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村民自治、民选干部已拉开序幕,正在中国大地上谱写着农村民主政治的新篇章,这是中国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是解决我国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及其改革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当时农电管理和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对农村电力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农电事业的整体发展。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农村电力管理体制不利于农村发展的新变化,其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研究分析农村电力管理及体制改革,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电力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农村电力管理的方式及体制,提出了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前三四年,"三农"问题被突出,被全社会所关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只是建立了一个框架.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当前,深化农业、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致包括五方面,中央在五方面的政策走向也逐渐明晰.  相似文献   

4.
《21世纪》2012,(8):3-28
土地,是民之根本,也是国之根本。对于中国来说,确切来讲,土地是广大农民之根本。所谓根,即关乎生存的话题。近些年,围绕着农村土地问题。诸如强制拆迁、小产权房、基层集体土地寻租等现象颇有愈演愈烈之势。而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加速推进。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在推动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的同时,带来了城市实体规模的迅速增大和城市空间范围的大幅度扩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而这些矛盾与问题都或多或少与我国现有土地制度存在的根本性体制缺陷问题有紧密关联。土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今年2月15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通过改革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问题。在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的问题上,会议提出要推进农村集体土她确权登记发证,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条例。这意味着农村土地改革正在释放一系列积极信号。这或许表明,中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已经进入“试水区”。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陈昭峰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促进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必将为我国农...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所有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主要以市场化为改革方向。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障碍与农户融资的困难,并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经济体制、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的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农村社会结构改革的发展,农村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推进,县级综合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丰富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保护农民利益、科教兴农、加强农村经济宏观调控是20年来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纵观我国的改革历程,经济改革的成功在于我们改革战略的选择是立足于本国实际,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找到了突破口,然后将农村改革的经验推向城市,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提供了契机;在我国经济改革的同时,特别是随着经济改革的展开,我们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出发,进行了配套、稳妥、积极的政治体制改革。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经济改革的经验,才能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引向胜利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流向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成果。过去,对劳动力问题一般是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分别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构建农村市场体系和市场主体,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和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探讨了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取向。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经济利益分化严重,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村基层组织不健全,矛盾调控缺乏力度;有关法制不健全,引发矛盾现象日趋突出;干群关系日益恶化;不同群体之间矛盾日益凸现等。应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多方面入手,加强各级政府权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从而进行有效调控,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财政“债务时期”即将到来文/姜雷光严于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支持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支持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我国国民经济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累积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滞后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其相联系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培育农村金融交易条件。当前应当把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并因势利导地发挥民间信用在农村资金融通中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医疗保健体制改革为背景;从我国农村经济的特征出发,通过对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和城乡居民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构成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探讨了影响我国农村医疗保健体制改革的障碍因素,进而提出应从完善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深化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和配套体制的改革,挖掘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潜力,建立农村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深化我国农村医疗保健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利益李卫公有制在我国所有制关系中居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所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又是重点的重点,也是难点的难点。深化企业改革,就是要解决深层次的矛盾,这个深层次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和政治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坚决贯彻执行这个《决定》,必将有利于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管理体制.进一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领导作用和工业对农业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达农村地区由于改革和发展上率先一步,由此引起的社会保障同深化改革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趋深化,因此,研究发达农村地区社会保障问题显得更加紧迫。以下试就我国发达农村地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和模式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化,市场经济与政治民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的多重矛盾关系出发,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创造性思考与回答。随着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强烈地呼唤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我国 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和 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农村的两次伟大变革 ,它的发生和成功 ,符合马列主义哲学关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理。尽管农业合作化后期曾有过一些偏差以致造成一些遗留问题 ,农村体改也还有待深化和完善 ,农村经营管理如果简单地从形式上看似乎矛盾 ,但是 ,这两次变革都是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期以来,农户生产投入不断扩大支撑了农业生产持续增长。随着改革深入,尤其是伴随着比较利益的驱动,农户生产投入行为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短期行为和结构矛盾等问题,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