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总要在生活征途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一个作家自然也会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留下鲜明的印记。因此,二十三年前,也正是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刚刚迈过了第一个十年的时候,李准曾把他献给祖国的一个创作合集题为《车轮的辙印》,显然,这个命名是意味深长的。李准,他是属于在新中国的生活土壤中成长起来的第一批作家,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遵循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的方向,深入生活,投身火热的斗争,使自己的笔锋始终伴随着农村生活巨流前进的一个有影响的作家。从一九五三年发表《不能走那条路》起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多年时间,李准是驰骋文坛的一员骁将,他发表的小说有四十多篇、电影文学剧本八、九个,另外还有不少散文、特写和戏曲,在当时同辈的青年作家中是个硕果累累的丰收者。他走过的道路,被作为一种“明确而健康”的方向受到文艺界的关  相似文献   

2.
<正> 李准是个多产的作家,他写过小说、电影、话剧、曲艺、报告文学、歌词。但是,奠定他作家的创作道路,为他赢得声誉和读者的喜爱的,当首推小说。文化大革命以前他发表了《不能走那条路》、《孟广泰老头》、《冰化雪消》、《李双双小传》等五十余篇小说,为我们勾勒了生动、鲜明的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图卷。他的小说,几乎都取材于他最熟悉的农村生活。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歌手,是广大农民兄弟自己的“土作家”。虽然,绚丽多姿、色彩丰富的农村生活的土壤培养了不少有成就的作家,他们都在生活的发展中捕捉新的题材、新的人物,讴歌新的生活、新的思想,但是,李准的小说,却能独具风采,别有馨香,给读者以新的感受。李准同志搞创作,从不满足,从不走捷径,总是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前进,刻苦地创造、艰辛地攀登。  相似文献   

3.
叶紫(1912—1939)是一个创作生活十分短暂的作家。从1933年他开始在《无名文艺》上发表自己的第一篇小说《丰收》算起,到1939年病逝止,也不过仅仅五、六年的时间。如果从他的小说写作的具体时间来考察,则又可以看到,他的创作主要是在1933—1936这三、四年的时间内进行的。他留下的作品一共只有短篇小说集《丰收》、《山村一夜》,中篇《星》以及病逝前未曾出版的一部散文集。这也不能说是十分丰富的。作为一个青年作家,叶紫的作品显然还留有一些不够成熟的痕迹,有时在艺术上还相当粗糙,但在他的创作生涯还没有到达成熟期,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李准同志是一位在我国文坛上有影响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曾经在广大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而且至今还深深地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然而,去年以来,正当我们热切地盼望着李准同志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的时候,他却对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和大部分作品表示了明  相似文献   

5.
和许多作家的创作经历不同,老舍是以写长篇小说开始他的创作生涯的.如果除开作家青年时代的习作《小玲儿》不算,那么,他的短篇小说的真正发轫之作,乃是一九三一年十月发表的《五九》.而在这之前,作家已经写出《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和《小坡的生日》等四部长篇了.尽管老舍曾经谦称他的才力不长于写短篇,但是,由于作家在写作短篇之前已经具有充足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特别是他在艺术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此,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不仅在数量上是可观的(主要有《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五个集子,合计约五十余篇),而且在质量上一般也是较高的,其中的几篇佼佼者,即使列入我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杰作之中也毫无愧色.这样,具体探讨一下他的短篇小说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就与特色,就不是没有必要的了. 独特的题材领域几乎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作家,都会以他独特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思潮中,贾平凹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成名的作家中,他是对底层文学感兴趣的极少作家之一,同时在"底层文学"中他也具有特殊性,与"底层文学"中大多的中短篇小说不同,他的《秦腔》、《高兴》都是长篇小说。在关注底层的同时,他也在"民族形式"上进行探索。这使他的创作呈现出了不同于别人、也不同于自己以前创作的面貌,贾平凹的创作,既建构了底层的主体性,也建构着中国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李准曾这样来说明他近几年来创作中的一个体会,叫作“闲笔不闲”。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中就有许多精美的“闲笔”,充实着、美化着作品的细节描写,调节着作品的情节结构,在形成李准这一时期创作的特有色调、情趣、节奏、风格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闲笔”本身已在逐步成为李准小说创作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8.
李准同志是一位带着浓郁的乡土芳香步上文坛而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家。对新的世界、新的思想、新的人物的满腔热情,清新隽永的文笔,质朴、生动、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形成了的他创作的可贵风格;而严格的革命现实主义道路,则是他认真探求、努力遵循的创作道路(然而,这条路太曲折、太艰苦了,其中作家不无教训)。为了正确理解李准创作的得失,  相似文献   

9.
李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来的一位著名作家。三十年来,在人民群众斗争生活的土壤里,在党的雨露阳光下,李准不仅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把他的艺术才华的触角,伸向其他的艺术领域,先后创作和根据自己的作品改编了许多戏曲和电影剧本。此外,还写了不少诗歌、散文和文艺论文,大大扩大了他的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于英年早逝,曾经为中国文坛奉献上《人生》、《平凡的世界》和《早晨从中午开始》的路遥,未能进一步完成自己作为一个重量级作家的旅程。但是,从他现有的创作中,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那种蓬勃的激情,那种强烈的对于生活的感觉,以及那种热烈的创造艺术生活的欲望。他正在走向某种  相似文献   

11.
李准是我国当代文坛上一位有影响的作家,早在五十年代,他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就深为读者喜爱,获得了较高的声誉。经历了十年内乱之后,他的第一部长篇《黄河东流去》(上)的出版,又使人耳目一新,受到了文艺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2.
一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生活有着特殊的艺术敏感,善于从中发掘出与众不同的文学内容,往往会使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正如歌德所说:“最大的艺术本领在于懂得限制自己的范围,不旁驰博骛。”艾煊是深谙这艺术的奥妙的,他以自己逐步划定的带着他特殊印记的题材范围,为读者展示出“独创的完全特殊的世界”。艾煊是一位著作甚丰的小说家兼散文家。纵览他从1950年开始走上文学道路以来近四十年的创作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小说和散文创作在题材上是有着明确分工的,各有一个独特的、足以显示他创作个性的艺术敏感区。他的四部长篇小说《战斗在长江三角洲》,《大江风雷》、《山雨欲来》、《乡关何处》重在对他亲  相似文献   

13.
王统照是“五四”新文学中一位负有盛名而又丰产的老作家。一九三四年初春,他出国欧游,行程几万里,历经九个国家之多。留下的作品有散文集《欧游散记》、诗歌集《欧游集》,还有许多未结集的旧体诗、单篇游记、日记等等。这是我们了解作家这段生活和创作的珍贵资料。王统照在其代表作《山雨》以后的思想和创作动向,通过这些文字向我们展示出来。因此,考察这一时期创作对于研究作家创作道路的发展,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张承志是当代享有盛誉的回族作家。80 年代,他以《黑骏马》、《北方的河》饮誉文坛。进入90 年代,他的创作热情丝毫未减,先后以长篇小说《金牧场》和融文学、历史、宗教为一体的长篇著作《心灵史》再次震动文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张承志主要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自己独具风貌的作家形象。但我们多少淡漠了这样一个事实:进入“后《心灵史》”阶段的张承志,事实上已进入了一个散文创作的高峰期。如果置他的散文创作而不顾,仅仅只是评论他的小说,我们就很难整体地把握定位作家文学创作的发展与变化。本文从平民意识、民族情怀、理想主义三个方面论述了张承志的散文。  相似文献   

15.
像二、三十年代许多中国现代作家一样,老舍是有感于动荡的社会、黑暗的政治、不安定的生活,而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的,但老舍又和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不同,他的“第一声啼哭”没有成为“天才的好诗”,直到他笔下的祥子以一个人力车夫而获得国际声誉后,他才真正轰动了中外文坛;其实,在此之前的十年间,他早已出版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牛天赐传》、《猫城记》等七部长篇小说了。如何正确对待这一批作品,并不是对老舍一个作家评价高低的问题,而是一个要用科学的批评标准,恢复现代文学史本来面目的问题。老舍一贯对自已的创作要求极严,为了不要让“作家”的包袱“阻碍”自己的进步,他经常总结自己  相似文献   

16.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效的伟大作家之一,也是满族作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个。在他令人惋惜的有限生命中,以勤奋的笔和丰富的生活经验,给我们创作了许多誊满中外、构思巧妙、独具风格的多种体裁的文艺作品。同时,结合他的创作经验和学术研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认识深刻、见解独到的艺术理论著述。全面地、完整地、科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离开我们已经整整60年了。他留下的杂文创作虽然不能说卷帙浩繁,但相对于他短短的一生而言却是相当可观的。他在杂文创作和理论方面的建树,是文学史上无法遗漏的一笔珍贵遗产,这已为世人所公认。不过,事情仍然有它的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仅仅从文学角度考虑,瞿秋白在现代众多杂文作家中很难特别的凸现出来,使他同其他现代作家区别开来的,就是他作为一个“文人”所具有的政治家的身份、他的感觉方式和他进行杂文创作的独特角度。罗兰·巴尔特在《写作的零度》中指出:“当政治  相似文献   

18.
长篇小说《男婚女嫁》,使刘亚舟开始跻身于当代小说作家的行列。紧接着他又发表了短篇小说十余篇,出版了长篇小说《幸运儿》和《冻土》等,然而,作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土著”,他说:“我来自农民的庄稼院。”我创作的源泉和文学的“根”,在生我养我的“北大荒”家乡土地上。  相似文献   

19.
李准同志是建国以来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位有影响、有成就的作家.从五十年代末开始,他就“想写一些农村新人物,想在农村新人的精神面貌上,新的性格形成上,进行一些探索.”①他说:“我所以希望写,要写,是那些新品质新思想给我的教育和鼓舞.时代赋予了他们新的灵魂,时代使他们在新环境中跃然纸上.”②一九六○年发表的《李双双小传》和《耕耘记》,就是  相似文献   

20.
南非当代白人作家、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是一个具有双重乃至多重文化品格的作家,南非的本土文化和欧美文化都在他身上留下了烙印,这种独特的文化品格使得他在创作小说《耻》时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叙事策略和叙事视角。从叙事策略上来看,这部小说既立足于再现当代南非生活,又在表现的深度上超越了纯粹南非现实生活的羁绊。从叙事的视角来看,他借对作品的主人公卢里———一个白人殖民者后裔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窘境的描写,力图真实地记录南非消除种族隔离这个特殊的历史变革带给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上的改变和冲击,其中一个个瞬间的生命感受组成了一种特殊的历史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