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报告文学空前繁荣、长足进展的重要时期,广大作家和新闻记者适应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纷纷拿起报告文学这个战斗武器,旋风般地追踪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描摹伟大的战争风云,记录激变的时代音响,创作出不少报告文学作品,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骆宾基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他原名张璞君,东北人,一九三六年流亡上海,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淞沪之战爆发后,先参加上海市“青年防护团”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报告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我们过去对他在报告文学领域的活动及其杰出贡献,一直未能给予应有的注意和恰当的评价,这不能不是一个缺憾。本文仅以笔者能够查阅到的史料,对这个问题做一点初步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和研究者。报告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就在瞿秋白的文学创作中,报告文学创作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他是通过写文艺通讯和报告文学开始早期文学创作的。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主要是在旅苏期间描摹革命胜利后苏联的“社会的画稿”及记录个人“心弦上乐谱”的过程中,他认真钻研马克思列宁  相似文献   

3.
茅盾——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茅盾,作为一个小说家,早已驰名中外,但是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本文想就茅盾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进行一些粗疏的探讨。我想这对于全面了解茅盾的文学成就,了解我国报告文学创作发展的情况,都是有所裨益的。一首先,茅盾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是决非偶然的。这可以说是由于他那坚实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全面的报告文学理论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的。茅盾的文艺思想,一开始就建筑在雄厚的现实主义基础之上。他积极提倡新文学。在他的第一篇文学论文里就提出了“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文学主张。这“人生”不是一家一户的人生,而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不是“特殊阶级”的人生,而是“平民”的人生,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人生。进而他又指出“文学是时代反映”,“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他要求文学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报告文学的创作队伍中,女作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崭露头角的女作家灿若繁星,她们不仅作品数量可观,质量和影响也不亚于男作家。她们和男作家一道创造和推动着当代报告文学的空前繁荣局面。除了黄宗英外,柯岩和陈祖芬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们的作品分别具有“诗歌型”报告文学和“政论型”报告文学的风格特征,又有各自独到的思想和艺术追求,在报告文学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我们已经走进了以利益分配的多极性、文化观念的多元性、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和媒体运作的网络性为基本特征的趋异时代。在文学艺术整体性地被边缘化的趋势中,报告文学文体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位移。从宏观的文体生态层面考察,报告文学既没有占据中心位置,也不可能被挤向文体和文化的边缘。辩证地说,报告文学的创作主体、作品本体和读者主体在趋异时代的位移表现及其原因都是复杂的,需要具体分析。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确有必要以平和的心态认真审视“边缘”思维的创新价值,以“文学性”建构为新的出发点,稳步确立最终迈向“中心”的信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树海作为“攀枝花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报告文学创作体现出了这一文学群体的精神风貌——健康、明朗和豪放,是逆于目前创作大气候的独特文学现象,也反映出了人文精神和理想主义复兴的新迹象。本文试图从中国报告文学的处境、走出神话的英雄主义文学、文学精神与艺术创造等方面研究李树海报告文学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理论的重要基石.报告文学的文体立足点是真实,尊奉的创作原则是真实,其优势与局限也是真实.但是,真实性问题却一直困绕着理论界,成为一个颇多争议又令人头痛的难题.报告文学的真实,既不同于新闻的真实,也有别于艺术的真实.报告文学既不是生活现象的原版记录,也非通过典型化途径虚构、捏合出来的高于生活的艺术图景.报告文学的真实,是兼有新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特殊“真实”,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复杂系统.本文试对此作些探视和扫描,以期澄清理论上的一些迷误,来逼近报告文学“真实”的真实。真相: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8.
“四人帮”倒台后,随着报告文学创作的新发展,有关报告文学的理论、评论文章也多起来了,并在新阶段再次出现了关于报告文学创作问题的原则分歧。徐迟同志在国内记者业务训练班的报告中,谈到《哥德巴赫猜想》的写作时说,掺了“一点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创作客体与主体两个视角论析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历史价值和作者类型。认为具有史诗品格的解放区报告文学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珍贵文献。其基本类型有将军型、作家型和大众型。每一类型之间存有诸多差异,所以其创作也各呈风貌  相似文献   

10.
陈祖芬是新时期以来一直活跃在报告文学创作阵地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全国历届优秀报告文学评奖中唯一的“五连冠”获得者。她的报告文学有如报春的花朵 ,改革的颂歌 ,且题材广泛 ,善于描写人物内心世界 ,感情细腻 ,饱含哲理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则是她报告文学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1.
徐刚是我国生态报告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创作风格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主体情感的忧愤深广,客体内涵的理性诉求和叙事形式的宏观综合。他的作品引领着中国生态报告文学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显福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韩一一1990年,在重庆举办了一次“李显福报告文学作品研讨会”,重庆市副市长窦瑞华、市政府副秘书长贾培基发言对李显福的创作作了高度评价,与会者指出他“以出神化微之笔把我们带入天使不能涉足之地”,这标志着他从“四川十大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3.
徐迟是我国当代有突出成就和广泛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家。他富有鲜明的诗人气质,以抒写潇洒雄放的建设乐章和大气磅薄的“科学诗篇”见长。以独特的气质,为我国报告文学的创作吹进了一股新鲜的气息,并为当代报告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从理论上突破了以往新闻性之时效性的框框,而把“冰冻新闻题材”纳入自己的创作范畴,并在题材、人物和情节的处理,艺术结构的革新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推动报告文学创作及其文体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三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要求作家在体验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过程中,具有一种热烈的感情,“燃烧似的精神状态”,具有一种感情上的“冲动力”,要用自己的血肉去“拥抱生活”。他反对对生活的那种“公平无私”的“冷淡态度”,反对“不明不暗的立场”,反对在创作中“贫血的想象”,反对那种“去了势的文学”,反对创作中的“一般性”的原则。他对作家感受作用的重视和感情在文学创作中作用的这些思考是从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6.
我们并不想用“忧患意识”来完全覆盖新时期十年的报告文学,但需要强调的是:从刘宾雁《人妖之间》起,报告文学作家忧患意识的觉醒和报告文学作品忧患精神的复现,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深化的标志之一。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一道,将中国文学中断断续续的忧患意识延伸且深化下来。如人们所指出的那样,忧患意识也是一种传统。从屈原到鲁迅,贯穿着忧患意识的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报告文学表现出强烈的人本意识倾向。通过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所显现的对人的价值与尊严、人性、人道主义、人文精神、人类生存意识话语的关注与表现的探讨,归纳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代“左联”主张文学为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解放斗争服务,要求作家深入革命的实际,与战斗的实际生活接触,到工厂到农村到战线到社会的底下层中去关心工农大众的生活,去描写他们的生活。因此,左翼作家小说创作描写工农大众生活的题材从数量上来说是最多的,而各种工人、农民的形象则成为作品中人物的主体,显现出一种与五四小说创作不同的主题与题材取向。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我国当代文学出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少有的报告文学热,它以显赫的业绩活跃于中国文坛。本文试图对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社会历史特征加以美学的分析,以期争鸣。报告文学是时代的“晴雨表”,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当我党粉碎了“四人帮”,翻开了中国历史光辉的一页的瞬间,当人们还没有完全从时代“惯性”中跳出,尚未从余悸中解脱,报告文学就以其敏锐的洞察时代风云的嗅觉和触及社会生活现实的勇气,  相似文献   

20.
[摘要]报告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作家创作无疑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进而在文本场域中进行表达,最后完成文本的主体建构。这个过程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在意识形态的视域下,突破静态的、表层的文本分析,追寻作家、文本、语言、读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理论为出发点,以症候式阅读为基本方法,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奖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报告文学进行评析,并以此观照少数民族作家的主体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