法律万能的宣传有一定关系。因此,研究它对化解基层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商标权与商号权之间所引起的冲突纠纷,已成为当今知识产权保护的焦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对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性质、关系和冲突现状的分析,得出了产生权利冲突的主要原因。根据现有规范两者的法律制度和实践中处理两者冲突纠纷的可行做法,提出了一些解决此类权利纠纷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苏省调查数据的分析,揭示当前农民选择纠纷解决方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在选择纠纷解决方式或策略上,优先选择村委会,而传统家庭及其它传统权威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逐渐减弱;调解依然是农村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人们之间的关系距离、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对纠纷解决方法的选择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问题以及劳动纠纷的解决是农民工维权当中的较显著的问题,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是大力推行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制度,逐步建立以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律制度来严格规范企业,并加大对用工企业的法律责任追究的力度;在解决劳动纠纷时农民工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劳动争议程序或民法中侵权角度),并在举证时采用劳动者受到损害时无须证明用人单位主观上有过错即可直接行使损害赔偿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毛义莎 《天府新论》2005,(Z1):195-196
夫妻的人身权利关系中是否应该包括夫妻同居的义务和权利呢?国外的亲属法中大多规定同居是夫妻互享、互负的权利和义务,而我国新<婚姻法>虽确立了夫妻之间忠实和扶助的义务,却回避了对夫妻同居权的规范.但夫妻同居的事实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法律不能对其采取回避态度.同时,确立同居权利义务能够使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清晰,并有利于与其他法律制度相协调.应在婚姻法、民法、诉讼法、刑法等部门法中相应设立有关夫妻同居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7.
诉诸权威的论证及其评估——以批判性问题为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 ,诉诸权威论证就受到不断的评论。然而 ,只是在非形式逻辑充分发展的今天 ,其性质、类型、模式及其评估才得到深入研究。它包括演绎模式、基于知识集的可能性推论模式、归纳模式以及假设的模式。对它的评估本质上是提出批判性问题。而诉诸权威的谬误 ,主要是回避或不能恰当回答批判性问题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劳动权利是基本人权的重要内容,是人的一项生存权利,各国宪法对公民的劳动权利从享有到保护都有具体规定.农业户口不能影响农民工作为《宪法》和《劳动法》上劳动者的身份.与城市劳动者一样,农民工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并且应该得到国家的平等保护,即在劳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实现劳动权利方面禁止不合理差别存在.分析农民工平等劳动权利中涉及的劳动者资格的法律依据、劳动权利内容、平等劳动权利的含义等法律问题,既可以推动农民工平等劳动权利的实现,也可以促进农民工劳动者与非农民工劳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权利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团队这一组织模式的盛行,团队层面知识共享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在知识共享基础结构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团队层面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提出了影响关系假设。并通过调研问卷,实证检验了模型及假设,确定了诸如知识距离、知识属性、个体认知因素以及共享文化、内部互动沟通、团队领导管理风格等对知识共享意愿以及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全国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村居民纠纷解决方式的客观阶层地位因素以及权威认同、法律意识等主观因素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高、关系网络资源丰富的个体更倾向于借助第三方力量解决纠纷;较高的法律知识水平对个体选择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并没有显著影响;个体选择司法途径有较强的工具主义色彩;另外,纠纷解决策略因纠纷类型的不同而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山西省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是我国首部通过省级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唤醒了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确立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催生了政府与社会对农民工的关爱,体现了和谐社会法的精神,为在山西就业的农民工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郑玉敏 《理论界》2004,(1):100-101
诉讼是当代社会解决纠纷的基本手段,是当事人权利保护的主要途径。由于诉讼是由法定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依法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可以保证纠纷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一个社会诉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标志着人权保护程度的提高和进步,一个人诉讼意识代表着他的权利意识,而权利意识正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最重要的观念保证。一百多年的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步履坎坷,制度建构、“西学东渐”,我们一直热衷于移植西方法律制度,但希望法治能在中国生根发芽的梦想总是一次次落空,法律一直都不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东西,法律始终走不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问题以及劳动纠纷的解决是农民工维权当中的较显著的问题,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是:大力推行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制度,逐步建立以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律制度来严格规范企业,并加大对用工企业的法律责任追究的力度;在解决劳动纠纷时农民工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劳动争议程序或民法中侵权角度),并在举证时采用劳动者受到损害时无须证明用人单位主观上有过错即可直接行使损害赔偿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纠纷解决可以分为自治型和他治型两类.现代社会发展导致法律的增多以及对他治型纠纷解决方式依赖程度的加深,但同时也为自治型纠纷解决方式的转型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按照社会契约理论,诉讼程序之中的裁判者同时拥有对纠纷解决程序的控制权以及对纠纷解决结果的决定权,其义务为在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的前提下发现唯一正确的结果.而调解员只能通过对程序的合理掌控促进自治的纠纷解决,因而必须排除强制以及欺骗等因素对合意形成的干扰.调解正当化的首要原理在于自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热议中提出的农民工与用工企业的劳动合约及其管理,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法经济学重要专题,也是近几年来备受各界关注的热点。农民工劳动合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我国劳动合约的一个特例,它折射出国民对劳动的法的意识与态度,反映出国民的法意志强度,以及工业劳动的法文明进步程度。这里从中国特色工业化与农民工劳动合约、劳动权利的一般性与农民工劳动合约特殊性、农民工工资纠纷的法理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评述。  相似文献   

16.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追求和谐的和合文化,古代中国人更多地选择调解方式来解决纠纷,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通过调解解决纠纷的机制和文化.通过调解还是诉讼解决纠纷,取决于对诉讼效益大小的权衡.人们"厌讼"而乐于"调解"实在是当事人权衡利弊的结果,也是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文章以传统调解制度为研究文本,从法社会学、法经济学两个不同的视角,揭示该制度得以传承的社会文化与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7.
梁平  陈焘 《理论界》2013,(11):64-66
证券法规定的证券法律行为与其基础法律行为具有鲜明的差异,使得证券纠纷与一般民事纠纷对解纷机制的要求有所不同,而民众是纠纷解决机制的利用者,回应、满足和实现民众的解纷需求是建立和完善证券纠纷解决机制的现实考量因素.当前,我国证券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立法滞后、机制单一、诉讼不堪承担解纷之重等困境,立足于证券纠纷的自身特点,可建立专业的证券纠纷调解机构,由具备证券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人员调解证券纠纷,以满足当事人的解纷需求并实现其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8.
政府有效防范农民工创业法律风险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创业法律风险表征为两个基本层面——公法层面与私法层面、两个基本制约因素——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具体表现为创业组织设立及管理运营中面临的法律风险.以法律风险视角审视政府对农民工创业支持机制可见,明显存在对农民工法律需求不足,法律、政策和环境供给不足等情况.因此,有效防范农民工创业中的法律风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政府应树立主动作为意识,以高度的自觉、创新的思维,积极构建政府“多维度”扶持机制,切实帮助农民工有效防范创业中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战略管理的认知学派从有限理性的假设出发,抛弃了基于经济学假设的理性分析和计划范式,从认知与行为关系的视角出发,对企业的战略行为作出了不同的解释.认知学派强调经验、知识、互动等因素对管理者认知的影响,指出企业行为与绩效的差异是源于个体认知的差异.企业的绩效不仅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更多是管理者心智模式和认知结构的产物.认知视...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上的纠纷有多种解决途径,常见的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案。诉讼是通过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纠纷的活动.因家为了规范诉讼活动.制定诉讼法。严格依照诉讼法的规定行事是国家对诉讼活动的基本要求。而实际上.具体的诉讼行为和法律的规定往往有出入.有的甚至和法律相矛盾.但是这些行为确实影响了判决结果.现实主义法学认为.在诉讼过程中.法官、当事人、律师等的实际作法是影响判决的重要因素.都具有法的性质.法律就是官员解决纠纷的行为.是“行动中的诉讼法”. 一、什么是行动中的诉讼法 “行动中的法”的理论把人们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