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义文化作为现阶段社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学作为塑造正义文化的主渠道,在此力图通过营造自由宽松大学的学术氛围和塑造切实可取的正义理论、开展正义观教育和社团活动,借以发挥其在社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咏 《南京社会科学》2007,34(10):43-48
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的大交流.罗尔斯和哈贝马斯关于正义的理念同样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指导思想发生很大影响.文章以马克思正义观为指导,分析批判罗尔斯的实质正义和哈贝马斯的程序正义的内涵和实质,进一步探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3.
韩娜 《理论界》2008,3(3):35-36
社会正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正义具有历史性、客观性、强制性和相对性,包括制度正义、程序正义和分配正义。只有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当下中国实际,才能不断发掘社会正义应有之义、构建和完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伦理基础.罗尔斯《正义论》提出的两个著名的正义原则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种种有益的启示.那就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路径是结构和谐、制度和谐、分配和谐,其中合理的阶层结构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正义的制度是社会和谐的保障,正义的分配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贯彻社会公平的价值原则.社会公平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内容.要正确区分公平、平等、正义等相关概念的不同含义,准确理解社会公平对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特殊意义,真正把建设和实现社会公平变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社会正义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主体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要使农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就必须在当下的建设及将来的运行过程中遵循社会正义的原则。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起因于社会的不公正和体制的不平等,将农村社会真正纳入社会正义维度,将有助于彻底解决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人所追求的善、正义、幸福三大价值中,正义价值与和谐社会的关联最为直接和有效。正义价值和制度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尺度和牢固基石,是解决个人组成社会后所产生的诸多矛盾冲突的最有效的机制和途径。正义价值和制度的普遍性、一元性、基础性、低度性、形式性、包容性、对错性、精确性以及客观性等特征均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哲学视域中,理解与诠释社会正义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女性主义视角尚未得到足够的彰显与重视.因女性主义的社会正义研究始于对各派正义论辩的广泛介入,故而凸显女性主义的正义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当代西方正义论辩各自之偏颇,而且有助于于论辩中透视并阐明理想的正义伦理理念应超越当代西方正义论辩的偏狭视野,而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完善为旨归来促进正义之多元价值的综合平衡,以期对当代中国正义制度建设及和谐社会发展给以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冯骊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2):105-107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撑点是依法治国,即通过制度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依法治国是我国法律现代化发展所取得的基本成果,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法律现代化事业的必然要求。回顾我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及依法治国理论的由来,重点讨论构筑现代法律体系、促进制度正义、推动制度创新、建设法制社会,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制度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晨 《重庆社会科学》2007,(4):10-11,21
从制度的层面探讨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制度的正义促进和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推进,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制度和谐是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推动社会和谐理念落实的客观需要,是巩固社会和谐建设成果的重要保障。要想实现制度和谐,第一要务是以社会公平为基石,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两个同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制度正义。  相似文献   

11.
王爱军 《齐鲁学刊》2007,3(4):147-149
和谐社会与制度正义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制度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和谐社会必须以制度正义为核心,全面落实公平分配机制,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以及权利、结果公平和机会、规则公平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凸现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本质,强化法律制度在利益分配机制中的作用,达到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度建设是重要保障。和谐社会的制度建设应体现以下六个基本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第二,导向正义;第三,静动有致;第四,刚柔相济;第五,协同一致;第六,整合强劲。  相似文献   

13.
对于医疗腐败必须坚持以德治医的方针和相应模式。既要重视个体道德建设和制度伦理建设,也要用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来融洽医患关系。个体道德建设着重于医务人员的个体向善,制度伦理建设则着重于制度的正义诉求,和谐社会则着重于社会监督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度建设是重要保障.和谐社会的制度建设应体现以下六个基本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第二,导向正义;第三,静动有致;第四,刚柔相济;第五,协同一致;第六,整合强劲.  相似文献   

15.
制度正义思想由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制度是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认为当这个体系中的规范能使各种利益要求达到恰当的平衡时,制度就是正义的."无知之幕"或""原初状态"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尽管罗尔斯没有明确描绘他的理想社会,但他的制度正义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创新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2012,(5):247
高兆明撰文《人民的正义:正义理论的中国问题意识》指出,通过深入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的语境,揭示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的真实语义,认为"人民的正义"受到伤害是当代中国正义问题提出的历史语境;"人民的正义"是普遍、普通的正义(所谓普遍的正义,是指社会各阶层普遍认肯的正义;所谓普通的正义,是指更倾向于维护社会底层民众权益的正义)。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正义?我们必须正视并有理论勇气提出这一问题。党中央数年前就明确提出建设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法治: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旨,是追求社会正义。而社会正义恰恰是现代法治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法治所追求的社会正义,就是要实现社会的安全、平等和自由三大基本要素。实现了这三大要素,和谐社会也就成为我们身边的现实了。所以,健全的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追求公平和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目标和社会理想。在当下社会正义面临各种挑战的情势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和谐社会对公平和正义的崭新要求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内在张力是以“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事实在正义价值判断中的辩证反映,是作为价值判断的正义对发展着的社会历史的辩证把握和引领,在正义价值与实践事实之间的“适应-紧张-发展-引领”的辩证关系,在正义理论的演进中,又体现为个体与共同体,阶级性与人类性,价值性与事实性之间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内在张力深刻体现了历史辩证法,它既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特质,又构成了马克思正义理论发展的活力,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庄静  范国庆  徐建 《理论界》2006,(5):35-3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文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公平正义的社会,也是一个分配正义的社会,分配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本文就实现分配正义的理论基础、分配正义的原则、目前分配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和实现分配正义的途径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