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生的路五彩缤纷,人生的路变幻莫测,起点永远在前面的一步中,成就就在你的足下,那么你知道你的未来吗?你能预感到你事业的顶峰在什么地方了吗?  相似文献   

2.
有人羡慕李振潜有“好这”,说真看不透哪块云彩会下雨。李振潜却道,曾投身于地质勘探事业的人,志在四方,哪里用得上,就在哪里干;没有探索,没有拼搏,不务实业,就不是人生。这条哲理,伴随地走过大半生。座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大院内的主席楼被节日灯光勾勒出美丽的轮廓,衬映在忽明忽暗的夜幕上,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春节前夕,我们就在这里采访了他。“你不要报道我,要报道广西的人才工作,我还可以跟你谈谈。”果不其然。这时我才想起一位同事曾说:“李副主席是个多干实事不争功的人。”李振潜,1937年生,祖籍天津市武清县。…  相似文献   

3.
犯人也幽默     
监狱里好一名越狱犯逃跑不到一天就回监狱自首了。新闻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越狱犯说:“我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我老婆就对我说开了:‘死鬼!你从监狱出来后已经5个小时,这段时间你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4.
在华日本专家本山多喜二先生来北京接受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的“友谊奖”,日程安排得很紧,但他还是很高兴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本山多喜二虽年逾古稀,然身体硬朗,胖胖笃笃的脸上显得神气儿十足。本山很健谈,用他那颠倒而别扭的汉语谈起了他那段扯不断的中国情。本山小时候在中国长大,到12岁后父亲才将他送回日本读书。他的父亲是当时日本三井物产驻中国武汉办事处的职员,“幄!我父亲送我回国时,千叮嘱万叮嘱,让我今后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在哪里长大的。”“那你以后再也没有来过中国了吗?”“是的,没有机会,但一直念着中国…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追求     
人究竟应该追求什么? 请听哲学家康德的理解,他认为,人的追求说到底就是四个问题,即:“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 果然是大哲学家,三言两语,就点明了人生的真谛。 事实正是如此,你究竟是个什么“人”,你与“别人”的区别究竟在哪?说穿了,说到底,不正是体现在这四个方面吗?而古往今来的一切哲学,说到底,不也正是关于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吗? 那么您呢?您思考过这四个问题吗?如果您根本就没想过,那么,您肯定算不上聪明的人。如果您想过而没能想清楚。那么,您肯定算不上深刻的人。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揭秘 如果问:你熟悉北京时间吗? 你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太熟悉不过了。因为收音机里的“嘀嘀”声,电视屏幕以各式各样计时工具的数字显示,经我们提供的都是北京时间。 如果再问:你知道北京时间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7.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所以许多的家庭都极为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你的孩子有天赋吗?如果有,你将如何去培养他?一棵好苗子能否长成参天的大树,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着重大的责任。对于这样一个议题,专家们以下这些有趣的研究,能帮助你找到培养孩子的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8.
管理沙龙     
1 表扬是一种“翻倍法” 表扬的力量有多大?表扬就是鼓励下属工作积极性的一种翻倍方法。表扬能让一个人为你甘心服务吗? 作为一个领导、主管,你也许对表扬的力量有所怀疑而不敢使用。现在,你必须改正过来!你希望一个人誓死忠实于你并全力支持你吗?你希望得到他的精诚合作和甘心情愿地服从吗?你希望他信任你并尊重你吗?只要你希望得到这些,那你所要做的只有一样:表扬他,不是一次,而是要经常地表扬他,不怕次数多。 表扬他的方式很多,比如说告诉他,他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你是如何如何地需要他,几乎到了离开他就不行的地步…  相似文献   

9.
你到过位于北京秀水街的美国大使馆吗?你听说过美国“签证官”的“拒签曲”吗?每年每月至少有数百位出国申请者被拒签,其中不乏那些来自北大、清华、复旦或科技大的学子们。是的,别说普通人了,有时连国际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有被拒绝签证的经历。被拒签后你咽不下这口气,怎么办?可否诉讼?很难。即便管辖权不成问题,即便法官愿意受理,胜诉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问题出在自由裁量上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自由裁量上。什么是自由裁量?自由裁量并不见于立法机构或行政机构制定的法律、法规之中,而是由法院的判例所界定的。这倒不是因为两个机构对…  相似文献   

10.
艾柯卡被人们称之为美国和平时期的“民族英雄”,有词为证,1985年4月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登了他的肖像,通栏大标题是“他一说话,全美国都洗耳恭听”。艾柯卡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耐人寻味的色彩。1978年7月13日身为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艾柯卡与老板享利·福特产生矛盾而被辞退。之后,艾柯卡应聘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在当时而言,已近不惑之年的艾柯卡完全可以引退江湖颐养天年,但艾柯卡却选择了一条与自已人生命运相抗争的路——再创人生事业的辉煌。然而,他进入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如同“上了一条快沉的船”,这一年的第三季度该公…  相似文献   

11.
寻常的人生     
最近上海一所“985”高校的开学典礼上,一位“千人计划”获得者在演讲中说了下面一段话:“人生的目标不是所谓的职业计划,在毕业之后寻找到一份好的职位而已,而是跟着你自己的兴趣和激情而走,在自己所喜欢的事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创造出对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他同她是网友。她先约他见面,他同意。他当然同意,他能损失什么呢? 他问她:“你美吗?”她回答:“年轻貌美,三个一流。”他问:“???”她说:“一流的品德,一流的大学,一流的身材。”他笑:“?”并不信。见面那天,她穿一条带褶边与蕾丝的白衬衫和粉  相似文献   

13.
儒雅稳健、笑容可掬的周续庚先生,回瞻自己走过的路,总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我怎么也没想到,在临近退休之年,去美国开始了第二次人生创业!也没想到,在国内从教中国古典文学30余年后,又到美国8年创办了3份中英文报刊!更没想到的是,17岁参加抗美援朝,并不擅长英文的我,这些年却成了一名中美之间的交流使者……”正是这些“没想到”,激发了周续庚蓬勃的创造力和生命能量,使他在异国他乡不懈奋斗,开拓出人生的一片新天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1993年,周续庚先生踏上了美国马里兰州的土地。他是来参加大女儿的大学毕业典礼的。3…  相似文献   

14.
镇长跑项目     
一 最新一轮的县内干部变动中,吴高仁从田山乡乡长调任田东镇当镇长,虽说平级,但小乡换大镇,也是重用.刚到田东镇,眼见年底,吴高仁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 他叫上驾驶员小史,开上车往省城跑.小史笑着说“领导到哪里都是要跑项目啊”.小史是吴高仁从田山乡带出来的,用了几年了,顺手.吴高仁感慨:“我天生就是缺钱的命,有什么办法,没项目就没钱,没钱就没有政绩,没政绩谁提拔你?”  相似文献   

15.
盯住他     
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中,教练把最小的运动员派上场,并对他说:“你一定要看住4号,不管他到哪里,你一定要盯住他。”过了一会儿,教练发现自己的场上队员少了一个人。教练急忙四处找,只见那名小队员正挨着对方那个刚替换下场的4号队员坐在板凳上。  相似文献   

16.
你可知道,中国第一个WTO专业博士现在就工作在上海,他曾自始至终参与了13年中国从“复关”到“入世”的实质性谈判工作,并从1997年3起任外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副部长的秘书。目前,他作为上海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外贸学院入世研究学会执行会长,仍然活跃在没有硝烟的WTO第一线。首创“入世”一词刘光溪博士对“入世”一词有着特殊的偏好,当年,在“关贸总协定”改为“世界贸易组织”后,他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称谓的缩写上颇费了一番脑筋,在“加贸”、“加世”、“入世”、“入贸”等多种提法的排列组合中,他最终选择了“从‘复关’到‘入世’”作为其研究新著《中国与“经济联合国”》的副标题。古人有云: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刘光溪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作为身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前沿的“老资格”的年轻外交官,他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无保留地献给了“入世”的事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刘光溪的求学经历富有一些传奇色彩。从1980年7月高考只差0.5分一度落第,数学作为参考分只考了个18分,到后来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领域学业有成,满腹经纶,在硕士、博士阶段勇做第一个吃螃蟹者,真叫人大跌跟镜。刘光溪说,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种瓜  相似文献   

17.
跌倒的收获     
有个“渔王”非常苦恼,就因为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一般。他常向人诉苦:“我从儿子们刚懂事起就传授技术,怎么他们都比不上平常人的孩子?” 一位路人听后,问:“你一直是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啊,我很仔细、很耐心地教他们。”  相似文献   

18.
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加拿大农业部东方谷物和油料作物研究中心,有一位令人尊敬的燕麦育种专家,他就是“加拿大勋章”获得者,加拿大农业部终身教授布罗斯,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燕麦博士”。布罗斯从事燕麦育种已有40余年,是该国为数不多的终身教授之一,他培育出了30多个燕麦品种。每当谈起他育成的品种时, 如同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字字充满着真情,句句流露出喜悦实感。他爱这些“孩子”,希望它们能够开遍原野,传播到全世界。这些“孩子”的“成长”皆凝聚着他的辛勤汗水。布罗斯还是一名“高产育种者”。他育成的皮燕麦品种以其高产…  相似文献   

19.
智慧是创造的源泉,思考是智慧的起点。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从黑暗出发     
我有个朋友,是个登山专家,最近他送给我一本他出版的登山自传. 我发现他记载的登山时间,有的在白天,有的却在夜晚.我曾好奇地问他,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朋友说:“当然有.你没注意吗?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我们的登顶行动都是从黑夜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