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秀英 《家庭科技》2008,(11):45-45
“关上身后的门”,这是英国前首相乔治心理养生的诀窍。有一天,他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有必要吗?”朋友很纳闷地问。乔治微笑着说:“哦,当然很有必要,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当关门时,  相似文献   

2.
心理故事     
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孤独老太太,自称“神经衰弱”,长期以来,每天晚上不吃安眠药就睡不着觉。一天晚上,她突然发现药瓶里一片安眠药都没有了,急得不得了,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药店早已关门,她只得敲开邻居的门,询问有没有安眠药,但回答是“没有”,真使她失望。 她从底层一直走到六楼,带着一丝希望敲开了最后一家邻居的门。开门的是一个长得十分潇洒的小伙子,聪明而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曾在一次全国科学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又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些精辟论断不仅阐明了创新的历史意义,也提出了创新的现实要求。所以,图书馆是社会稳定的细胞、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创新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图书馆建设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在这些极其贫穷落后的地方,那些宗教极端势力也在跟图书馆这个传播精神食粮的场所争夺阵地、争夺群众,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儿童还没能走进学校的大门,就被那些非法宗教势力的教经点带去学习“经文”,这种现象给图书馆带来了极大的难题,良好的环境是图书馆管理者创新的外在动力,而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条件相对差,要想方设法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一个健全的创新环境,首先要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需要有激发人们突破陈规陋习,改善那些简陋设施,沉旧的图书资料。  相似文献   

4.
李菲 《家庭科技》2011,(12):44-45
洗衣机用完别马上关门 洗完衣服人们习惯把洗衣机里外都擦干净,并把洗衣机门关上,甚至在外面套上一个罩子。然而,关上洗衣机的机门不利于残留水分的蒸发,还容易滋生霉菌,危害家人健康。  相似文献   

5.
用弹簧铰链装房间门时,普遍采用二只弹簧铰链,由于弹性大强,不但开门时拉得紧,而且关门时响声大,振动也大。有的用一只弹簧铰链和一只合页装门,虽然弹性强度减少了一半,开门时不那么紧了,关门时的响声和振动也小了,但开、关门时有倾斜感,因为弹簧铰链和合页在转动时,轴心不在同一条直线的缘故。同时,弹簧铰链和合页上下不对称,很不美观。根据笔者的实践,同样用  相似文献   

6.
说传奇     
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比“传奇”一词用的再乱了,自从晚唐裴铏作《传奇》一书开始,“传奇”一词的涵义已几经变化。《辞源》“传奇”条注及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余论》均有解释,但都不够系统和全面。而且,随着社会及文学的发展,“传奇”这一概念也发生了变化。那么,它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究竟有那些涵义,这些涵义之间有无联系等等这些问题,今天都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浅析错别字     
一、错别字现象普遍存在汉字属表意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错误字,可以说伴随着汉字的产生而产生,自古就有之,古人在书写汉字表情达意时,难免会写错和用错字。现在我们读到文言文中那些“通假字”,实际上就是古人在文章中写的错别字。东汉大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的“六书”之一的“假借”用字法也证明了这点,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语言中有了某个词,但还没有表示这个词的字,于是就在通行字中找出一个同音字来替代,实际上写的是“别字”。可是,社会发展到高度…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大师。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已内化于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中?成为他思考问题、处理矛盾、进行决策的思维依据。可以说,没有一种博大精深的辩证法思想?就没有小平同志“总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也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些宏伟构思。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八年《文学评论》第一期刊载了唐弢同志《谈“诗美”》这篇文章。本人对于美学是门外汉,的确没有发言的资格,不过在《谈“诗美”》这篇文章中,有两个问题,我不同意唐弢同志的意见,提出来和唐弢同志商讨。第一个问题:《谈“诗美”》说。记得过去读相传为沈约《四声谱》里所说的“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心里想:既辨四声,又主调节,大概真的是为赋诗作文而写的吧,但和歌唱的音韵难道就没有一点关系了吗?  相似文献   

10.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人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总结近世的历史,比如一些著名作家学者“全集”的纷纷出版似乎成了最近的新潮。对于这些煌煌之制的评价,台面上当然是以盈耳的赞誉为多,但人们私下里也未见得没有不同的议论,至少这些“全集”不约而同精心删去了作者们当年那些“敬献”“歌德”“声讨”“揭发”“自我批判”等等篇,就使人对“全集”之“全”以及编辑者有无对历史的诚信,不得不抱以怀疑。又如对近年一些名人回忆录中叙述历史事件的态度,也有不尽以为然的看法,一位朋友最近撰文提到,“文革”中“写作班子”的成员构成和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1.
生意眼光     
沈浩东 《家庭科技》2010,(10):43-44
随着餐饮业竞争的激烈,一旦客源吃紧,餐馆随时都有关门的风险。其实,开餐馆如同炒股票一样,如果没有题材就没有炒作的价值,就不会引人注目。只有赋予传统的餐馆以新的概念来经营,才能增加客源,获得大的收益。成都有一家小餐馆,很多人都叫它“搞笑餐馆”,因为它的每道菜都有一个很另类的外号:相亲相爱——猪拱嘴,黄龙缠腰——豆腐干,展翅高飞——鸡鸭鹅翅膀,走遍天涯——脚掌,帅哥——卤兔脑壳,  相似文献   

12.
初中新生入学教育是进行初中阶段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几乎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状况和身心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工作必须紧紧把握住新生走进中学大门之后入学教育这“第一”课,增强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柯爱红 《南方论刊》2004,(10):64-64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好与坏,前进与后退等。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同是一个班有尖子生,也有“后进生”。“后进生”虽不多,但他们的负面影响很大,所以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难点。但“后进生”并非一成不变,如何转化“后进生”呢?这就要求班主任摸透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坚持一把钥匙一把锁,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4.
我那年仅15岁的儿子在待人处事上已经很“成熟”,“成熟”得胜过我这个父亲。 有一次,一位同学向我儿子借《少儿百科全书》,他回说被别人借去了,而接着班主任的儿子问他借,他却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他。我当时问儿子这是为何?儿子毫不掩饰地说:借给一般的同学没有什么作用,而借给班主任的儿子对自己则很有帮助。妻夸儿子聪明,说就应该这样处事。我却有一种可怕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罗森塔尔效应,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在实验中获得的结果。开始,他把一些“聪明”的老鼠交给一位实验员训练,而把一些“不聪明”的老鼠交给另一实验员训练。过一段时间,他把这些老鼠都放进迷宫里测验,果然,那些“聪明”的老鼠比起“不聪明”的要灵巧得多。其实,罗森塔尔事先并没有考察过那些老  相似文献   

16.
徽州区岩寺镇阴山巷57号“进士第”大门坊,是建于大明正德丙子年(1516年)的典型徽派建筑物。该大门坊四柱为水磨清缝砖砌就,花卉、鳌鱼、狮子、怪兽采用高浮雕砖刻,画面凸出,栩栩如生:“进士第”笔力遒劲,上下款识清楚。该大门坊有部分损坏,但整体结构完整,稍加修缮,加以保护,就能长久保存。为子孙后代计,为中华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一提到神话,人们就不由想起遥远的过去,想起那些赤身裸体,围坐在黄火旁瑟瑟发抖的野蛮人,想起那些打扮得奇形怪状的巫师……。然而,我们这里说的却是“当代”。当代也有神话..吗?回答是肯定的。有事实为据:从N84年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普查活动,编纂《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截至1990年,就采录到民间故事183万篇①,其中有不少是当代口传神话。这些“活”在老百姓口头的神话表明,神话并不只是原始人的专利,而是所有时代的人类的亲密伙伴。只不过它们表现的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有所变化而已。这里,我们就当代神话的…  相似文献   

18.
《家庭科技》2010,(7):41-42
都说“便宜没好货”,但贵的就一定没问题吗?不尽然。比如化妆品,不管是什么档次的,只要存在于这个行业中,就有些必须遵循的规则。那么揭开那些云山雾罩的广告包装之后.这些化妆品到底还有些什么“不能说的秘密”呢?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名的新上帝,出现于“资本拜物教”的新教义中。“科学技术”被神化为主宰人间事物和人类命运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它是一个绝对。国力的强弱、民生的贫富,都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关照。而拥有创新性技术“知识产权”的人,理所当然地可以用这权利所产生的力,富于他人,控制他人。至于那些“弱势群体”、那些出卖劳动力的脑力体力劳动者、那些失业下岗者、那些土里刨食的农夫村妇,之所以贫穷、之所以要服从“强势群体”的控制,就在于他们没有或少有科学技术,或者说是由于不信仰“拜科学技术教”所致。对“拜…  相似文献   

20.
“文化”这两个字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讲清楚什么是“文化”却并不那么容易。人们对"文化”有各种不同的定义。这些定义倒并不互相冲突,但终究不一样。我们今天讲经济工作中的文化要素就应该讲明白我们采用哪一种对“文化”一词的解释。 人们每天都在活动。各式各样的活动就会有各式各样的结果。有些活动的结果没有多大的意义,没有多大的价值,尤其没有长远的价值。事情过去了,这些活动没有对别人,尤其没有对后人留下什么影响。这些活动的结果很快地就消失了。有些活动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深一些,但这种影响过若干年也就消失了。也有些活动的结果会比较长期地或者很长时间地传下去,能够积累起来。因为它们对后人来说有比较大的价值,有比较大的用处。这种能够长期传下去,能够积累起来的人类创造的东西,就是今天我们在这里讲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