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贫困实践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人类共同的"超级难题",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我国对世界反贫困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我国仍然是世界上贫困人口第二多的国家,需要继续积极实施反贫困战略。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主要特征、反贫困的典型实践,探讨各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反贫困的成功措施,提炼和总结对我国进一步推进反贫困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农村贫困及反贫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全面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了2148万人,按中国政府确定的贫困线,农村贫困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不足3%。尽管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中国农村贫困状况仍较为突出,今后的反贫困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4年农村住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特征和致贫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缺少劳动力、残疾患病以及家庭依赖成员多是农村贫困家庭的一些显著特征,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则由于资金的制约效果有限。文章认为,基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激励作用和开发式扶贫的农村反贫困政策已经很难惠及这部分贫困人口,中国农村的反贫困政策需要在增加中央转移支付的基础上,以建立一个覆盖全部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为优先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绝对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4.
关注经济特区中的贫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碧英 《浙江学刊》2001,(1):102-105
本文根据对特区绝对贫困群体典型调查的结果,分析了特区贫困人口的基本特征、规模、变化趋势以及贫困人群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特区反贫困中应加大教育扶贫的力度,关注"安全网"下的教育问题,其核心是在反贫困中要"注重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工点滴     
林毅夫认为,现在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最难的问题还是在农村。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贫困人口已经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目前的2610万,贫困人口减少了2.2亿。但是,随着扶贫实践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贫困人口总量的不断减少,我国贫困问题的特征出现了一些变化,2003年以来,我国极端贫困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扶贫的任务越来越艰巨,需要对有一些新举措,对当前的扶贫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他提出多项具体的扶贫建议:在做好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的城市贫困现象不容忽视,其形势与趋势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包括贫困人群构成多样化、城市贫困代际传递明显、贫困群体"马态效应"突出、城市"新"贫困现象出现等等。在分析中国传统的城市反贫困治理政策和行动的基础上,提出在社会保护视阈下优化城市反贫困治理效果的对策,包括:拓宽传统反贫困策略的视野,对传统的反贫困政策体系进行新的调整与安排,促进反贫困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参与,把减少"权利贫困"作为新时期反贫困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邵芸 《社科纵横》2013,(1):153-154,16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开始构建独立的反贫困政策体系,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最后的一道安全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新经济体制下对贫困人口正式社会支持体系的重建。本文利用社会支持的相关理论,梳理了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的过程,描述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社会支持的路径,该制度主要通过四条路径为低保对象提供社会支持,分别为日常生活、子女教育、就业、医疗保障,其实施过程中体现了政策制定方与低保对象间的理性博弈。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从劳资关系、剩余价值等方面入手,揭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形成根源、破解途径和目标指向.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通过梳理我国扶贫历程的阶段特征和政策演变,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更加注重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对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及对共享发展理念的践行.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为我国后脱贫时代的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可行思路:发挥制度优势,建立长效机制;多维发掘生产力,推动"造血"式扶贫;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精神脱贫.  相似文献   

9.
姚霞 《社会工作》2009,(14):24-27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反思原来的反贫困政策。目前的反贫困,仍没有脱离传统的救济式反贫困理念的羁绊。克服反贫困政策的缺陷与不足,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是修正与弥合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弊端、提升贫困群体“自助”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全面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的必要性以及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中的作用,希望引起人们对社会工作在反贫困行动中的功能的认识,在反贫困政策设计和具体实践中注意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的功能,以期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角度发现反贫困行动新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反思原来的反贫困政策。目前的反贫困,仍没有脱离传统的救济式反贫困理念的羁绊。克服反贫困政策的缺陷与不足,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是修正与弥合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弊端、提升贫困群体"自助"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全面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的必要性以及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中的作用,希望引起人们对社会工作在反贫困行动中的功能的认识,在反贫困政策设计和具体实践中注意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的功能,以期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角度发现反贫困行动新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