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影响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休闲环境构成要素出发,选取13个指标建立辽宁城市休闲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统计数据处理,提取出休闲旅游资源与设施水平、城市公共环境与交通基础、城市休闲设施水平三个制约城市休闲环境发展的主要评价因子,在此基础上得到城市休闲环境综合得分,并通过聚类分析对4个休闲环境水平类型的城市内部差异进行比较,提出了相应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江苏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2000-2014年江苏省和2014年江苏13个地级市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经济发展和能源低碳利用2个分类指标的评价值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对江苏低碳农业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评价值曲线呈"U"字型变化态势,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评价值在一定区间内波动,两者成为江苏省低碳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苏南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较高,资源环境安全问题成为该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苏中地区低碳农业发展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资源减量投入因素是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苏北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总体上偏低,但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评价值较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作为农业大省,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江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选取一组衡量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评价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和综合评价,提出了加快构建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一项城市生态社会学研究成果。作者从城市主体与城市环境的互动角度,分析了城市(物质)环境对于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着重考察了与城市主体相关的影响城市物质环境质量的四项因素(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城市人口水平和人口流动、城市区位、城市主体行为),以及这些因素影响城市物质环境质量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为对城市物质环境质量进行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文章设计了包括4大类16个具体指标的城市物质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依据这一指标体系对城市物质环境质量水平和动态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可为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指导。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经济、人口、社会、环境、城乡统筹五个一级指标出发,科学地选取二十个二级衡量指标来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以安徽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Y)对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找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指标。最后,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思想,构建包含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涉及29个具体指标。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中原经济区28个成员城市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大部分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偏低;城市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程度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提出提升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粗集与聚类分析的中国城市化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不同省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能为相关决策机构提供政策支持.为兼顾指标的全面性和数据的可得性,可选用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交通、医疗、通讯设施水平,生活环境和居民受教育程度等反映经济、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质量现代化水平三方面的指标构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综合评判指标体系.结合聚类分析和粗集理论生成的决策规则,利用2006年我国各省区的相关数据,最终将30个省区的城市现代化水平划分为4个类别.各个类别的特点不同,所应采用的促进城市发展的政策亦应不同.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各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经济发展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而各城市的投资环境好坏是影响这一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选择了直接影响投资环境的 15个经济指标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江苏省各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在此基础上 ,对江苏各城市的投资环境客观地分析 ,即看到长处 ,又找到差距 ,并对如何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并以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试点为案例进行实证评价。结果显示,17个城市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综合水平差距较大,平均水平相对较低。其中,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智慧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智慧旅游科技创新水平较低,而智慧旅游硬件支撑水平与智慧旅游环境支撑水平较高。并依据评价结果将17个城市分为6个类别,对每一个类别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江苏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农业要素投入水平、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等为主体指标建构江苏省13个省辖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0年江苏省的13个省辖市的相关统计数据,采取因子分析方法,对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构建人口现代化指标体系,对江苏及所辖各市人口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及各市目前都已经进入人口现代化社会,宿迁仍处在起步阶段,江苏及苏州等8市处在发展阶段,常州、无锡和南通处在成熟阶段。出生性别比过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过高,以及人们对人口生态状况现代化满意度偏低是人口现代化加速推进中的最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广义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环境改善于一体的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模型及对因子分析结果的辅助聚类分析,评价了2000年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研究表明,江苏城市化进程快步推进,各城市发展的区位特点明显,南北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苏中、苏北具有后发优势。要进一步提高江苏区域城市化水平,应加强政府对城镇体系的宏观调控,注重发挥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带)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政策面上的协调,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发展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以宜昌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采用宜昌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共选取了12个反映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宜昌市13个县区的经济发展实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一些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产业效率性因素、产业基础性因素和产业支持性因素对应13个指标。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苏13个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江苏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等级水平明显,苏州和南京位居第一层次;各层级竞争力城市的竞争要素呈梯状分布;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与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入、A级景区数量等指标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地域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采用实用、简捷等原则建立了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以湖北省为例,对其36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反复讨论,采用AHP法构建了由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发展、生态环境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接着,本文对4种不同类型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是科学和切实可行的。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支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的差别化政策。  相似文献   

17.
以17个软件产业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三个方面构建15个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理想点法、聚类分析法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总体定位及分类研究,得出结论:中国软件产业17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不平衡的特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已形成一定的区域格局;中国软件产业创新发展区域特征及差距比较明显,总体发展趋势落后。  相似文献   

18.
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及排序,根据综合得分进行样本聚类分析,对区域20个市进行类型划分,并分析了类别特征,提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城市作为碳排放的主战场,如何提升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尤为关键。本文构建了以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环境为一级指标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投影寻踪法评价2021年我国31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结果发现:(1)低碳城市发展中经济结构影响最大,其次是城市环境和工业企业生产方式。(2)目前低碳城市发展水平可分为4个梯队,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低碳城市发展水平呈“阶梯式”降低。(3)对分项指标数据进行因子聚类可将31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低碳发展类型分为经济主导型城市、生产主导型城市、环境主导型城市以及居民生活主导型城市等四类城市,并对不同类型城市群低碳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新型人口红利视角,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全国272个城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就人口高质量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的高质量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以及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调节效应表明,人口流动有利于增强人口高质量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空间溢出效应表明,人口高质量发展对地理距离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产生了虹吸效应;城市异质性分析表明,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更有利于从人口高质量发展中获益;人口流动在工资水平较高的城市中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工资水平较低的城市中则有相反作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存在明显的城市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