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宗教在中国社会处境中究竟应该如何适应和发展,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中仍然存有分歧的问题。基督宗教在华应不应该"中国化"以及如何实现其"中国化"的议题看似容易实则不易。基督宗教在中国处境的复杂性既有政治原因,也有文化因素,由此使之在中西政治对话和文化沟通上赋有特殊使命。在过往历史中,基督教会顺应西方政治势力的东扩而在中国留下了种种阴影和遗憾,但这种整体氛围中的缺陷也并没有完全掩盖相关地域或地方教会及其宣教人员努力践行的服务和奉献。因此,这种双重图景使基督宗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获得了新的机遇,可以弥补过去的不足,开创未来的业绩。在仍旧延续的中西政治纷争和文化隔膜中,基督宗教信徒若以"超越东西方"的境界来在中国社会处境中积极适应和忘我奉献,则有可能重新构建真正沟通中西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康德哲学使西方思想发展历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这不仅表现在认识论、道德哲学等方面,也体现在宗教哲学中。康德哲学是把神学问题变成人学问题的一个部分,或者是把神学变成人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来加以讨论的。在人学的内部消解、克服神学,而不满足于人学与神学的外在对抗、分立,更不能容忍把神意作为外在原则来解释人的问题,这就是“神学的人学化”。本文试图阐明“神学的人学化”是康德在西方宗教思想史上所进行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3.
治理概念的提出和治理理论的发展,几乎伴随着中国的深度转型。这种机缘巧合,使得治理概念和理论一经提出,就被我国学者不断地从话语层面进行着处境化诠释;同时,为了解决社会深度转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政府迫切需要寻求新理论的指导,于是,经过中国著名学者在话语层面处境化诠释的治理理论就很自然地嵌入政策实践之中。作为反馈,政策实践又不断处境化地诠释着治理理论。而治理作为一种认同度较高的政治思想也必然会“深深植根于具体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处境中并对处境产生有意义的反馈”。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三大不良心态可能与我国当前治理结构、治理生态的畸形有关。要克服这三大不良心态,我们既要有好的顶层制度设计,来满足国家宏观治理的需要,又要开展深入社会日常生活的“微治理”,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微问题”、处理“微事情”和满足“微心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一个乡村社区的天主教的田野调查,展示了天主教在日常生活和葬礼、敬祖等问题上的处境化问题.笔者认为,正是农村大量的天主教徒具有极深的民间宗教信仰背景,从而使天主教的高度处境化能自然地进行.站在宗教市场论的视角看,这恰好说明潜在的信徒在尽量多地保留原有宗教资本的情况下,更易接受天主教这一新的宗教产品,这为天主教占领市场提供了极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道德困境是道德价值的不稳定状态,既有新与旧的交替,也有先进与落后的斗争;既有善与恶的难分,也有是与非的不明;既有社会价值导向与社会生活各方面运行规则的冲突,也有不同社会生活领域间价值取向的矛盾;既有社会价值体系整体的混乱,也有个体价值观的迷惑。从道德困境的产生和存在的规律看,道德困境是道德发展的一种常规,道德困境的存在是对道德信仰的期待,是对制度伦理建构的吁求,同时内涵着道德自身完善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兴社会群体被城市和农村双重边缘化,其生存发展处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需要上下齐动,多措并举,需要形成机制,长抓不懈。  相似文献   

7.
躯体化是个体以躯体生理症状来应对心理苦痛和情绪问题,是一种文化背景下苦痛表达的习惯用语。躯体化的理论理解主要从医学人类学、精神病学以及心理学角度。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些文化领域里存在着混合了躯体症状及情绪症状的躯体化表现,中国的躯体化研究主要从情感表达方式、身心观、社会污名等角度来解释。在此意义上,躯体化具有社会适应功能,有助于作出完整的临床诊断评估与治疗,发展本土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8.
任何社会组织都不同程度地演绎着个性向个性化、同一性向同一化迈进的逻辑;社会组织个性与个性化、同一性与同一化是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两组范畴;社会组织内部及社会组织之间的个性与同一性状态在不同文明时代有着显著的区别。追求个性化的同一性或同一化的个性应当成为现代社会组织在知识经济时代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根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9.
青年道德冷漠化主要表现在道德正义感的丧失、道德意志的薄弱、道德是非感与道义感的迷惘及伦理规则的失效四个方面。网络社会的虚拟化导致道德主体模糊,致使青年道德信仰冷漠化;网络社会彰显流变性导致主体责任意识缺乏;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导致道德价值共识困难;网络社会信息的海量化、碎片化加剧道德神经麻痹,这些都助推了青年道德信仰的冷漠化。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遏制青年道德冷漠化的不良趋势,化解其对青年健康成长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道德合理性基础问题是现代伦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本文从一种道德社会学角度提出并分析了中国现代化运作中道德合理性基础的危机与论证问题。作者选取了近年出现的“红太阳现象”和“村霸现象”作为典型个案予以分析,并系统考察了现代社会道德解释图式的五种主要理论,在个案研究与历史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代社会的基本特点,综合性地论证了中国现代社会之道德合理性基础,提出了三个方面或三个步骤的道德合理性基础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同城化的社会功能分析及社会规划视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城化是指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相邻城市,借由统一的协作规划、协同运行、协调发展,实现其功能放大,以使相邻城市的居民形成一种有如生活在同一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感受的城市整合发展过程。同城化具有扩展社会发展空间、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扩充社会资源享用、缩小社会心理距离、扩大社会交往范围的积极作用。但同城化也有负功能,因而在同城化发展规划中,必须对其社会层面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学习化社会是全民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普遍形成的社会。教育社会化和社会学习化是学习社会化的重要特征。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 ,人类生存能力不能只靠“教育”外源力的推动 ,必须开发人类自身的内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发展学习型组织 ,开展学习科学、教育科学、思维科学等科学的研究 ,是促进学习化社会化形成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学习化社会中的成人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人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实现途径、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成人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包括目标模式、组织与机构模式和课程模式等多层面的发展模式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现代化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终身教育,是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之一。终身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体现了教育终身化和学习的生活化、社会化。终身教育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整合性的教育,是一种体现个性和培养完人的教育,也是参与当代社会发展挑战的世界性和时代性的教育需求。建立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最高目标,“学会生存”是终身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则是实现终身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分化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化与整合是现代化的双重逻辑,保持二者之间的均衡,是稳健推进现代化的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过度整合的历史中重启了分化的步伐,有效地增强了社会的异质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自此,分化的逻辑与现实得到了历史的统一.但是,由于分化与整合的不同步和不均衡性,个体、社会与国家之间很容易出现结构性紧张.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寻找分化与整合的均衡,就必须将个体发展、社会和谐和政治现代化统一起来,有步骤地推进“有效容纳、界定秩序、社会建设、政治参与、双向认同”等整合“五步曲”,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分化秩序的同时,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进而推动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学习化社会意味着每个公民在任何情况下都享有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和机会。因此 ,它必然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全体成员一生中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学习需求为旨归。在人类进入学习化社会之际 ,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以达到资源的共享、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学习需要、拓展其新的服务方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化是权利与权力产生的社会基础。权利是市民社会的主体规则,权力是政治社会的主体规则。两者因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分立制衡而分化互约。但长期以来,权利和权力两个概念在我国理论和实践中混淆不清,导致严重的“权利权力化”和“权力权利化”等权利与权力的功能背反现象。这是我国朝市场化、民主化和文明化方向发展中的症结所在;是全面妨碍现代化进程的社会阻力。为此,营造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分化互约的格局,把权利交给社会,权力交给国家,使权利和权力两分、社会和国家两清,便是改革的首要的和最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乡村人文环境培育不仅是乡村社会发展人文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 ,更是乡村社会发展现实的迫切需要。社会人文环境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动力的现实文化氛围 ,人类社会任何实质性进展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应充分认识人文环境培育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努力培育乡村人文环境 ,不断增加乡村社会发展的人文价值内涵 ,激发村民从事乡村建设的热情与创造性 ,从而为乡村社会现代化提供和谐的社会氛围与持续性的精神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利益均衡和协调的思想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时下,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基础包含社会的利益协调、均衡和统筹,包含社会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和享用.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利益均衡理论.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操作化流程是一个从抽象层次(概念)到经验层次(指标),使概念成为可操作、可观察事物的实践过程。由此,探讨了概念与变量的区别和联系及其组成操作化流程的各个部分。同时也研究了操作化流程在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解释社会现象的成因这两个社会研究最基本方面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