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33是纳西语里最为常用而且也是唯一使用的否定副词,可译作“不、没、未、无”等,其基本的表达功能就是对事物、动作、性质、关系等的真实性、确切性、相关性加以否定。m33作为纳西语里独有的否定副词,看似用法单一,但从句法功能和语言运用的角度看,其用法则显得颇为复杂,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详细考察和探讨。因此,本文准备结合纳西东巴经和现代纳西口语里的一些材料,对否定副词m33的用法作一番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考察了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语义来源的基础上,对大量的带有副词“可”的现代汉语语料做了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强调义]是“可”的核心语义,至于“加强肯定、夸大程度、提示、辩驳、如愿、对比(有文章称之为转折)和反诘”等一些语义,皆可以看作“可”的强调义在不同语境中,向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延伸或侧重所衍生出的新的语境语义。  相似文献   

3.
副词“才”的语义发展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莹 《云梦学刊》2007,28(6):130-134
“才(絻)”的副词用法在汉代文献中就已经出现,它的本义通过认知语言学的隐喻机制引中出强调数量少、程度轻,相当于“仅仅”以及强调时间短暂,相当于“刚刚”的意义。六朝以下的文献中,“才(絻)”往往用于前一分句,强调动作事件发生后时间短暂。到了宋代,“才(絻)”又引中出表示假设条件的用法。到了元代,“才(絻)”表示增值强调的用例开始出现,在明清时期这一用法进一步活跃起来,这与副词“才(絻)”的句法位置后移有关。元明时期副词“才”又出现了相当于现代汉语“刚才”的特殊用法,一直持续到清末这种特殊用法才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4.
张洋 《理论界》2005,(11):186-187
本文比较、分析了副词"都"的义项的几种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按照现代汉语副词的分类以及词汇本身的语法特征把"都"的语法意义分为三类,即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和时间副词.并通过对"都"的语义指向特点的描述,着重考察了作为范围副词"都"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5.
副词“净”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副词“净”的意义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在找出其各义项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将其意义统一了起来,并说明其来源,同时将“净”与意义相近的几个词在浯义、句法、语用等方面进行比较,以说明“净”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副词“才”表示“方始”,即在某个时间点,某个事件从无到有。强调事件在这个时间点而不是这个时间点之前实现,并且,从事件实现到说话时的时间段相对较短。当客观时间量在句子中出现,“才”进一步虚化表达主观量:前指表达主观大量,后指表达主观小量。“T才P”是限制条件的肯定P,这个条件就是T,用于肯定句可以用转折来表示,而条件之外则不能肯定P。名词语进入“才 名词语”这一句法格式的条件是:名词本身有明显的序列推移性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能进入某个排序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方法分化副词“可”的语义,建立起不同层级的语义框架:“可1”与“可2”显示顺承与逆承的对立,“可21”与“可22”显示“弱式转折”与“强式转折”的区别,“可211”与“可212”显示“隐性对比”与“显性对比”的不同,“可221”与“可222”显示“隐性转折”与“显性转折”的不同。最后通过语义特征和焦点理论分析了它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副词“就”的语音形式及语义指向 ,分析出不同含义“就”的 8种能指形式 ,这些不同与“就”在句子中的地位有关 ,也与它们的语义指向有关。  相似文献   

9.
“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短语结构在句子中处于形容词典型的句法分布位置,是一个典型的形容词性句法框架。“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这一偏离搭配现象存在的修辞语用条件表现为:一是这一句法框架为“程度副词”与“专有名词”的偏离搭配提供了一个句法结构合理化的依据;二是“专有名词”应具有形容词性语义特征。“程度副词”、“专有名词”相互之间具有搭配选择限制条件。“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短语结构的语义内容具有语境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语义对立,或称反义关系,是重要的语义关系之一,然而,传统语义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视之隶属于同义关系,因而忽略了对反义和反义词的研究。本文将根据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对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说明反义词之间的语义对立并不是最大限度的语义差异,而是建立在某种相似意义基础上的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副词杂谈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副词一直是争论较多的一类词。本文就副词的归属、独用和搭配等问题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自由副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能否单独成句来看,副词可划分为自由副词和粘着副词。从语义、语用、句法三个平面来看,自由副词在语义上大都表示判断(肯定或否定),语用上能传递新信息,句法上能自足。在语体风格上,则表现为口语色彩较浓。关于副词的范围,早期语法著作划得过宽,随着语法研究的深入,逐渐缩小了,但还应缩小,一些被当作副词的词,根据其语法功能,应归入形容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探讨作状语用的频度副词的特点,它的时与体及其在句子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4.
词的本义往往是一个词汇所具有的原义,动物词语一方面具有指称动物本身的概念意义,是独立于语境之外,不受客观因素制约的;另一方面,由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动物词语在本义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另一种意义———文化意义。在认知语言学中,本义和从本义派生出来的其他意义之间主要的语义联系是隐喻性的,这是由人类具有隐喻性思维决定的①。1.动物隐喻的语言表达我们在日常语言中找不到概念隐喻,活跃在语言中的多是丰富多彩的动物隐喻表达。其中,“源域”概念和“目的域”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之上的,是认知主体通过联想在两个域…  相似文献   

15.
副词,虽然意义比较虚灵,在句子中主要是作附加成分状语,但却具有很重要的表达作用。试看下例:“啊!可好了,总算没有走错,没有走错!”如果删去其中的副词“可、总算”,那种庆幸、欣喜的心情和语气就会大大减弱;如果删去副词“没有”,语意就完全相反了。在语言运用中,副词除了能帮助说明时间、程度、范围、频率、然否、情态、语气等情况外,还能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表现出多种语用功能。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增强褒贬。副词本身并不带褒贬的感情色彩,但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依靠前后词语的搭配和制约,它却…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3期刊载谌旭初同志的《古汉语语法教学也需要一个“共同纲领”》的文章。文章列举了存在疑难的四个问题:一,是名词用如副词,还是名词用作状语?二,是副词谓语句,还是副词活用为形容词?三,是名词用作动词,还是名词动化?四,是活用词,还是兼类词?本文只想就第二个问题发表一点看法,同时也涉及第四个问题。为了论述方便,现将谌文所提第二个问题抄录于后:  相似文献   

17.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语法的核心问题是句法问题.因此,副词的界定问题既是词类问题,又是句法问题.就目前国内外的副词研究状况来看,副词还是一个没有严格界定的词类范畴.意义的界定标准没有达到“共性”的要求,功能标准的术语界定又不清,这使得划分出的副词总是“有理无据”.副词界定的关键在于厘清副词和句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元明时期新兴副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时期新兴副词探析杨淑敏从晚唐五代到明代这一历史时期的汉语,对于隋唐以前的汉语和现代汉语而言,它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而该期的汉语不论语法还是同汇,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但事实上这又是一个研究相对薄弱的领域。笔者近些年来尝试着在这方面作些语料的积累和问...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的副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词类,有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本文拟就古汉语副词的某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一 古代汉语副词的虚实问题。 早期的汉语语法著作,如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就把副词(他称为“状字”)归入实词。后来一般的古汉语语法著作都把副词归入虚词。但是,又有的称为“半实半虚的词”,因为它“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用作句中的次要成份,这是它近似实词的一方面;但是,它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又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份:主语、谓语,也不能用作宾语、定语,这是它同其他各类虚词相近的一方  相似文献   

20.
张振羽 《学术论坛》2012,35(12):85-88
在近代汉语中,时间副词趁常当是由副词趁时类推而来的。语气副词可知来源于短语可知。知因以身喻心的隐喻的作用,由感知动词转化为认知动词,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性评述。相应地,可+知+复杂的命题宾语结构也由述宾关系被重新分析为状中关系。在频率机制的作用下,表达临时性主观评述义的状语成分可知逐渐规约化,并最终凝固成一个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