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评介朱康有赵跃红郭贵春教授的《后现代科学实在论》(下文简称《后》,1995年12月知识出版社出版)是他继《当代科学实在论》(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在当代科学哲学的前沿领域——科学实在论领域中不断开拓的又一力作。随着当代自然...  相似文献   

2.
当代科学哲学的困境与罗蒂后现代哲学的启示刘魁80年代中叶,美国科学哲学家A·范恩(ArtherFine)在其著名的《自然本体论态度》一文中喊出了“实在论死了”的口号,宣告后实在论时代的到来,震惊了整个国际科学哲学界。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赞同他的看法,但是...  相似文献   

3.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2):F0003-F0003
浙江树人大学科学计量学研究中心是一个主要致力于中文科技文献(信息)计量研究的学术组织,成立于2008年6月,由汤建民教授任研究中心主任。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为科学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科学计量学软件的开发和集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研究论文的计量研究、某些重要研究专题文献(如创新研究)的计量研究、某些重大或突发事件(如H1N1流感、汶川地震)文献的计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实在论是希兰科学诠释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和显著属性。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活世界本体论,一方面赋予了科学活动的前理解,另一方面从定义上将科学实在论与知觉和现象学方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奠基于知觉的视域实在论,回答了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的实在性判据;以上述内容为基础的理论客体的实在化理论是科学诠释学实在论的核心,理论客体实在化的途径是阅读仪器文本以及由知觉呈现理论客体,实在化的条件是具身化主体的在场以及理论客体同时被理论和实践所负载。  相似文献   

5.
科学话语分析模式经历了以下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与流变:以默顿结构功能主义、普赖斯的科学计量学等为代表的"实在论分析范式";一些SSK学者的"非对称性实在论分析范式";以及马尔凯为代表的"彻底的解构实在论话语分析范式"。科学话语分析模式的上述转换是一条由"实在论"到"彻底的解构论"的嬗变路径。这种嬗变不仅从认识论上有利于重塑科学话语与科学世界之间的认识论逻辑,同时亦为社会学家反思自身、重新认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话语权,从而创建科学话语分析新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现代西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的解决,是有着特殊的方式的,通常的观点即认为是融合的观点,未必是恰当的解决方式。本文从争论的实质与两派发展的趋势论证了这场争论的解决方法,认为,对科学理论的认识,需要反实在论的观点;而对科学实践的理解则需要科学实在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评A·法因对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批判□陈健法因(A.Fine)以提出NOA纲领①而闻名于英美科学哲学界。本文分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分析法因对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批判,第三部分是作者对这些批判的分析及评价。一、对实在论的批判法因曾宣称:“实在论已亡。”②他...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高校文科学报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统计,《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度共被三大权威文摘期刊摘录53篇次,文摘率53%,居中圉社会科学期刊文摘率第1位。被学术界及有关部门认可的中国三大社会科学文摘期刊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相似文献   

9.
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无疑是陷入了某种困境。一方面,科学实在论者与反实在论者都相互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猛烈的抨击,却又无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证和辩护;另一方面,以范恩和罗蒂为代表的后现代哲学家在80年代对科学哲学的研究价值提出了怀疑和否定,从而引发了科学哲学的价值危机。鉴于这种困境,许多科学哲学家走上了重构科学实在论的道路,其中以澳大利亚哲学家D·M·阿姆斯特朗的“自然主义实在论”最有新意,在国际哲学界也颇有影响,由于国内哲学界对阿姆斯特朗的理论比较陌生,本文结合当代科学哲学的困境对他的自然主义实在论作一简评。  相似文献   

10.
日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下发《关于公布201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期刊优秀组织单位”评选结果的通知》(教技发中心函[2012]182号),河南科技大学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期刊优秀组织单位”奖。河南省荣获此奖项仅有我校一家。  相似文献   

11.
徐玉娟 《西域研究》2024,(2):151-153
<正>2023年10月7日,新疆师范大学隆重举办了“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气象局、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9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部分中方团员的后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2篇,与会学者围绕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丝绸之路史地研究、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三大议题展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历史科学的理解是与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在《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从三个方面批判了黑格尔历史哲学及其辩证法原则:其一,阿尔都塞以外在性的实在论观点批判了黑格尔的内在性的实在论观点;其二,阿尔都塞以统一性的“整体”结构批判了黑格尔的同一性的“总体”结构;其三,阿尔都塞以复杂性的辩证法模式批判了黑格尔的简单性的辩证法模式。由此,阿尔都塞在批判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同时,完成了对马克思历史科学的结构主义解释。这是与他明确的政治意识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人文的学科分野始自近代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西科学及其实践在全人类生活中建构了具有统治性地位的现代性世界观,全世界范围内的人文世界观不同程度被抑制。至斯诺1956年相关论文发表之后,科学与人文关系(对立和融通)成为世界性学术问题。西学东渐的我国近代学人多在欧西的意义上理解科学和现代化,人文的理解则是以儒学为主体的玄学,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欧西科学与中国儒学”关系。二者融通不仅是指两种地理文化的融通,更是指两种社会习俗的融通。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就是科学与人文融合并促进中国各项建设取得进展,发掘具有“人文化成”本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多体裁的新时代应用并在制度建设、学校教育、企业文化三个途径上落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大科学这一“大的时间箭头”下,培育出小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氛围,以及在此氛围中产生出广泛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小科学,为中国科学发展提供新的分岔点和增长点、提供“涨落”。具有真正不断分岔和变化的中国小科学,促进中国大科学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体与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实在□韩民青最近,在国内学术界的实在论研究中,发生了“实体实在论”与“关系实在论”之争。这方面的突出代表是张华夏与罗嘉昌、胡新和发表的文章(参见《哲学研究》1995年第5期、第3期)。他们均承认实体与关系都是实在的,但在何者为“...  相似文献   

16.
“意义大于指称”──论科学实在论的意义观郭贵春伴随着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语义分析已作为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扩展、渗入和溶合于所有科学哲学问题的探究之中。但在语义分析方法的具体展开和实现过程中,必然要引申出对科学理论术语的指称及其意义的揭示和阐释。而...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7)》列出了《阴山学刊》在统计年中的11项重要文献计量指标,这些指标是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2006年6 500余种统计刊源析出的290余万条中国期刊引文及CNKI“中国期刊网”中心网站2006年1———12月全文下载记录的大样本数据统计,它从科学文献计量与网络计量学角度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其中载文量指标在比去年减少7篇的情况下,其余各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影响因子,2006年度为0.087,2007年度为0.158,翻了一番,再创…  相似文献   

18.
李德顺,1945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人《价值新论人《价值学大词典》(主编)、《思维世界导论》(合著)、《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合著)等。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三十多篇论文。《价值论》一书荣获1987年度中国图书一等奖,1991年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992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立传,并被授予1992-1993年度“国际文化名人”称号。记者(下称记):您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已有十几年的…  相似文献   

19.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立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日前公布。据悉,本年度共收到各类申报课题近4000项。经过专家初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有279项课题脱颖而出,获得立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学术自由”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1979年至2010年的全部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将学术自由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酝酿期、发展期和活跃期,并分别对这三个阶段的文献主题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学术自由思想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最后试图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