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答才  宁馨 《唐都学刊》2000,16(3):5-15
周恩来不仅是提出以农业为基础最早的人,而且是强调以农业为基础最多的人。周恩来之所以在长达四分之一世纪里不惜反反复复强调这一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针,是因为他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农业同整个国民经济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那么,如何发展农业?怎样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周恩来又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与措施。周恩来如此重视农业问题的原动因是第一,传统重农思想的影响;第二,马克思主义重农思想的熏陶;第三,对农村情况的熟悉与对农民的挚爱;第四,“总管家”的重担促使他更多地考虑农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领导科学是一门研究现代领导行为过程。领导工作经验及领导活动得失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对领导科学的论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思想材料,而且奠定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的理论基础。总结毛泽东的领导科学思想,对于实现领导工作科学化,领导观念现代化,提高领导工作效能将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总设计时,除了强调生产力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特别注意到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问题,亦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即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的目标,本身就全面概括了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时代和国情的需要、实践和理论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思想武器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结合”思想产生的必然性、过程、理论地位及现实意义。文章概述了“结合”思想从中国革命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历史过程,分析了“结合”思想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原则和方法。文章还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结合”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同志应成仿吾之请去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发表演说,这就是那篇有名的《毛泽东论鲁迅》的讲话.1940年元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1942年,在《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毛泽东都一再论及鲁迅.建国之后,在《论十大关系》、《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等文中,毛泽东又对鲁迅作了  相似文献   

6.
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毛泽东同志在建国之初讲话文稿中经常出现的特色字眼,也是毛泽东的一个重要的“立国”思想。 初得天下,何以治天下?中国历史上贤明的开国者都曾用心探讨过这一问题。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初年告谓侍臣:“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他的“草创难守成亦难”之见解,去奢省费、澄清吏治之举措,不仅直接造成了唐初的“盛治”,也给后世以鉴镜。  相似文献   

7.
郭卫 《社科纵横》2008,23(1):76-77
有人以毛泽东曾对斯诺说过:"我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为依据,武断地认为毛泽东轻视法制,反对以法治国,这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毛泽东十分重视法制,强调以法治国.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农业发展道路。分析和比较毛泽东、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对于今天更好地学习和领会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农业发展的地位:从毛泽东的“农业是基础产业”到邓小平的“农业是根本” 在农业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上,毛泽东、邓小平一脉相承,都深刻地看到了中国农业发展在整个社会进步中的…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20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广泛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特定的社会思潮,与正统马克思主义有着极其复杂的微妙关系。这一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从其深层蕴涵来看,是试图依据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出现的新情况。以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从社会文化的层面和基本理论上“修正”、“补充”和“改造”马克思主义,从而“重新发现”和“重新建构”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这一整个社会思潮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也具有这种鲜明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西方各国的代表人物,其成分构成极其复杂。由于各自的出身经历和所信奉的人生哲学有别,各自所持的理论观点也不一致。对于整个西方马克恩主义美学,笔者不想作全面、系统的评述,  相似文献   

10.
张锡勤 《求是学刊》2004,31(1):39-44
麦孟华是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的重要成员和有影响的宣传家、理论家。但长期以来他的思想未曾受到学术界关注,对他的研究是一空白。文章试图通过对他的政治、哲学、伦理思想的评介,指出他在提倡民权、清算奴隶性、选择变法途径、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对于清初进步思想家颜元,当时和后代人都曾有过很高的评价。比如,他的大弟子 李  曾说:“先生(颜元)之力行。为今世第一人;倡而明圣学,则秦后第一人。”(《习斋年谱》)他的另一个弟子王源曾称赞他“说尽后儒之弊”,“开二千年不能开之口,下二千年不能下之笔。”(《颜氏学记。卷八)近代的梁启超更称赞他对旧的学术派别“一切摧陷廓清之”,“其见识之高,胆量之大,从古及今未有其比。”(《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些评语有的虽不免稍有夸张,但却反映了颜元在当时中国思想界独树一帜的特点和那种勇于批判的精神。颜元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很…  相似文献   

12.
方忠义 《社科纵横》2002,17(4):12-13
文章论述了毛泽东同志早期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大学会计”的提出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教育、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经济活动已呈现由多个经济实体组成的纵横交错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结构形态。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自办了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科技咨询及开发等实体,多种经济结构、多种资金来源交织在一起。我们知道,高校是执行国民经济计划(教育事业计划、科研事业计划及少量的生产计划)的基层单位,其资金由教育事业经费、科研经费和预算外资金三个部分组成。教育事业经费主要由国家通过主管部门来拨给,即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各校的专科生、本科生…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伟大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同人类历史上所有伟大革命运动一样,它需要一批站在革命运动最前头领导革命的领袖人物,它也就创造了这  相似文献   

15.
周公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他出现于商周之际,是我国奴隶社会最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之一。周公曾积极辅佐武王推翻了商纣王的残酷统治,缔造了我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奴隶制国家──周。武王克商二年之后便死去,武王之子成王年尚幼弱,无力治理国家,新政权在内外的重重矛盾中动  相似文献   

16.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杰出的史学理论家。同时又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他一生先后主讲过定武书院、清漳书院、敬胜书院、莲池书院,还担任过梁国冶等人的家庭教师。关于教育方面的论文有:《与定武书院诸及门书》、《论课蒙学文法》、《答周(竹良)谷论课蒙书》、《清漳书院条约》、《清漳书院会课策问》。本文拟对其教育思想作一简单论述,以求教于方家。一、关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1.教育目的:(1)“达其天而不益以人”。章学诚对于人的个性差异有明确认识,“人之才质,万变不同”。每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学问的路数也不一样,有的人长于考证,有的擅于写文章,“以其所能而易其所不能,则所求者可以无弗得也”。如果放弃自己的特长而去从事自己不擅长的工作,则不可能取得成就。所谓  相似文献   

17.
许宁  高华夏 《唐都学刊》2013,29(2):24-27
马理是明代中期关学的代表性学者之一,他秉承张载“以礼为教”的思路,肯定“天秩之礼”,主张礼来源于天,探讨了合同时用与观其会通的原则,以及以礼修身成德和淑世教化的双重功能,对关学在明代的中兴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6,(7):21-23
随着由革命党到执政党历史方位的转型,中国共产党开始对执政规律和应对执政考验的探索。从延安毛泽东提出民主新路,到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进京赶考,毛泽东的赶考思想引领我们党经受住了糖衣炮弹的进攻和权力腐蚀的考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党要进一步解答好历史周期率命题,需要进一步拓展毛泽东民主新路加强民主监督,进一步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加强权力的制约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对于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陆开拓文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陆开拓文学”的背景“大陆开拓文学”,简称“开拓文学”,是以日本在“满洲”(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活动为背景并为之服务的文学。它是日本侵华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日本就在“满洲”开始了移民侵略活动。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连续几届政府都把向“满洲”的移民看作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把它作为长期侵占东北、并以东北为基地侵略整个中国大陆的重要途径。“满洲”移民方案的始作俑者是东宫铁男和加藤完治。早在1926年任奉天(即沈阳)独立守备队中队长的时候,东宫铁男就…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业中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道路问题,学术界看法不一致。一种认为,所有国家的农业资本主义化道路都可以概括为两条:普鲁士式道路和美国式道路①;另一种认为,除英国之外,其他国家的农业资本主义化道路可以区分为普鲁士式道路和美国式道路②。由此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农业的资本主义化有没有一条英国式道路,如果有,英国式道路是否有典型意义?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初步看法。 一、要完整地理解列宁关于“两条道路”的理论 列宁关于农业中资本主义化道路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他1907年写的《社会民主党在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