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以企业债券为载体,规定在一定时期(转换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转换价格)转换成企业普通股票的,具有期权性质的金融衍生工具。自国务院证券委,97年3月发布《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随后试点发行40亿额度以来,这一国际市场成熟的融资...  相似文献   

2.
一、公司债券的基本范畴公司债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公司债券种类繁多,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性企业的)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市政债券中的收入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垃圾债券,都可纳入公司债券范畴。公司常用的两种举债方法就是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前者属于"间接融资",而后者属于"直接融资"。公司债券更适用于长期、大规模的、非经常性借款;银行贷款更适用于小规模、短期、经常性借款。从公司资产负债表来看,债券更适用于固定资产融资和投资活动,而贷款更适合短期融资和其他流动资产帐户。  相似文献   

3.
自2006年11月马钢发行第一只可分离债券以来,我国的可分离债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08年底,我国共发行可分离债券20只。可分离债券作为一种融资的新品种,受到了券商的热烈欢迎,它的市场表现如何?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对2006年至2008年间可分离债的宣告对公司股价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可转换债券的对比,研究认为可分离债券的宣告发行可以显著提高公司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4.
可转债定价的二叉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转债是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简称,它是指一种公司债券,持有人有权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其转换成确定数量的发债公司的普通股票.可转债作为在普通债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融衍生产品,随着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得到广泛的应用.市场参与者(发行公司、投资者、监管机构和中介机构)都迫切要求对可转债进行合理定价.可转债的准确定价有利于发行公司的成功发行,也有利于可转债的风险管理和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可转换债券是介于公司债券与普通股之间的一种混合金融衍生产品,投资者在将来某一时间,选择是否按照一定的转换价格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公司普通股票的权利.我国发行的可转债一般都具有赎回条款、回售条款和向下修正条款.利用二又树方法计算可转换债券的价值是一种简单、明了的计算方法.文章首先阐释了我国可转换债券研究的逻辑起点,分析了基于二叉树方法的可转债定价模型,文章最后进行了可转债定价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皓 《山西统计》2002,(7):31-32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的管理与监督不断完善为背景,针对国务院证券委发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允许满足一定条件的上市公司和重点国有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为主题,从投资者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性质、价值构成、价值影响因素以及投资风险,希望能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统计与咨询》2002,(4):45-45
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公司转换债券)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兼具有债券和股票的特性,含有以下三个特点:(1)债权性与其他债券一样,可转换债券也有规定的利率和期限。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  相似文献   

8.
一、传统债券 债券按其发行主体来分,可以分为国家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本文所谈传统债券为公司债券。是企业为了筹集资金而向债权人发行的有价证券,  相似文献   

9.
可转换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券)是六十年代中期,在国际上流行起的一种新的金融工具,九十年代初我国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利用可转券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中筹资,如深宝安就曾经利用可转券进行筹资。可转券是以公司债券为载体,允许持有人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价格转换为公司股票...  相似文献   

10.
随机利率情形下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转换债券的价值构成可转换债券,简称可转债,是一种可以在一定期限之后,按规定的转换比率或转换价格转换成发行公司普通股股票的债券。可转换债券兼具债券和股票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债权性。与其他债券一样,可转换债券也有规定的利率和期限。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收取本金和利  相似文献   

11.
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动机之一是推迟的股权融资,而实现此动机的前提是到期前可转换债券能够转换为公司的股票。但现实情况中,很多可转换债券到期时仍然没有转换为公司的股票。可转换债券能否转换为股票是转债的发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一场博弈,本文拟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的影响因素,以期在发现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策略,使得可转换债券最终能够转换为股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兼具股权性和债权性的组合金融工具,其估价方法比一般债券估算更复杂.一般地,从投资者角度来考察,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实际上包括直接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由于我国可转券市场刚刚发展起来尚未完善,以及期权价值计算方法本身对假设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学术界和金融业界的相关研究均表明,可转换债券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与按照这种方法确定的理论价值严重背离,但可转换债券理论价值仍然为其实际市场价格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和参照物.  相似文献   

13.
可转换债券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的产物,可转换债券(以下简称转债)在我国的实践已有12年时间了。国内外金融理论普遍认为,转债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那么,在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在上市公司“圈钱”成风的证券市场中,转债能否独善其身,充分发挥其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独特优势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一、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后的绩效表现(一)研究设计本文以2000-2003年发行转债的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现金流、主营业务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净资产收益率等5项指标作为公司绩效评价标准,对转…  相似文献   

14.
1、金融债券。是银行为了筹集资金发行的债券,它目前分为三种:(1)一般金融债券,期敞一年到五年不等,利息率一般都同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2)新种类金融债券,也叫贴现债券,是预先支付利息的一种债券。 2、国库券。旧称公债,是政府为了满足财政需要发行的一种证券,由财政部发行。 3、国家重点建设债券。是国家  相似文献   

15.
一、基金折价现象 随着1997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以及1998年一批新基金的上市,基金作为一种新的大众投资方式逐渐被我国市场所接受.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基金市场共存在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两种类型,前者共有54只,而后者因为在2001年才获准发行,共有36只.  相似文献   

16.
李庆  袁蜀 《统计与决策》2005,(24):101-103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国内直到2000年才首次出现.由于可转换债券具有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双重特性,且属于路径依赖型金融工具,定价方法相当复杂.本文以歌华转债为例,对其中嵌入的期权进行分析,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对歌华转债的价值进行评估.另外,本文还通过样条函数修匀的方法得到关于利率期限结构的两弧三次样条函数.  相似文献   

17.
英国Extel统计服务有限公司是设在伦敦的民营统计服务机构,它拥有多种数据库,包括国内和国外资料,能向国内外迅速提供计算机阅读资料——磁带、 联机及印刷品.这个公司提供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内容:一、公司债券资料.包括5,300多种国际债券和欧洲债券资料.这是根据来源可靠的文件核实和整理的.内容包括:记名债券(Straight Bonds)、浮动利率期票(Floating Rate Notes)、可兑现证券(Conver-  相似文献   

18.
可转换债券的定价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可转换债券结构的复杂性,其定价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问题在于可转换债券的可转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有较大差距.从可转换债券实践的未来需求考虑,研究准确评估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对于投资者和筹资者来说都是十分迫切的.  相似文献   

19.
国债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是以国家为主体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有偿形式,其特点是方便、安全、收益稳定、变现灵活。自从1981年开始恢复发行国债以来至今,我国国债市场已初具规模,从发行的一级市场到流通的二级市场,使国债成为我国具有财政和金融双重性的调控工具。发行市场支撑了巨额的国债发行量,其中中期国债占主要部分;流通市场已初具规模,分为银行间债务流通市场和交易所债券流通市场。国债发行方式从实物券形式过渡到凭证式,充分地发挥了灵活性、安全性、效益性的优势,降低了发行成本,提高了发行效率,推动了国债发行市场的拓展。由于我国国债市场起步较晚,我…  相似文献   

20.
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对于缓解企业资金困难,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改革我国产业结构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年2期发表钟敏等人的文章,阐述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1、标准化金融工具问题.标准化金融工具受到国家计划的严格控制,发展是在信贷计划所允许的笼子内发展,债券股票的发行实行计划规模控制,债券的票面利率、存、贷款利率均受政府控制,这些情况反映了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