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茅盾早期思想的历史透视──评丁柏铨新著《茅盾早期思想新探》左健南京大学新闻系教授丁柏铨于1993年推出的《茅盾早期思想新探》(南京大学出版社版,以下简称《新探》),是第一部较全面、系统地研究茅盾早期思想的学术专著。《新探》作者所面临的困难不仅因为这一...  相似文献   

2.
在茅盾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评论活动中,作家论型文学批评的创作为后世文学发展确立了一定的规范,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茅盾的七篇作家论及其创作背景的分析,不但可以辨析这种文体的演进过程,而且能够体现茅盾文学思想逐步溶入左翼主流文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茅盾写的第一篇现代作家论的文章虽然是《王鲁彦论》,但他选择的第一个作家论的对象却是鲁迅。这现象尽管平常,但这背后的根据却对我们很重要:由于茅盾有一种思想与鲁迅那种干预社会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意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才使他对鲁迅及其创作那么感兴趣,而那“思想”就是茅盾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论文艺观。  相似文献   

4.
《论无产阶级艺术》是茅盾同志一九二五年五月初至十月写成的一篇主要文艺论文。该文长约一万二干多字,共分五节,连载于当时《文学周报》第一七二、一七三、一七五、一九六各期上。一般认为茅盾同志的早期文艺思想,即“五四”时期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艺思想是民主主义的,是同情被损害者被侮辱者的“为人生”派的思想,谈不上明确的阶级观点和无产阶级色彩。但这篇重要论文表明,到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大革命高潮到来前夕,茅盾的文艺思想显然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尽管他后来又曾矛盾、苦闷,走了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 茅盾在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写了大量的散文,计有《话匣子》《速写与随笔》《故乡杂记》《茅盾随笔》《时间的记录》《生活之一页》《苏联见闻》《杂谈苏联》《脱险杂记》《茅盾散文速写集》等十多部散文集。这些散文都由他精心创作而成,不仅思想深刻,而且艺术娴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本刊作者     
钱振钢,1954年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仟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茅盾研究》编委。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出版专著《走向新大陆——中国现代作家与中美文化交流》,主编由全国20余所高校教师合作的《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参加编写由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及其他学术著作10余种。担任《茅盾研究》第八辑、第九辑的执行编委。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等期刊上发表鲁讯研究、沈从文研究、张爱玲研究、老舍研究、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30余篇。其…  相似文献   

7.
茅盾先生在现代我国文坛上,素来以主题深刻、场面宏丽的小说,切中肯綮、寻幽探微的文艺评论独树一帜。茅盾先生的文艺评论,至今读来仍让人为之心折。其知识的广博,见地的深邃,说理的透彻,语气的和霭温婉,怕是无人能比的。尤为可贵的是,茅盾先生常慧眼独具地率先看到文艺的大动向,并从全局上把握它。《夜读偶记》(以下简称《偶记》),就是当年全国第一篇系统地阐述现实主义与现代派关系的理论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茅盾先生  相似文献   

8.
<正> 茅盾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步入中国现代文坛的。在进行创作实践之前,他写下了大量文学评论和理论研究文章,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学思想体系。朱德发、阿岩、翟德耀同志著的《茅盾前期文学思想散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以下简称《散论》),是第一部较为系统地研究茅盾前期文学思想的专著。本书由十二篇文章组成,主要探讨了茅盾从“五四”时期到“五卅”前后的文学思想。前两篇从纵向上论述了茅盾文学思想从“为人生”的进化文学观到无产阶级文学观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后几篇则从横向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为《大宗师》篇的真人之写,无论是内容,还是手法,都是一种新创。但值得注意的是,与《齐物论》一样,《大宗师》中也有羼杂的部分,《大宗师》中真人三解以下的三节文字,即为它篇之羼入者。作者一方面从字句的准确解释、细致辨析入手,推倒从郭象到今人的众多注释,并对许多前人未解通的句段作出了诠释;另一方面又从内七篇及庄子学派思想和文风发展的大背景上,并在与儒、法思想的比较中,对《大宗师》的意旨及三节文字之为羼入者,作了深入阐述;显示了作者融合乾嘉传统于深层次思想和思维方式研究中的治学路径。  相似文献   

10.
贺立华 《文史哲》2001,(4):121-123
2001年 3月 24日至 30日,世界各地 120多位专家云集江南茅盾先生的故乡浙江桐乡,隆重纪念革命文学家茅盾逝世20周年,并举行了第7届茅盾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部分学者就茅盾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对话。对话涉及了诸多问题,时茅盾的代表作《子夜》仍有人认为是社会文献而不是文学,也有人高度评价其主题,认为代表工业文明,具有当代意义;对茅盾出色的女性描写的解释,有情感性设宣泄补偿说,也有易性说;茅盾的创作与理论有不一致性,但他的思想和信仰是一以贯之的,茅盾的长子韦韬说茅后晚年入党是茅盾自…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十年之后,一代文豪茅盾的传记才同我们见面,尽管这已经是“姗姗来迟”,但我们毕竟有了一本真正称得上“传记”的展示茅公思想和性格的作品。 作者李标晶教授早在1983年就完成了这部近23万言的著作。在他接连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专著之后,又奉献出了这本《茅盾传》(团结出版社1990年7月版)。《茅盾传》问世的  相似文献   

12.
一 多年来,很有些研究者在分析鲁迅1926—年8月出版的《彷徨》集子里的《伤逝》肘,往往举出茅盾1927年11月发表于《小说月报》十八卷十一期的《鲁迅论》中的一段话,以及李何林在1936年得出的同样结论,用来证明实现婚姻恋爱自由,必须取得经济权,是鲁迅二十年代的一贯思想主张,而这个思想主张已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了。茅盾的那段话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房广顺 《理论界》2008,(9):240-241
从2007年第十期开始,《理论界》开设了“国学随笔”栏目,发表王恩来先生撰写的研究孔子思想的系列专题论文。截至2008年第四期,连续刊登论文7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创始性人物,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鼻祖。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中华文化2000多年的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茅盾算不上是一位纯粹的乡上文学作家。然而,茅盾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五四以来的“乡土文学”却很是关注,针对文坛上的乡土文学作品发表评价,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之《序言》、《关于乡土文学》等文中,提出较为系统的关于乡土文学的见解。同时,作为一个全面描写社会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茅盾的不少作品,如《农村三部曲》等,也不乏地方色彩,富有乡土气息。茅盾这一理论上的探索和创作上的尝试,对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创作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关于乡土文学》一文中,茅盾对“…  相似文献   

15.
当前,研究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定《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的异化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一种意见认为,《形态》已抛弃异化概念,对异化采取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另一种意见认为,《形态》的异化思想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异化思想的简单继续。第三种意见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和《形态》发生了转折。我认为,第一种意见是与事实不符的;第二种意见不够准确;第三种意见无疑是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了。但是,在哪些方面发生了转折?是什么性质的转折?为什么会发生转折?等等。这些都仍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本文谈一些粗浅看法,恳请同志们赐教。  相似文献   

16.
茅盾先生曾在《最理想的人性》中提示我们:以鲁迅关于国民性的问题的探讨作为准确理解鲁迅的视觉,“也许比从其他方面下手,更能把握到鲁迅思想的中心。”(参阅《茅盾论鲁迅》,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第77—81页)研究鲁迅的文艺观,茅盾的方法也同样适用。鲁迅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并为此奋斗了一生,根本的原因是要改变国民精神。作为一个启蒙主义的文学巨人,此后凡三十年,他的文艺观念的发展、演进直至走向马克思主义,以及他在文艺创作实践中所获得的惊人的成就,始终都是与这一初衷紧密联在一起的。有起伏,有嬗变,但没有  相似文献   

17.
从《论语》引出的对中西诗歌观念演进的几点感受李炎一部《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直接纪录和传闻整理的孔子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美学等各种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著作,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有很大影响。汉代它就被列...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地位,毛泽东同志给了最深刻最科学最全面最崇高的评价。鲁迅的思想发展道路及其杂文的战斗意义和艺术价值,瞿秋白同志在中国第一个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折。然而,最早开始对鲁迅作品作了正确评价并阐明应当如何研究鲁迅的,则是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同志。早在1921年,茅盾同志在《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一文中就说:“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小说月报》12卷8期)1922年当《阿Q正传》刚刚发表四章,茅盾同志便立即指出,它“实是一部杰作”。(《小说月报》13卷2期《通讯栏》)1923年,他又写了《读<呐喊>》,对《呐喊》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作了全面的评价,最后写道:“除了欣赏惊叹而外,我们对于鲁迅的作品,还有什么可说呢?”(《文学周报》91期)表示了对鲁迅崇高的故意。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前后,鲁迅受“新月派”文人陈源之流的恶意歪曲,茅盾  相似文献   

19.
论《霜叶红似二月花》及其续书手稿丁尔纲茅盾的长篇小说大都是未竟篇,事后他又不愿重炒冷饭。只有《霜叶红似二月花》事过30余年又写了续篇。现有五万余字的续书手搞尚未面世。学界对此书一直存在争论。我有幸读过这些手搞,得窥总体构架的全豹。深感要统一分歧意见,...  相似文献   

20.
许晨  齐文杰 《理论界》2012,(3):128-130
《大宗师》是《庄子》内七篇中的第六篇,庄子在此篇中从多个层面对道进行了讨论,在庄子看来,任何事物都要依存于道而产生,依存于道而变化,最终也要回归于道。把握此篇中庄子的道论思想对于理解《庄子》一书的形上学思想以及成就自我的人生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