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文化之源的意境范畴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学实践和理论,其影响力也及于中国古典小说批评领域。意境对古典小说批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评家对古典小说文本原创意境的揭示,二是点评家意境化的评点法。此二者造成了古典小说批评的意境化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多年前一次关于古典小说研究范式的座谈会上,刘勇强先生曾提出加强古典小说研究理论性的两层意义:一是运用理论思维对古代小说加以科学的阐释;一是从古代小说研究中提炼出富有理论意义的成果(《学术研究范式的嬗变轨迹——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研究的谈话》,《文学遗产》1998年第2期)。对这一主张笔者深表赞同,因此本文的讨论将在这一基础上加以延伸,并同时表明我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比较文学的理论,探讨了中日古典小说情节的特征。在论证过程中既阐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特点,又阐述了日本古典小说的情节特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有力地阐明了中日古典小说的情节异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评价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他把温婉含蓄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语言表达的内在特质加以肯定,并且从描写语言、叙事语言以及刻画人物几个方面对其描摹刻画的语言特点进行了精当卓越的阐发,在中国古典小说史的研究上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5年6月18日至21日,受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委托,由西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第14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及日本等海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西北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博士和副校长惠泱河教授分别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本次年会围绕五个议题,即中国古代文论对当代文学与文化建设的贡献,中国古代文论与东西方文论的比较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与宗教文化、历史哲学的关系,中国古代文论与中国文学史之分合,21世纪的中国文论研究的新空间等,举行了多场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小说论稿》一书是程国赋教授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二十余年来学术成果的结集,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了先秦神话、唐五代小说以及明清通俗小说。共收录论文34篇(含附录5篇)。该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对卞孝萱先生等人学术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和古代小说研究中运用"文史互证"方法的成功范例;其二,展现出了作者厚重的文献功底与新颖的学术视角,研究成果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其三,从科学的文学史观出发,对中国小说史予以深入梳理与合理建构,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全书研究内容广泛,视角新颖,堪称近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时间--空间艺术,而中国古典小说更具有"空间性"艺术特征.其理论体系与绘画、园林等空间艺术理论融为一体,追求意象化、生活化、抒情化的审美旨趣.探寻这一理论新视角,有助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当代大众文化现象的研究与品评,从而达到中国古典小说传统与现代、理论与批评、继承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小说论稿》一书是程国赋教授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二十余年来学术成果的结集,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了先秦神话、唐五代小说以及明清通俗小说.共收录论文34篇(含附录5篇).该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对卞孝萱先生等人学术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和古代小说研究中运用“文史互证”方法的成功范例;其二,展现出了作者厚重的文献功底与新颖的学术视角,研究成果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其三,从科学的文学史观出发,对中国小说史予以深入梳理与合理建构,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全书研究内容广泛,视角新颖,堪称近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明中叶以后,《水浒》、《三国》等几部长篇小说问世,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到了成熟阶段,这才给成熟的小说批评提供了可能.尽管小说的批评被不少人视为无足轻重的闲文,但李卓吾、叶昼及金圣叹等人,却致力于古典小说批评,发表了许多珍贵的意见,并形成了我国独有的评点式小说理论,其中集大成者当推金圣叹.金圣叹的《水浒》批注确实是我国批评史上珍贵的理论遗产,从主体上看,金的小说史观是唯物的,他的评论属于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的一部份,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10.
明代是中国古代印刷出版业的成熟期,其发达的印刷技术及高度商业化的刻书业对明代通俗小说的群体出现、短篇小说的结集出版、小说批评理论的茁壮成长以及古典小说的生存空间和生命力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叙事学所依赖的文本路径,难以解释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的复杂性、情节和人物的特殊情况、某些叙述程式和叙事逻辑、叙事空白;它在隐含作者、叙述可靠性、叙事视角、语义矩阵等方面的理论建构,有时候不能有效解释古典小说的相关情况;它对具体作品的叙事批评更无法涵盖古典小说评点的多方面表现。西方叙事学由此呈现出其面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尴尬。  相似文献   

12.
作者曾撰文提倡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特别关注"三而一成"为中国人文重要度数,在古代文学叙事中表现为"三事话语"、"三复情节"、"三变节律"、"三极建构"等。文章应用这一理论揭示鲁迅小说承古代数理传统,既"三而一成",又"错综其数",变化创新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与鲁迅早年经历特别是整理研究古典小说有关,而现代文学家受古代数理传统影响者应该不止鲁迅一人;换言之,现代文学的数理批评是能够成立和深入开展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论鲁迅运用目录学方法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鲁迅以目录学作为梳理中国古典小说整体演变的基本工具,参之以校勘学、版本学、考据学等方面的内容,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角度阐释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学体系特征.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所作的共识性和历时性研究,充分揭示了目录学接受、积累、传播等方面的作用,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历史文化方面的解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第四届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8月21日至23日,由浙江师大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在杭州、金华两地隆重召开,来自我国大陆、港台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八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就中国古代小说的版本源流,宗教、审美与文化研究,研究动态与研究之研究,海外传播及中外比较研究等四个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运用叙事学理论研究李渔小说 ,明显可以看出李渔对中国古典小说 ,尤其是“三言”、“二拍”有继承和创新之处 ,其独特的叙事特征无疑丰富了我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小说比较,个性化叙事晚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民族特征之一,这主要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密切相关。悠久的史传传统造成最富个性化色彩的第一人称叙事在古典小说中的极度缺乏;古代,小说及小说家卑微的社会地位,加之尚实审美心理影响,也造成个性化叙事的晚出;同时,儒家伦理文化和民族整体性审美思维作为深层次原因也导致了古典小说个性化叙事的晚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四个方面对古代个性心理测量进行了全面论述。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研究的发展过程;接着讨论了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研究运用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自然实验法等;然后本文归纳总结了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的特点;最后探讨了研究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借鉴西方理论研究中国古代的阐释学、接受诗学,在近20年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领域形成一个不小的热点。在对西方理论的认识、借鉴、吸纳与创新中,中国学者开始了创建中国文学阐释理论、建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体系的努力。这一学术活动,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也势必对中西比较诗学、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型等重大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叙事聚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策略,成为实现作家身份意图的必要途径,文章通过聚焦者、聚焦对象、聚焦点的选择以及聚焦时间控制,旨在揭示聚焦对中国古典小说文本身份意图构建的作用,同时反映出古代作品中浓厚的宗法身份观念。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其影响力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从十九世纪开始,它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在近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游记》长盛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影响到全世界。《西游记》中除了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之外,还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包含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科学的渴望和追求。《西游记》中许多科学幻想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吴承恩是那个时代的科学和艺术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