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表形码从汉字的结构出发,将汉字分解为300多个基本单位称为部件。汉字中的一些部件与英文字母在形状上很相似或近似,表形码就是利用这种相似性,用英文字母(包括1~5五个数目字)作为汉字部件的代码而创立的一种汉字字形编码。简单、形象、易学、好用。  相似文献   

2.
表形码汉字输入方法是笔者经筛选后推荐学生使用的一种编码。它已被国家信标委正式定为推荐使用编码之一。 表形码是用英文字母描摹汉字部件,把汉字藏有英文字母和数字1——5的规律揭示出来。大部分是用字母代码表达汉字部件,小部分用数字1——5表达简单笔画离聚型,不需  相似文献   

3.
推广服务     
纵横汉字信息处理系统(GAOK V4.2 FOR VGA) 纵横汉字信息处理系统是苏州大学纵横汉字信息技术研究所和香港乐程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该系统是一个以纵横汉字输入法为主输入手段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它具有对机器硬件配置要求低、自定义词组输入方便和打印控制简单等特点,是一个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的易学好用的通用汉字操  相似文献   

4.
汉字输入法不需再编程序即可装入视窗‘95中文版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NDOWS 95汉字输入法以中国电子工业部的推荐为主,兼采用于繁体、适合港台的少数输入法,预装了当前的一些主要的汉字输入法,以满足汉字社区各方面的需要。采用国内的一些输入法是:音码有:GWABC、天利码、新拼音和自然码;形码有:郑码、表形码。 除预装有输入法外,又提供了一个通用接口,保证任何输入法的作者只要粗通Windows使用,就可容易地把自己创造的输入法安装上去。为了帮助编码者实现自己创造的输入法,现将编  相似文献   

5.
汉字型文字的综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原来是书写汉语的文字,传播到邻国和国内少数民族,成为书写许多种非汉语的文字,形成一个汉字大家庭。他们学习汉字、借用汉字、仿造汉字,又进一步创造汉字型的字母。本文用宏观的比较方法,对汉语和非汉语的各种汉字型文字(包括19种语言的30种文字),进行综合的观察,研究它们的一般特点和相互差别  相似文献   

6.
张行 《中文信息》1997,(4):38-42
分析现有检字法的长短,探讨好的检字法的要求和对策,提出可以保留传统部首检字法的精华、博取各种检字法的长处,用汉字拼形的字母一新部首排序检序,此方法承前启后,既简单易学,方便快捷,又能和电脑共用一码,适宜大众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7.
由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及《中华少年》杂志社等联合举办的“94’全国青少年汉字表形码普及活动”比赛,于94年10月20~25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符号学理论的观照下,考察文字的符号属性,进而考察汉字的性质,加强对"汉字是语素文字"这一观点的分析论证,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反思:令人困惑的编码现象利用汉字编码实现汉字的计算机输入是当前计算机汉字输入的主流,但是为了寻求编码输入的最佳形式,达到输入速度和易学性完美的统一,诱发了一场编码混战。近十年间,经过上千年形成的祖国的统一文字体系,为了实现汉字信息的计算机输入,一下冒出了几百种汉字输入编码。象这样一种文字对应了几百种输入符号体系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编码现象。编码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上至国家领导人、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语言学专家,下至乡村教师和在校的中学生,都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有不少人还拿出…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汉族文化的根,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开发智慧、学习汉语的图画、积木和魔方。它缩短了古今汉语的差距,缩短了方言的差距,充当了纵横近万里、上下几千年的联系纽带;它的视觉性极强,阅读效率是拼音文字的1.6倍;它组词能力很强,能及时反映新事物、新概念;它鲜明形象、清晰持久、信息量大、简短明确(在联合国使用的汉、英、法、俄、西班牙五种文字的同一项目的卷宗里,中文本永远是最薄的):汉字是科学、易学、智能型、国际性的优秀文字。所以,汉字能通古今、达四方,历久  相似文献   

11.
<正>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所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文字不仅对本民族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国际社会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汉字使用地区很广,曾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现在朝鲜和越南都已进行了文字改革。汉字传到日本后,就成了上层社会的文字。到了平安朝时代(约公元八○○至一二○○年)创造了日本字母(平假名)。以后,汉字和假名混合使用。由于汉字学习困难,应用不  相似文献   

12.
汉字媚俗,由来已久。不仅表现在汉字字形与用法的过度简化,而且表现在汉字数量日益减少。相当尚有生命力的汉字被荒废,以至于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已经与雅文字基本隔绝,不知其为何物。偶有雅文字出现,犹如老鼠过街,难免遭到围剿。人们笔头所写、电脑所敲,皆是媚俗文字,黑压压,密麻麻,铺天盖地。在媚俗浪潮冲刷下,许多雅文字被冲刷得无影无踪。俗雅两条路,一条被堵死,人们不得不勉为其难地用有限的汉字表达太多的意思。无形中,文字的两个功用(传达信息功用与艺术审美功用)合而为一了,艺术审美功用几乎斫丧殆尽。  相似文献   

13.
李立绪 《东岳论丛》2000,21(4):137-141
汉字为韩国所长期借用,但随着历史进程的演变,汉字在韩国的命运有所不同。概而言之,汉字先是备受推崇,之后又被弃而不用。伴随着这一过程,韩国在文字政策上也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韩国开始对自己的文字政策进行反思,汉字问题再度受到瞩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日语的文本处理日渐多起来。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联系,日语文字中采用了大量的汉字,虽然大部分日语汉字的字形和中文汉字是一样的,然而也有许多汉字是不同的。自从中国实施汉字简化后,日语汉字和中文汉字字形不同的数量就  相似文献   

15.
一、汉字书写文化模型 文字的模型指文字的基本结构式,它有书写文化模型和电脑文化模型的区别。在字母、文字中,这两种模型是一致的。在汉字中,这两种模型是不同的。 汉字书写文化模型确定于形、音、义三者相互对应的方式。汉字字形的“以实体所形成  相似文献   

16.
从汉字的沿革看汉字的简化与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出土的远古时代文物考察,汉字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了.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一个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音义.在字形的结构上以一半表意、一半表音的形声字为多,占汉字的so%以上.汉字本身有一定的结构规律及系统性.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的汉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工好占卜,凡是亲相、征代、田猎、农事等都要占卜,占卜所用的东西主要是龟腹甲,有时也用牛肩肿骨.因此,甲骨刻辞大部分是占问之辞,也有一部分是记事的。现在能认识的甲骨字有2000多…  相似文献   

17.
邵文利  杜丽荣 《学术界》2007,(4):264-269
本文对韩国韩中文字交流协会和韩中共用汉字能力鉴定会在韩国1800个教育用基础汉字中选择简化的606个简体汉字进行了全面评析,详细分析了606个简体字与我国现行规范汉字的具体对应关系及启用606字对韩国教育用基础汉字产生的影响;认为606个简体汉字的选用是韩国汉字学界在认同中国汉字规范标准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对推动中韩两国乃至汉字文化圈国家实行汉字"书同文"具有重要意义,对汉语的国际推广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一般的语言学教科书中,皆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个结论对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而言很不全面,它只说了较后阶段的事,而不是说的全部关系。本文对汉字与汉语的原始关系作出一些探讨,并就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和拼音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作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拼音文字,一类是非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表音的文字,非拼音文字是表意的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大多数汉字是由声旁和形旁构成的。声旁表音,形旁(即偏旁部首)表意。其中以左形右声最为普遍。汉字的同音字很多,但音同义也相同的字却寥寥。因此,同音字中区别了义也就区别了汉字,而要想区别其义,我们可采用区别其偏旁(偏旁具有表义功能)及其所处位置的办法来实现。例如:枷--jlm和架--jlmd,尽管它们的发音相同,偏旁也相同,但偏旁所处位置不同。md表示木字底。为了使众多偏旁得到最大限…  相似文献   

20.
手写输入笔是一种直接向电脑输入汉字,并通过汉字识别软件将其转变成为文本文件的一种电脑外设产品,它使电脑适应人们的书写习惯,解决了西文键盘与象形中文字之间的矛盾,省却了背记各种形码、音码等的烦琐,无论男女老幼,只要会写字,就能轻松地完成文字录入。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