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博 《天府新论》2016,(4):148-158
近年来,“李约瑟难题”再次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热烈探讨,但与研究热情的高涨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普遍共识的缺乏。这种研究共识的缺乏由“问题之谜”与“答案之谜”两方面造成。通过对“问题之谜”的梳理,可赋予李约瑟难题以当代意蕴, 并为“李约瑟难题”的当代转向提供新的解读空间; “答案之谜”产生的原因在于陷入“范式依赖”而导致的“范式之争”的学术藩篱。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超越范式之争的解释框架,通过将不同的解释置于一个共同的因果场中以求得共容。  相似文献   

2.
普遍价值的当代视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对普遍价值标准的论证有三种方案 :第一 ,传统本体论方案 ;第二 ,现代科学范式 ;第三 ,回到生活世界的方案。传统本体论和现代科学范式是近代以来西方价值标准构造其普世性价值理念框架的两个基本前提 ,西方现代性启蒙心态及其普遍价值标准代表这两种方案的综合形态。传统本体论将“活人”的价值标准设定成了“非人”的价值标准 ,现代科学范式下的普遍价值标准则将“活人”的价值标准当作“死东西”来看待。这两种方案都偏离了人的生活世界 ,我们必须回到生活世界来思考人类普遍价值标准问题 ,也就是回到人“活”的客观性来思考价值标准的普遍性。回到生活世界的方案 ,直接指向对启蒙心态的重新审视 ,它应当成为思考普遍价值的当代视界  相似文献   

3.
人类普遍价值标准的探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本体论思考和现代科学范式下对人类普遍价值标准的论证是以某种最高的或者最终的实在为出发点,预制某种最高的或者最终的价值标准,并将它理解为是“普遍有效的”。它们内含着“最高价值自我贬值”的危机,最终导致普遍价值的迷失。回到生活世界的方案对于我们思考普遍价值标准的失落和重建来说是一条超越传统本体论和现代科学范式的道路。我们只有以人的生活世界的“活”的客观性为基础才能证明人类普遍价值标准的存在。这意味着从人“活着”这一意义上进入人类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4.
董广才  张聪 《理论界》2006,(6):208-209
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勒弗维尔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大胆妈妈的黄瓜:文学理论中的文本、系统和折射》中,提出了“重写”理论以及制约因素,即意识形态和诗学,该论点的提出为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翻译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不仅提高了译作的地位,而且加深了人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但是该理论的不足也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人类普遍价值标准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一个世纪,全球化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纪元。如何摆脱近500年来由西方的征服带来的启蒙心态的灾难性后果,在一种新的全球意识下思考人类普遍价值标准,是时下普遍伦理论争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本文认为,本体论和现代科学范式是一种西方式的价值标准。西方启蒙运动代表了这两种方案的综合形态。回到生活世界的方案作为对本体论和科学范式的颠覆和超越,直接指向对西方启蒙心态的重审,它应当成为我们今天思考人类普遍价值标准的应用视界。一是否存在人类普遍价值标准?普遍价值标准如何才是“普遍有效”的?这些问题涉及对普遍价值标准的…  相似文献   

6.
翻译研究经历过的三种主流研究范式(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解构主义范式)都未能真正揭示翻译这种交际行为的生命力.皮尔士符号学中"符号-对象-解释项"三位一体的合同性指号模式对翻译研究有着重大启示:它使研究者克服了以往三种范式对符号第一性、第二性和第三性的分别偏颇.我们也由此认识到翻译在共识性真理观下的阐释多样性,即翻译在维持其本体的前提下焕发的勃勃生机,从而"还翻译以生命".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理论研究中已经形成了多种范式。从现实社会空间向虚拟网络空间的“空间转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的形成提供了崭新的空间条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为其“空间范式”的提出进行了必要的知识积累。“空间范式”凸显马克思主义公共性理论和社会空间理论的理论特性,旨在透过“空间”的维度,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空间范式”的提出对于进一步凸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旨趣,凝聚学科共识,培育知识信念,整合学术资源,建构更加专业的话语体系,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引言 “贫困”(poverty)一词没有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它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概念。人们对贫困的具体内容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科技英语文章标题翻译中的"信达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讨论“信达雅”作为普遍适合各种翻译体裁的标准入手,论述这一学说的提出及后人对它的评价和发展,重点讨论如何将这三点与科技英语文章标题的翻译相结合。文章主要观点在于标题翻译时应在保证“信”、“达”的前提下大力扩展“雅”的表现,而“雅”的表现在语言结构层面和联想意境层面这两项大框架下分别包含着不同的形式,其本质在于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来吸引读者并传播知识。  相似文献   

10.
诉讼证明标准新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案件提出的事实命题或所作的事实陈述是否“事实”或“真实”,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命题或陈述关涉自然意义的事实内容须具有客观实在性,即是“客观真实”的;二是命题或陈述关涉社会意义的事实内容须具有法律正当性,即是“主观真实”的。“客观真实”在法律上有一评价标准,依经验实证的证明形式来证明,此法律标准就是诉讼证明的盖然性标准;而“主观真实”须在公正程序保障下,通过对话与沟通来达成,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法律价值判断上的“共识事实”。因此,诉讼证明的标准必定是“法律真实”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在发展研究中,存在着一些假设共识。之所以称之为“假设共识”,是因为这些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与论证的共识被不少人接受,并以此作为研究其他发展问题所凭藉的既足“公理”。尽管这些假设共识是人们对某些现象的直接归纳,并曾经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但它们毕竟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认识,现在不仅已失去其合理性,而且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妨碍了发展研究的深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现代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体系,有害于发展的实际进程。所以,有必要对这些假设共识进行认真、科学的辨析。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流以双语互译信息为载体,传递人们情感交流之内涵,渗入文学修辞元素后,使交流更富灵性与文学色彩,易于被不同文化阶层人士接受并达成共识.本文从常规性的翻译策略入手,探索文学修辞格对翻译的影响,深入剖析了各类翻译策略的规律,并着重研究了文学修辞格在翻译策略中的应用,展示了修辞格在翻译的艺术表达手法、文学语言意境方面的作用,突出翻译策略与技巧,使修辞翻译策略情境顺畅交融.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用形而上学思维概括始自巴门尼德、柏拉图,止于康德、黑格尔的哲学传统。认为形而上学思维与意识哲学范式有着天然联系。因此,克服意识哲学范式是超越形而上学思维的必由之路。交往范式保证人们能够使用历史的、具体的理性把握普遍的共识性真理,故能打开后形而上学思维境城,提供建构后形而上哲学的基础。后形而上哲学是一种生活实践哲学,扮演着“示范者”和“解释者”角色,旨在促使具有多元价值取向的文化系统在生活世界的实践经验语境中组合起来并获得应有的秩序。  相似文献   

14.
温庭筠词在晚唐五代的传播与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庭筠是唐五代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温词在晚唐五代时期既在不同的文化空间广为传播 ,又深受各文化阶层人们的喜爱。《花间集》以选本的形式传播温词 ,功在千秋 ;歌妓的演唱把温词更广泛地推向市井民间 ;广大文人对温词的接受表现出一个共识———“侧艳”的风貌与特质  相似文献   

15.
真理的认可问题 ,不同于真理的定义与真理的标准等理论问题。它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实践中经常视一些被大多数同类型的认知主体共同接受的知识为真理 ,这是真理的共识论思想。文化共识是基于“实践”的主体间共识 ,在交往实践中起沟通理性与前提性知识的作用 ,应当像“真理”一样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起来"的句法变换条件及其理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来”的不同句法形式对应着不同的意象,并且制约着其句法形式之间的变换条件。“起来”跟“了”之间的对立和交叉,是各自的意象图式和扫描方式的对立和交叉造成的。这些意象图式和扫描方式制约着“起来”跟数量成分的同现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一、法律效力的涵义 在传统的法学基础理论中,往往将法律效力这一概念定义为“法的效力范围,即法律规范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发生效力。”这一定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普遍为人们所接受。近年来,理论界开始重新探讨这一法学基本概念,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同时赋予这一概念以新的内涵,使其更加完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能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全新概念,人们对法律效力的认识还没有形成新的共识。 人们对法律效力提出的新观点主要有:(1)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约束力。(2)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力。(3)法律效力是法律及其部分派生文件、文书所具有的作用力。(4)法律效力是指合法行为发生法律上效果的保证力。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法律效力作了不同阐述,对人们深入探讨法律效力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参照系本来是物理学领域的一个范畴。它的具体含义是,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的运动,人们选作标准、依据的另一物体或物体系统。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人们以不同参照系为标准、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其结果是不相同的。正如物理学家柏格曼所指出的那样,“一个物体的位置、或一事件发生的地点,只有参照另外一个适当选择的物体,才能表达出来”,“一切运动都可以描写为对于某一参考物体的运动”,“选择适当的参考系问题,在科学  相似文献   

19.
翻译认知研究范式论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翻译界已经开始对翻译的认知研究引起重视,目前的此类研究比较零散而缺乏对其研究框架的系统构建。结合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提出翻译的认知研究可遵循信息加工范式和生态学范式,并论述了两个范式下可用于翻译认知研究的具体方法。在对信息加工范式与翻译认知研究的内涵和关系进行分析后,提出此范式下的翻译认知研究可以从三个方向展开,即对照实验、自我报告和计算机模拟与人工智能;在对生态学范式与翻译认知研究的内涵与关系进行分析后,提出此范式下的翻译认知研究也可以从三个方向展开,即自然观察、多因素实验设计和个案研究。最后,提出只有将信息加工的翻译认知研究范式和生态学翻译认知研究范式相结合,才能构建更为科学和完整的翻译认知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学研究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学问题和言说方式,这同时也是一个如何看待、处理东西方美学之间关系的问题。本文以为,不同的文化范式都源于对同一个普遍问题不同的解决方式,中国文化的独特处在于它“概念的两极性”特征。独特的文化范式提供了中国美学的合法性依据,先于范式的普遍问题的存在则意味着东西方美学相互沟通与理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