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商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在西北沿边修建的堡寨,除了用来抵御西夏进攻和招抚沿边蕃部的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商业性质。其原因主要为宋夏战争的影响和推动;以及宋朝和西北周边少数民族经济互补性的需要。沿边堡寨的商业化特征表现在多个方面,但由于西北沿边堡寨的特殊性,这种商业化还表现出先天的弱点和不足。尽管如此,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商业化在推动当时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朝对茶马互市实施严格控制,各项制度日臻完善。为确保茶马互市顺利开展,宋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茶马贸易和管理的法律规制,主要内容以榷茶博马专卖法制为核心,还包括职官管理、市场开禁、茶马价格、入蕃茶禁以及私贩马罪罚条格等具体律令条规,这对保障西北、西南沿边的茶马贸易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宋朝是一个外贸往来非常活跃的历史时期。不仅在沿海港口聚集了无数涉洋前来的蕃舶 ,云集了大量衣冠各殊的蕃国商人 ,甚至出现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这一繁荣景象的出现 ,无疑与宋朝积极推行“招徕远人 ,阜通货贿” ,严格维护蕃商在华权益 ,热情款待蕃客 ,尊重远人习俗等政策分不开。但是 ,宋朝对蕃商的过分宠绥 ,又使蕃商在中国获得了某些不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西夏归明族帐数量很多,其中有党项的蕃部族帐(包括党项、西夏的职官),也有西夏政权统辖下的其他民族的蕃部族帐,这些归明族帐大多被安置在宋夏沿边地区。考证西夏归明族帐对于研究宋夏关系以及宋夏沿边人口的分布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北宋王朝在神宗以前一直对河西、河湟吐蕃诸部采取笼络、联盟之策,以期达到“联蕃抗夏”的目的。然而,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宋朝却对河陇吐蕃诸部发动了一场民族征服战争——熙河之役。之后,宋朝控制了原来古渭以西的“化外”之地,在熙、河、洮、岷、宕六州之地设置郡县,史称熙河开边。从而  相似文献   

6.
所谓联蕃制夏,即指北宋联合散处在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政权共同抗击西夏军事进攻的一种策略。这一策略存在于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宋神宗熙宁间发动熙河战争,收复吐蕃所居之河湟地区,联蕃制夏的策略被弃用。笔者拟就北宋朝野对联蕃制夏策略的非议及其原因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7.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各民族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宋朝疆域虽不广阔,但周边及内地仍有众多的少数民族,而以西北、西南及湖南的少数民族尤为活跃。随着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宋朝政府开始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在数次兴学浪潮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学校——蕃学,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8.
北宋西北蕃官制度是汉唐羁縻制度在蕃部地区的应用。宋初,西北地区就有蕃官出现,蕃官的分布呈现出随宋夏斗争区域的转移而变迁的时空分布特点。伴随着宋夏关系的发展,蕃官制度逐渐完善。北宋西北蕃官制度是宋夏矛盾的产物,是北宋“以夷制夷”政策的组成部分,又是北宋西北地区民族融合的产物,北宋社会淡化处理蕃部民族特征的态度也是蕃官队伍不断扩大及蕃官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北宋时期,安多藏族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各部族力量的不断壮大,在北宋经略西北边疆的民族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羁縻蕃部以制西夏,北宋朝廷大力加强与安多藏族诸部的茶马贸易,并且通过建立茶马场、设置管理机构、制定茶马价格及一系列法规,确保了茶马贸易的正常运行。北宋与安多藏族的茶马贸易,不仅为汉藏民族间的了解和融合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加强了内地对安多藏族的经济、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0.
契丹在唐朝时期可分为外蕃与內蕃两部分。在唐朝羁縻统治下的契丹八部称为外蕃契丹,被唐朝编入户籍独立于八部之外的契丹部落是为內蕃契丹。根据北方政局的变化,唐太宗对外蕃契丹建立羁縻州府加以安抚。唐高宗与武则天在此基础上,采取武力镇压与实行质子制度。唐玄宗在前任统治者的基础上与外蕃契丹进行和亲,同时在其内部任命衙官分割联盟长的权力。唐朝将內蕃契丹编入到国家户籍当中,承担租庸调等义务,并在适当情况下采取移民政策,与外蕃契丹保持分离。这样既能发挥外蕃契丹保疆扩土的职能,又能起到分化契丹族整体势力的作用,最终壮大唐朝的实力。  相似文献   

11.
宋朝的矿冶业生产十分发达,这与宋朝政府积极采取各种促进矿冶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有直接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宋朝北部沿边地区,即与辽、夏接境之地,出于政治上、军事上的考虑,宋政府则实施了严厉的禁止采矿的政策;在西南边疆众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亦因所谓羁縻式统治而采取了与东部广大地区有别的、谨慎的开矿政策。本文即以以上两个地区为例,对宋朝边疆地区的矿冶禁采政策作一探讨,不当之处,恭请赐教。  相似文献   

12.
北宋政府为了防御西北边患,建国伊始就积极利用边疆少数民族组建蕃兵队伍。采用一系列不同于正兵的措施,引蕃部入边并赐给闲田,采用“以夷制夷”、“以家守边”战略;从蕃民本族内选拔壮勇充当蕃兵,分出战蕃兵为四个等级,且依据战功进行晋级与嘉奖;赐给蕃部及有功的蕃官蕃兵爵位、官职、钱帛,实行推恩等羁縻政策。这些措施使出战蕃兵“乐其效用,尽其死节”,并使蕃兵成为了北宋西北防务的主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广西口岸发展与西南地区的交通贸易情况,通过对宋朝在广西沿海和沿边地区设置的钦州、廉州、永平寨、横山寨等博易场的管理和海内外贸易进行论述,认为宋朝因军事需要,大量向云南地区购买战马,促使西南地区的陆上交通“大理买马道”与广西沿海口岸的博易场互联互通,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在广西口岸带动下形成西南地区开放型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宋真宗、仁宗时期,为了对抗辽、夏,北宋竭力经营甘青藏区吐蕃诸部,与恩信稳边、“联蕃制夏”的迪地民族基本政策相适应,在法律上,政府制定了许多针对甘青藏区蕃部诸族的民族法律规范,内容涉及行政、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此法律规范对当时民族地区社会稳定起到了应有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宋朝搜集境外信息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朝通过内外使节、间谍、商人、僧侣、边境居民、境外人员及归正人、归明人等搜集境外信息,形成了稳定多样的信息搜集途径及外交机构到沿边机构、市舶司负责信息搜集的稳定做法。既重视境外军情政情的搜集,也获取诸国道里方位、山川形势、风俗物产等一般信息,特别注重与本国安全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搜集。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宋朝通过商人和境外使节获得的南海诸国信息较前代大为丰富,扩展了对境外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宋夏西北缘边分布着大量的蕃部族帐。北宋中后期,在汉地农业文明的影响下,这些蕃部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其封建土地占有制及租佃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宋朝军队,分为禁兵、厢兵、乡兵和蕃兵四种。蕃兵即藩兵,意为藩篱之兵,系编组沿边汉化较深的少数民族人民以为防守边境的武装力量。关于宋代蕃兵,似乎很少有人加以探讨。本人不揣学识浅陋,仅就读书所得,对此作一考述,舛误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8.
凉州六谷蕃部联盟是五代宋初凉州嗢末势力与吐蕃部落为发展自身实力和抵御外敌入侵而联合建立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它萌芽于五代后汉隐帝乾佑年间,至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最终形成,在潘罗支执政时期进入鼎盛阶段,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被党项攻灭,历时60余年.起初,它的辖地仅限于凉州地区,后来安多其他地区反对党项的族部也加入进来,性质即成为安多各部抗击党项的大联盟.它的建立是中国西北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安多地区吐蕃部落的第一次大联合,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东西交通的畅通,影响着宋朝与党项战争的胜负.其解体后大量部族成员投归河湟吐蕃,而对安多吐蕃第二次大联合——宗哥青唐政权的发展壮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高宗中叶以后的边境局势正如岑仲勉先生所言 :“始而西及西南受吐蕃之严重威胁 ,继而突厥脱离 ,北边复树一劲敌 ,最后则东北两蕃 ,亦时思蠢动”[4] (P2 2 5) 。岑先生将东北两蕃与吐蕃、突厥并列为唐高宗中叶以后的三大外患 ,是很有见地的。虽然此时它们的威胁尚不如后两者明显 ,但到武后乃至玄宗时期 ,两蕃对唐东北边境的威胁、对唐内政外交政策的影响、对东北和北方各少数民族势力消长重组的影响就非常明显了辽西两蕃与高宗朝东、西线战局之关系@李蓉$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基础部 @蹇福阔$重庆工学院材料系!重庆400016[1] 黄约瑟.薛…  相似文献   

20.
北宋后期,政府加强对西北的经营和防务。法律上,针对西北蕃部叛逃盗窃、私市私贩等违法犯罪行为,宋廷在加大"汉法"惩治力度的同时,又从西北边地社会稳定和"联蕃制夏"的国家军政战略出发,因地而宜,从轻处罚,反映了宋代民族边区法制与国情相结合、与边地民族政策相结合的鲜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