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规律越来越受到重视。经常听到的首先是价值规律,其次是按劳分配规律,其他经济规律已经不经常被提到。市场调节就是价值规律的调节的说法也流行起来。然而,价值规律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其调节功能是否能大到囊括市场调节的主要功能?这是很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价值就成了企业之间基本关系的表现形式。因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而不是斯大林的那个传统的定义。但其表现形式是净产值规律。一种社会经济表现为商品经济,说明人类社会还不可能有计划地直接分配社会总劳动时间。因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并不存在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规律。社会总劳动量在各个生产企业之间的分配还只能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各种具体劳动还不能直接地用社会劳动时间来表示,这与马克思所说的按劳分配的前提有很大差距,因此如果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里还存在着按劳分配原则的话,那它也是通过价值规律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与《资本论》相比,既具有一致性也有本质的区别。一方面皮凯蒂认识到财富两极分化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依据大量的数据探讨了资本积累与贫富差距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对《资本论》中关于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一种证实;另一方面由于皮凯蒂所处立场和研究视角与马克思不同,所以,他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产生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由此提出的通过征收累进税、完善民主制度等资本主义改良措施也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更为重要的是,皮凯蒂的研究没有将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囊括在内,其分析并不适用于对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分析。中国的贫富差距主要来自于机会不平等,根据经验分析可以获知,中国的机会不平等对于收入差距具有较大的贡献性。而自然因素、制度因素和家庭背景因素是影响中国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其中制度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解决中国贫富差距的根本途径是不断通过制度创新来减少社会中的机会不平等。  相似文献   

4.
一、正确认识价值规律,发挥按比例规律与价值规律双相功能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调节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规律。无论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这种作用就要表现出来。我们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是指能否不失时机地看出它的反映,按价值规律信号,调整商品供求关系。正确认识它的客观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只是一个前提,还需要“中介”,如信息手段、调控手段。这些手段的灵敏度又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管理商品经济的经验。如果只有前提条件,而缺乏后面的这些条件,也不能很好地认识和运用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肯定了按劳分配必须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对此,仍有人持怀疑、观望态度,唯恐由此产生两极分化。我们认为,这种怀疑、观望是完全不必要的。本文打算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是通过什么方式、经过什么途径得到实现的,说明按劳分配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的必要性、作用和意义,以及实行中应注意的问题。不妥之处,热忱欢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分为收入分配方式和收入分配实现模式两个层次.收入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但要通过一定的具体形式来实现,这种形式就是收入分配实现模式.收入分配实现模式的选择,要体现一定分配方式的本质要求并和一定社会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实现模式或以分配模式在现阶段不能实现为由否定按劳分配方式的存在都是错误的.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不是能不能结合的问题,而是如何结合的问题.它们的结合不是简单机械的"拼装",而是在保持各自本质的基础上,在具体实现形式上做出适应对方的调整和变化,从而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嵌套"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张爱军 《国外社会科学》2023,(5):225-240+248
算法“弱民”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算法歧视的“路径依赖”、算法结构的“保守主义”、算法技术的“弱民文化”、“弱民”浏览跟踪、算法“客观真理”等是算法“弱民”的客观原因。算法客体的“弱认知”、客体心理、“舒适圈”沉浸等是算法“弱民”的主观原因。算法“弱民”是算法客观与主观的“合谋”与“合塑”。从算法“弱民”到算法“强民”需要优化算法结构、以算法对抗算法、以伦理规制算法、以底层“反抗”算法等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姜树蔚一、收入价值及其分配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预见、但是,抛开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等方面的问题不说.在按劳分配的范围上。马克思明确指出是限于。个人消费品"的,红商品经济而论.即是限于“...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邪教十分猖獗.邪教猖獗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当今社会上存在着邪教赖以滋生的土壤.主观原因是邪教组织者利用社会上的一时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人们的迫切需要,向不明真相的群众展开了强大的攻势.为了清除邪教,必须标本兼治,既要消除邪教赖以滋生的土壤,又要把握邪教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徒摆脱邪教.  相似文献   

10.
我区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是从1989年开始的,到去年底止,已累计发行福利彩票3868万元。今年上半年,取得已发行2900万元的历史最好成绩,分别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93%和170%。我们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下了功夫。一、在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上下功夫我区去年的有奖募捐工作之所以跌入低谷,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1.
所谓宏观价格调控策略,是按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总任务和总目标,在各个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对各类不同商品的定价所采取的对策和手段。研究宏观价格调控策略不同于一般地研究价值规律,也不同于一般地研究各种价格关系。研究价格调控策略则是在认识价值规律和各种价格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条件与环境,研究对各种定价应采取的对策。正确制定宏观价格调控策略,对于稳定经济,安定人民生活,搞好市场供求平衡,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按劳分配,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商品价格是由商品之间的差价、比价关系,市场竞争、国家税收与信贷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混沌学与市场经济王延,窦尔翔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来交换。关于价值规律,马克思曾说过:“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而总是特殊的因分工而...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规律作为商品货币关系的规律,是间接经济联系,而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有计划安排的社会生产的调节者。但是,它也象任何经济规律一样,在从统一的国民经济综合体到联合公司与企业的国民经济的各个层次上,在经济调节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这一职能的实现,第一,是作为再生产过程价值计算与形成价值比例的工具;第二,作为在实现计划过程中从经济上刺激社会劳动的节约的工具。价值规律刺激作用的机制以个别的和社会的价值互相关联的变动为基础。大大改善价格、价格形成体系——价值规律的作用借  相似文献   

14.
任太增 《学术交流》2005,3(12):76-80
对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权衡体现了人们的分配观念,分配观念上的变化体现在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中,与分配方式的变化相一致,我国的收入分配观念经历了如下变迁过程违背按劳分配原则的公平优先→按劳分配原则下的公平优先→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下的兼顾效率和公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下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要素贡献分配下的初次分配体现效率,再分配体现公平.  相似文献   

15.
<正>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生活资料分配的基本原则.早在改革之初的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专门讲到按劳分配问题.他说:"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总之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大家上进."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述,为改革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指明了方向. 等价交换原则即等量劳动相交换原则或等价物相交换原则,是一般商品经济社会交换的原则.一般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是以价值物的占有为前提,收入分配的来源不仅仅是劳动,有时还可以通过对价值物的占有来获得.商品经济等价物相交换中还派生出生产条件不能无偿被使用.如土地、资金、设备、技术、管理技能、信息、商标等商品生产经营条件的所有者不仅在让渡它们的所有权时得到等价补偿,而且在保留所有权而转让它们的使用权时也应得到相应的报偿.因此有时会造成收入与劳动  相似文献   

16.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只能影响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途径、范围和程度,它不能改变按劳分配原则的本质规定,更不能决定按劳分配能否存在。把市场经济看作是按劳分配实现的前提条件,不但在理论上讲不通,而且,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必然会对现阶段我国的分配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按劳分配学说是以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经济为立论前提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社会成员都有社会主人和自己劳动力所有者两重身份,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格分配,这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实现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除通常的按劳分配外,还有经营收入、资金收入,都不能简单否定。企业工资改革应选择“国家控制市场,市场调节工资”的模式,采取适当的过渡办法,分几步进行。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是否出现两极分化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华 《求是学刊》2002,29(5):65-71
中国的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矛盾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程度。不同的学者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判断标准 ,对中国是否已经形成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要对收入差距的状况做出客观认识 ,必须要有客观的标准。把静态标准、动态标准、居民心理承受力标准和政治标准综合起来分析后认为 ,尽管收入差距已经使贫富差别出现 ,并有继续扩大化的迹象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 ,仍在社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并没有形成两极分化。当务之急 ,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 ,防止两极分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一 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最适合充当生产力基本经济规律的,是时间节约的规律①。时间节约的规律是由马克思首先明确提出来的。马克思关于“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③的理论,是对社会生产力本质的合理的抽象,是至今为止的最高成果。孙冶方同志在《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一文中说,对整个社会生产来说,“起决定作用的毕竟是‘时间节约’意义上的那个价值规律”③。尽管他把“时间节约”规律等同价值规律值得商榷,但他坚持了马克思“时间节约”规律为千万规律之第一条的思想。研究生产力基本经济规律。必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分配公平界定为按投入及其产出效率进行分配,据此对“工效挂钩”作出了公平判断。作者指出,迄今为止我国的按劳分配实践,包括建国以后实行的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以及目前正在用商品经济型按劳分配(“工效挂钩”为其主要内容)替代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的工资改革,都是在克服旧的分配不公的同时产生了新的分配不公。“工效挂钩”中的分配不公源出于社会劳动计量不准、级差收入剔除不净以及社会扣除不公。本文分别提出了缓解的途径,但根本的克服还有赖于深化改革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