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儒佛道三教为基本组成部分的多元融合的文化系统.悠久而丰厚的思想文化是通过具体的人而得以创造、传承和延续的.中国思想文化的三大主干离不开具体的儒佛道三教思想家实际的理论贡献和思想创造活动,儒佛道思想家的思想又能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三家的思想,从而表现整个中国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2.
儒、道、释思想与唐代山水田园诗高人雄儒、道思想源于中国本土。佛家思想源于印度,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后,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道佛三家思想对文人学士,文化艺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唐代山水田园诗自然也不例外。以往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化史上,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不但继承了儒、道、佛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又有所发展.儒、道、佛三家的思想都对杜甫的思想起过影响,但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他不仅仅实践了儒家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他还用自己的实践、行为丰富、充实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变得更加切实可行.这也是杜甫对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他将佛家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与儒家的仁者之心打通,而且把佛、道的清净心与对淳朴自然、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贯通了起来.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安徽地域文化中的儒佛道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霞 《江淮论坛》2012,(3):109-113
安徽地域文化有三大板块,即皖北道家文化、皖南儒家文化和皖中佛教文化。儒佛道在安徽地域的这种分布特征为三者之间的交融创造了天然的便利条件。由于儒佛道交融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大势,故安徽地域文化中的儒佛道交融实际上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和历史走势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苏轼对儒、佛两家理论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创造性的会通是其思想中值得关注的一面,也是其文学风格的基石之一。本文旨在从《南华长老题名记》一文出发,探讨苏轼得出“儒释不谋而同”这一论断的思路历程和思想根源。同时也从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发展史的角度,以儒、佛两家的理论为依据,对苏轼融合儒释的观点做出一定的分析和评判。  相似文献   

6.
李璐 《船山学刊》2012,(2):115-118
南宋孝宗赵眘,以皇帝之尊著《原道论》,可谓宋代三教合一思想的突出代表。孝宗以"道"统摄三教,肯定三教分工不同,各有优势,是对历代帝王政教思想的总结,也是对宋代思想界"三教合一"思潮的总结。以儒学为治世之本,佛、道为辅政之翼,佛、道归儒局面的形成是宋代以后三教关系的典型特点。宋孝宗"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明确提出,成为此后中国文化公认的一种理念,也成为三教各自文化特点的经典表述。  相似文献   

7.
佛学作为一种异域文化,自传入之日始,即是对中国固有文化的一种挑战。将儒、佛两学挑战、应战的关系,置于社会历史的座标之上,才能理清其错综复杂的变化过程。佛学在永嘉之乱后,以填补儒学空白、迎合玄学思潮的形式,在传统文化中赢得了与儒、道鼎立的地位。儒家坚持排佛,促使佛学完成了其向儒、道靠近的中国化历程。宋儒调整了儒佛的关系,以“修本”为宗旨,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并融汇佛道两学,建构起天道性命合一的本体论理学体系,终于在学理上超越于佛道之上,完成了儒佛在社会角色、社会功用上的定位。儒佛关系的现代启示在于:中国文化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必须先确立自己的文化主体,然后才能达成主客融为新体、中西尽为我用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本专题集中讨论儒学、佛教、道家道教治理思想。李承贵教授从宏观上对儒佛道治理思想资源做了简要的概括与叙述,部分地呈现了儒佛道治理思想资源,初步探讨了儒佛道治理思想特点,并对儒佛道治理思想之于儒佛道思想研究、西方治理理论、当今政府的治理政策、人类遭遇的现代性课题等的积极意义,进行了针对性分析与评判。辛小娇博士对王阳明治理自然思想展开了独到的发掘,认为"一体之仁"、"同此一气"与"等差原则"是王阳明"万物  相似文献   

9.
鲁迅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儒、道、墨、释持有不同的态度,展示他对基于儒家传统思想的封建礼教以及儒、道之下而形成的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批判。对佛、墨思想,鲁迅更多地持一种积极评价的态度。但是作为文化传统的社会思想,它的演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学者风采     
《江淮论坛》2012,(6):F0003-F0003
李承责。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杨军 《云南社会科学》2007,920(4):112-115
正一道作为中国道教发展后期两大派别之一,兴盛于元末明初,是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三教合一的理论背景和社会风气下发展至于鼎盛的。正一道不仅对道教内部各家各派的道法进行了融汇,而且经过吸儒纳佛,使道教的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成为中国道教史上有重大影响的道派之一。正一道融摄三教受儒佛思想尤其是儒家理学的影响至深,表现出明显的儒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刘延刚 《中州学刊》2004,(3):158-160
儒、释、道三教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问题,释、道二家是学术关注较少的领域,该文通过对太虚人间佛教思想和陈撄宁仙学思想的现代性问题的对比研究,在学术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二者分别代表佛、道二家回应近代中国社会,迎接西方科学文明的挑战而对中国佛、道二教的现代化所作出的理论贡献,从宏观上历史地分析了二者在佛、道二教现代化史上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首推儒、道、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儒、道、佛三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又有不同。但儒家思想自董仲舒后,虽几经浮沉,其影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为深刻。作者从刘勰、韩愈、章学诚3篇《原道》,探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主流思想的流变。  相似文献   

14.
儒、佛、道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重大课题,然而也是一项聚讼不已的课题。就目前的现状看,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无论是就文献、方法,还是就角度、深度等方面评估,都似乎有些老态龙钟、停滞不前。为此,本刊约请了几位在“三教”关系方面素有研究的年轻学者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使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柳暗花明又一春”。  相似文献   

15.
二程弟子谢良佐作为理学家却被后儒认为有严重佛学倾向.本文试图通过对此一问题的研究,揭示宋明理学融合儒佛道的具体目的和方式.本文认为,谢良佐以追求自然从容作为自己的主体思想,并以之为纽带联结和整合了儒佛道思想,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风格上都与儒家正统思想有所偏离,而他的这一偏离正体现了他在融合儒佛道思想、形成宋明理学方面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6.
儒、佛、道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重大课题,然而也是一项聚讼不已的课题。就目前的现状看,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无论是就文献、方法,还是就角度、深度等方面评估,都似乎有些老态龙钟、停滞不前。为此,本刊约请了几位在“三教”关系方面素有研究的年轻学者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使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柳暗花明又一春”。  相似文献   

17.
儒、佛、道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重大课题,然而也是一项聚讼不已的课题。就目前的现状看,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无论是就文献、方法,还是就角度、深度等方面评估,都似乎有些老态龙钟、停滞不前。为此,本刊约请了几位在“三教”关系方面素有研究的年轻学者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使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柳暗花明又一春”。  相似文献   

18.
儒、佛、道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重大课题,然而也是一项聚讼不已的课题。就目前的现状看,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无论是就文献、方法,还是就角度、深度等方面评估,都似乎有些老态龙钟、停滞不前。为此,本刊约请了几位在“三教”关系方面素有研究的年轻学者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使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柳暗花明又一春”。  相似文献   

19.
张玉璞 《东岳论丛》2012,33(7):182-184
在唐宋时期三教融会、“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潮中,封建帝王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钳制,统治者对儒、道、佛采取了分别利用的态度.一方面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又以佛、道为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补充,推行三教并用的宗教政策.唐宋诸帝这种融合三教的态度和行为,对三教在政治、思想、学术等层面上展开深层的、广泛的、有机的融合产生了极大影响,“三教鼎立”的格局逐渐被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所替代.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历史的发展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和社会两大方面分析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与我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尤其是儒、道、佛三家的哲学思想和中国人特有的山水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