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制造业服务化是当下中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途径.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是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制造业服务化和生产性服务业FDI渗透率指标,可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从细分行业来看,金融、交通运输和商务服务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因此,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应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持续大力推动服务业开放,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持续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中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亟需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加以支撑。美国、日本和荷兰等国家农业发达,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较完善,据此归纳出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启示,结合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行农业生产专业化,拓宽服务领域,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才,在“互联网+”背景下,建全智慧农业服务体系,并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作为解决当前农业问题的重要补充选择。  相似文献   

3.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流通服务业等五大行业,其区位商值都很高,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在首都经济定位中,应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中之重,并将市外市场作为主要目标。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总的定位应发展为引领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中心,立足中国,辐射亚洲。应把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各生产性服务行业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4.
引用区位熵指数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六个方面分析了中国31个省市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情况,并通过201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程度,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中部作用效果要强于西部,并且影响效果逐年递增,最后得出金融产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议题。在RCEP协定的进一步推动下,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作为制造业亟待升级的发展中国家,应抓住机遇,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助推制造业攀升价值链。分析比较2005—2019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发展现状,基于Hausman“两步法”测算,比较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同时通过对竞争力指数的测算,分析双方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实证考察中国与东盟国家通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升级制造业的具体路径。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竞争力的提高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不同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的竞争力提升对其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使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数据构建企业层面的创新指标,使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城市层面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指标,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企业创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多样化集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空间技术外溢效应和投入产出关联效应等渠道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不同性质企业创新、不同城市规模企业创新、不同要素密集度企业创新、企业不同专利类型创新的影响均具有异质性。本研究结果对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城市经济的核心内容。我国也开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向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集约型增长转型。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分析了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分类、特征及现状;分析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等建议,从而促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业在应对金融危机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数据来源,在产业界定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法从经济规模、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结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运用相关指标计算各产业的融合程度、各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程度、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中间需求结构等产业互动关系。所得结论对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互动视角分析了两者对新型城市化的作用机制,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252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交互项对新型城市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显著推进了新型城市化,且两者对新型城市化的影响表现为互补性;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显著推进了东部地区的新型城市化,两者对东部地区新型城市化的影响也表现为互补性;FDI显著推进了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城市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城市化未产生明显影响,两者对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城市化未产生明显的交互影响;从细分生产性服务行业来看,多数行业中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市化的推进在两者各自对其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中间投入。生产性服务业核算、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经济的贡献、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外包等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经济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企业对于金融支持、物流的需求不断加大。对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深入地了解现今重庆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动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研究中美两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差异,理清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金融服务业的演进趋势,探究中国金融服务业与其他国民产业部门的关联关系,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金融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以及产业关联系数,在当前中国处于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转型时期下,尝试从比较结果中得出如何深层次地深化金融改革、如何进一步研究金融生产性服务业与实体经济关联关系并探索其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经验。鉴于金融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和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采用WIOD数据库中中美两国2007~2014年的9个行业部门投入产出数据,对两国金融服务业以及整体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产业关联系数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我国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及美国;美国金融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系数均大于中国,反映了中国金融生产性服务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和不足。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中国应推进深层次金融改革、加大服务业投入占比等,以让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制造2025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背景下,通过对东北三省投入产出表的测算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发展现状与嵌入关系。研究表明,东北三省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产业结构一致,制造业为支柱性产业,增值能力最强但内置化问题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增值能力相对较弱,但发展空间大,具备“高附加值”特征;东北三省均处于制造业驱动阶段,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同时,东北三省在产业发展及嵌入融合程度上存在差异: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平稳,嵌入关系相对较强且较为稳定,制造业有初步受生产性服务业推动趋势;吉林省制造业发展较迅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下降趋势,两产业间互动发展较为迅速;黑龙江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相比于吉林省、辽宁省实力较差,其产业间关联最弱并略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辽宁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较低、结构层次不高、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力资源不足等,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很不协调。在分析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辽宁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即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依托制造业,实施产业融合战略;引入竞争,扩大开放,积极承接国际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训力度;突出中心城市作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2002年、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通过计算分析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得出结论: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拉动很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影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发展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推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结合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根据中间需求率和产业特性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界定。以2010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产出表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投入产出表建立的DEA模型,详细分析了各部门的DEA有效性。结果表明:金融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等6个部门为DEA有效,邮政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等2个部门为非DEA有效。可以从降低准入门槛、改造传统行业、规划产业布局、实现突破发展、加强政府引导五个方面提高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共生机理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二者相互依赖、共生互动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从专业分工与外包、价值链角度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可得到二者互动共生关系:即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制造业的升级。我国制造业相对发达,生产性服务业却较为落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正确地选择促进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战略路径,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2、2007及2012年辽宁省投入产出表,就辽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辽宁地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度高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度且生产性服务业及装备制造业与自身关联效应更强,应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金融业,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重点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加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广东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的趋势是:生产者、消费者服务业占整体服务业的比重趋于上升,且代表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其中,生产者服务业将逐渐替代传统的流通服务业,占据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广东服务业对外开放,能促进生产者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生产消费双重效用性服务业比重上升,能促进广东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因此,亟需高度重视并着力提高广东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度,使之成为服务业结构优化与发展的加速器,并加快广东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端服务业的内涵、特征与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现阶段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深入分析高端服务业的内涵,从功能的视角将高端服务业定义为现代服务业中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能够有效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升级,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服务行业的集合体,外延上属于生产性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服务业的细分行业数据,从要素高端性、需求高端性、技术密集性和产业带动效应四个维度对中国高端服务业包括的细分行业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研发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具有高端服务业的特征,应当成为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生产者服务业逐渐从制造业领域分离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在分析了国际分工的演进脉络基础上,本文论述了产业组织的垂直解体对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快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