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哲学学论纲     
哲学学作为哲学的自我反思,它以人类广义文化为参照,把哲学本身对象化。哲学学是一个由不同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在文化的逻辑层面,哲学与文化原型的关系构成元哲学的对象;在文化的历史层面,哲学与原始文化之间的始源性关系成为哲学发生学的研究内容;在文化时代性维度上,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确定了哲学社会学的考察范围;在文化民族性维度上,哲学与不同文化系统的关系构成比较哲学的研究领域。“哲学是什么”为哲学学的基本问题,对它可作出各种可能的回答。哲学学与哲学理论、哲学史之间的开放性联系,决定其兼具规范性和描述性双重特证。  相似文献   

2.
否定之否定规律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物从总体上看是发展着的”的说法是一种缺乏事实分析的笼统的哲学概括;以静态的“存在”概念作为逻辑起点,是不能揭示变动不居的客观世界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完全是事物进行“内在否定”的结果,而是“外在否定”同“内在否定”协同促成的结果;事物发展的单线式、循环式的“三段式”道路是与现实不相吻合的;发展不是决定论式的,而是取决于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具体情况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普遍性不是指各民族的文化中永恒存在着的共同性 ,而是指各民族的文化由于人性一致的原则而决定的按照共同的规律发展并经历着共同的基本形态。文化的特殊性不是指一个民族永恒地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本质 ,而是指每一个经历着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民族 ,在其文化发展的某一阶段上区别于其他阶段的特殊本质 ,或者两个处于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民族 ,各自所具有的区别于他者的特殊本质。文化的普遍性与文化的特殊性的关系 ,不是一般所认为的哲学上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或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是一个东西 ,只不过因为人们观察问题的方法不同才有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所以任何文化都是普遍的 ,又都是特殊的 ,文化的动态的普遍性即为文化的静态的特殊性 ,反之亦然。孔汉思的“普遍伦理”的错误在于把文化的普遍性理解为各种文化中永恒存在的共同本质。沟口雄三的“作为方法的中国学”的错误在于把文化的特殊性理解为一个民族永远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本质。在各民族的发展道路的问题上 ,因为文化的普遍性的原因 ,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发展道路 ,换言之 ,历史的“一般发展道路”是存在的 ;因为文化的  相似文献   

4.
王伟凯 《兰州学刊》2008,(10):11-12,20
潜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实现事物运动不可缺少的要素。虽然在理论上说其是现在的前形态,即现在肯定是由潜在发展而来的,但潜在却不肯定能够发展成为现在,因为潜在与现在之间的相互转化不是正相关的,要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潜在有三种存在形态,分别是历史形态、现在形态和未来形态,三者彼此联接,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潜在的整体形式,而也正是潜在的这些形态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哲学特征,认识这些特征可以帮助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对事物发展进程进行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5.
试论21世纪"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21世纪的高校德育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与20世纪的德育工作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分四个部分对这一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一、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二、正确把握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三、正确认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四、正确领会“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最后指出,真正、全面、科学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不是绝对地将“人”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其他万物,而是在与自我、他人、集体、客观世界,乃至历史的关系中取得一种和谐、协调的生态关系,从而实现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智 《东岳论丛》2005,26(5):153-157
关系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思维方式。关系思维要求人们从事物与事物的关系去把握事物,理解一个事物时,不是从此事物去理解此事物,而是从与此事物相关的他事物去理解此事物。事物的属性取决于该事物以及与之相关的他事物,这是辩证法、现代科学、关系思维的共同见解,在关系思维看来,事物的一切属性都是相对的,都是关系性的,事物的属性就是关系属性。  相似文献   

7.
再论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外哲学史上 ,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可概括为四种不同观点。列宁和毛泽东都十分强调内因的作用 ,因此常被视为“内因决定论”者。“内因决定论”对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并不是最完善准确的概括和表述。“内外因力量对比论”才更完善和准确。其内容有七个要点 ,与“内因决定论”的根本不同在于 :内因和外因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其作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力量大的一方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科学,作为人类文化最独特的成就,作为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而是受制于由人类的各种知识、文化形态构成的“文化力场”的综合作用的。换句话说,构成“文化力场”的各个扇面——语言、神话、宗教、艺术、哲学、科学、历史“决不是互不相干的任意创造。它们是被一个共同的纽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科学不仅是整个人类文化进化的结果,而且是伴随其他文化形态的发展而发展的。那么,“文化力场”究竟是怎样作用于科学,又是通过哪些因素和机制作用于科学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呢?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从几百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创造文化开始直至今天,文化总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什么力量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呢?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文化发展的动力也即是文化内部的矛盾,是内因。 要弄清文化这一“事物”发展的内因,首先要弄清文化这一“事物”是什么。我们这里讲的文化不是狭义的专指意识形态的文化,而是广义的文化,是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简单说是“人化”,是“人类创造”。所以,我们说,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人的文化需要与人的文化创造之间的矛盾。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文化的人,是创造文化的人。人的需要不是单纯的生物性、动物性的需要,而是文化的需要。人类为了不断满足自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横向层面的哲学形态,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三者相加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互补互用"的互动关系,要正确鉴别判断中西方哲学中的合理因素,为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提供生长点,在哲学精神、哲学方法和哲学与世界的关系方面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哲学界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迫切需要通过中西哲学的对话以及现代与传统中国思想之间的融通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路径,打开哲学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张善文 《东南学术》2008,(6):200-205
本文以中国易学史上颇为重要的学术命题"先后天学说"为例,从儒道互动的角度,揭示这一学说在学术史上的影响.全文先论"先后天学说"源于儒家经典<周易>的<文言传>,以及与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密切契合;次述"先后天学说"在发展过程中学术义蕴的衍扩,尤其注意揭示宋代"先后天方位"说所体现的儒道思想融通互动的学术特色;最后阐明"先后天学说"之"体"盖源于<文言传>,其"用"着重展露于宋人的"先后天方位"之说,并指出"先后天学说"的本质,是以超越时空的博大思维理念,考察宇宙、大自然、人类社会的化生之道,此间穿插着儒家以有为本而有无相生的互补精神,与道家以无为本而无所不为的超脱宗旨.综此三端,得出本文的结论:中国易学史上出现的"先后天学说",是儒道思想互动的至为典型之例.文中评述"道法自然"的哲理取向,揭明宋代学术界潜藏着"儒道互动"的人文精神,比照"先后天方位"互转禅代的哲学内涵等,皆属作者较为精到的学术创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不仅国家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而且各地区也加大发展科技的力度 ,科技城建设就是一种方式。本文以我国省级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二维聚类分析基础上 ,对我国省区科技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描述 ,并分别从全国和省区两个层次分析了科技的区域集聚现象 ;还对比了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科技分布状况 ,并分析了其成因 ;在概括区域科技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后 ,就合肥科技城的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的教育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美的教育,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会展教育与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展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但是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通过总结会展教学与实践工作,我们梳理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特征,指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而努力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科学发展进言献计.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流派、范式及中国的组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顶层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各国家和地区在客观上形成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诸多学术流派,可梳理归纳为均衡和非均衡两种战略范式。从实际经历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始终奉行一种发展战略并以一贯之并非明智之举,也鲜有成功的;相反,依照国家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合该阶段的战略往往成效显著。就中国而言,过早放弃非均衡发展战略范式并不明智,尽管这一战略实实在在引发了诸多弊端,在国际均衡发展范式压力下显得与世界发展格局格格不入,另一方面还在侵蚀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行带来的成果。这意味着,中国不能简单地放弃一种发展战略范式又简单地选择另一种发展战略范式,而是应该选择一组发展战略范式集合,利用这种发展战略范式的组合实现最佳发展战略成效。  相似文献   

16.
自远古时代起,海南岛就一直受到我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远古文化的影响,尤其壮侗语和南岛语等在海南岛的相遇,奠定了黎族形成的基础。由此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既体现百越族文化传承的特点,又体现在海南岛这个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发展背景下形成的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与必然是贯穿戴震哲学体系全部内容的两个范畴。戴氏以自然而然和自由自在规定自然,以"至当不易之则"规定必然,以"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规定自然与必然的关系,进而将物的生长及人的成己均视为一个自然→"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循环发展历程,倡导了一种理与欲、德与福、价值与事实相统一的、活泼充实的、直面生活的伦理。从而恢复了在宋明理学那里遗失的先秦儒学的原初精神。  相似文献   

18.
从2004年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走过了快速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三个前所未有”和“四个基本确定”的成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和教师强力推动、学科基础建设和学科支撑的互动、教学改革的合力是成功经验,但还有很多要做:面对课程教学本身、媒体舆论环境影响、社会现实挑战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学科课程建设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国家严格的督察下,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创新,增强和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实现该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9.
郭景华 《兰州学刊》2007,(10):181-184
通过对陶渊明家庭人伦关系的考察,充分揭示以往陶渊明研究中那些习焉不察的情感世界:陶渊明的孤独同其缺乏异性的精神支持有相当关系.陶渊明诗中对古代列女的钦慕显示了他对女性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科学"和"技术"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据诸多学者考证和众多辞书记载,英语和法语中的science(科学)源于拉丁语scientia一词,而science是在14世纪进入英语词汇的,其词义几经进化才达到近代的科学的含义.关于science一词的源流,麦克莫里斯的研究十分详尽,他既介绍了各家的探讨,也阐明了自己的见解.他表明,scientia虽然与等价词episteme(认识)有关,但它具有普适知识的含义,而哲学则把普适知识看做是它的本分.在17世纪科学革命前,科学被视为scientia,即它只是以世界为中心的哲学关注的一部分.在科学革命后,它变成主动的活动,变成科学.哲学的、方法论的和语义学的论据支持早期科学的这种特征,这从亚里士多德延伸到13世纪,此时在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的著作中首次出现关于科学的独立的观点.在这里,已经可以瞥见scientia意义的变化,直到17世纪这种变化才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