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前 ,人们所谈论的性别更多的是指社会性别 ,它赋予了生理性别不同的社会性质。女性被认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而女性就业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 ,只有在经济上获得独立 ,才能提高其社会地位。从整个社会角度看 ,就业状况往往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而女性就业率则反映了一个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于女性个体来说 ,在现代社会中就业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途径 ,是决定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妇女就业作为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重要方面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代工厂女工的出现是对传统性别秩序…  相似文献   

2.
<正> 新中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10年来,我国女性人口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女性的教育、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女性人口的教育状况和就业状况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改善妇女地位状况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协调、处理好女性人口的教育与就业问题,才能使妇女的地位不断地提高。一、女性人口的教育和就业现状1.女性人口的教育状况。建国40年来,我国女性人口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总体上看,男女受教育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短。但仍存在着女性低于男性的现象。1982年的全国普查数据表明:全国女性12岁以上人口识字率平均为54.73%,男性为80.83%,而1987年的全  相似文献   

3.
女性就业是女性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女性获得经济独立并赢得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渠道。城镇居民就业普遍存在职业性别隔离且在水平与垂直方向均有所表现,女性职业(行业)普遍收入偏低,大量女性沉淀在职级较低岗位。文章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成都市30个服务行业与30个制造行业女性劳动力占所在行业的比例和女性就业结构构成,结合成都市人力资源市场岗位供给与求职需求分析,提出女性就业创业引导方向。  相似文献   

4.
灵活就业形式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揭示中国灵活就业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灵活就业的发展对女性就业的积极影响即:使女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女性竞争力的增强;促进了社区就业;缓解了女性家务与工作的矛盾等。而灵活就业的发展也同时带来女性职业不稳定、女性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女性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灵活就业,制定有关法律、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于机会和条件的不平等,女性在就业竞争中已明显处于劣势.这种状况对女性生存质量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已构成不容忽视的影响.为此,本文主张尽快建立生育保障制度,实行阶段性就业和非全日制就业,制定两性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以使女性的劳动权利得到应有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人们常用“妇女能顶半边天”来形容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巨大作用。长期以来,国内外各界十分关注中国女性人口,尤其是中国少数民族女性人口的社会地位问题,并将女性人口就业状况视为衡量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参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  相似文献   

7.
日本女性就业问题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就业问题,一直是日本的一个重大社会课题。特别是在日本步入高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表现出增长态势。而与此同时,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家庭收入的减少,女性自身希望就业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在此。我们针对当前日本女性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剖析,力求通过总结日本吸收女性就业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女性再就业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21世纪,日本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高龄化社会。从具体数字来看,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995年为14.6%,而且今后还将不断增大。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  相似文献   

8.
女性就业状况是衡量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渠道多元化、行业的逐步拓宽为女性就业提供了新的领域,但是女性就业目前仍然存在着众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出现抱怨女性就业人数和比例下降,女性职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层次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上海女性弱势群体就业困境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劳动就业日益个体化,劳动就业的稳定和保障逐渐消失的状况下,上海女性弱势群体的就业面临着内部资源缺乏与外部环境危机的多重困境。选择上海市女性弱势群体就业政策,不仅要促进上海市女性弱势群体的内部资源积累,还要创造上海市女性弱势群体就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女性就业竞争力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城乡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验分析表明,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拥有更高的出生性别比,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解释此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女性的就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提高,城镇中男女性别在就业与教育中的差异都存在收敛的现象。但在农村中,男性和女性无论是在就业竞争力还是在劳动收益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与农村男性还是与城镇女性相比农村女性的受教育机会都要少得多,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农村女性与城镇女性的就业竞争力差异,并影响了城乡出生性别比。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女性就业状况在形成新格局的同时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广西女性就业所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针对广西女性就业在存的结构不合理、就业者文化素质低、就业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女性就业与发展困境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业是妇女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 ,因为就业的期望以及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和挑战是刺激人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从而获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 ,经济的、社会的、生理的因素限制了妇女就业以及进行人力资本再投资的机会 ,而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所以 ,克服妇女就业和发展的障碍需要政府制定政策支持妇女教育和培训 ,防止用人单位在雇用、培训、晋升等环节歧视女性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一个需要正视和化解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2007届大学生和研究生毕业在即。年复一年,我们在不断感受女生在寻找就业机会中遭受的歧视。可以说,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歧视和就业困难是中国女性整体发展状况的一种折射,它进而反映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问题。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女性的社会权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女性走出家门,“男女同工同酬”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之一,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誉。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女性就业问题,为推动和保证女性就业权利的实现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法律上确定了女性就业的平等地位及相应的权利,如《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  相似文献   

14.
女性就业首先是个经济问题,然后才是社会问题。由此决定了就业性别差异的最终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为男女就业平等提供了条件,而达到这种平等还要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从总趋势上看,女性就  相似文献   

15.
农村妇女就业现状和就业对策研究—以成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经验表明,农村女性在劳动就业市场上面临诸多限制,就业弱势地位十分明显,促进农村妇女就业是社会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成都市10个区(市、县)2000份调查问卷表的分析,结合座谈和实地调查感悟,对成都市在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农村妇女的就业现状、就业障碍和就业意愿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成都市农村妇女充分就业的三大政策、制度和工作举措。  相似文献   

16.
从女大学生就业难看我国女性的就业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爽 《人口研究》2007,31(3):41-46
就业是女性获得经济独立、进而赢得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渠道,教育则是女性拥有就业机会、争取良好职业的基础.但是近几年,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却日益突显,成为社会大众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吸引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公共管理研究者和女性研究者等诸多领域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试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社区文化、女性文化与女性人口发展鹿立一、引言关于女性人口文化状况与女性发展,近年国内的研究以为,女性人口文化状况是制约女性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影响女性的就业、收入、婚姻、生育、家庭权力等等,但这些文章大多谈的是女性受教育问题与女性发展,而不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女性对自身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估主要取决于对自我能力的认可程度、母亲和自己的受教育水平、以及所居住区域的性别文化性质。对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一个与心理或性格相关联的先决条件,而教育投入则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一块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大男子区域文化不仅不合理地降低女性的社会地位,而且还让处于不平等社会地位中的女性感到自我满足。要进一步改善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就必须在注意提高妇女自信的心理素质和自强的教育素质的同时,从社区和社会层面消除以男权为核心的传统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20.
郭志仪  金文俊 《西北人口》2010,31(5):109-112
本文从人口学角度入手分析我国就业问题,认为就业的内涵需要拓展;从人口发展形势分析,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就业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人口学角度出发的缓解就业的对策包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实行城市妇女(部分人口)阶段性就业,并认为阶段性就业与社会性别平等并无冲突,而是对其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