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梅利叶(Jean Meslier 1664—1729)是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作为神甫而有先进思想。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尤其令人瞩目,并达到了哲学上可贵的高度,从而影响了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人。 梅利叶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无神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无神论并不可怕吓人,不是反自然的世界观,相反,如果断定自然归因于神,由神所创造,那倒是荒谬的怪论。自然中存在的只有物质以及由物质运动而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的形形色色的现象。就物质来说,它是永恒的,是由自身而取得存在的存在物,不需要另外的存在物作为它的创造者。神学家或受神学思想蛊惑的人借口不理解物质的起源,“假定了另一种虚伪的原因,这种原因比  相似文献   

2.
18世纪法国无神论哲学家霍尔巴赫说:"人之所以迷信,只是因为恐惧;人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无知。"(霍尔巴赫:《神圣的瘟疫》)应该说,随着知识的增长,人类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恐惧和迷信;而问题在于,相对  相似文献   

3.
<正>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战斗无神论,是他们思想体系中最杰出的部分,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最大成就,也是欧洲哲学史上无神论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们对法国唯物主义者的无神论思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列宁指出:“十八世纪老无神论者所写的那些锋利的、生动的、有才华的政论,机智地公开地打击了当时盛行的僧侣主义。那些政论在唤醒人们的宗教迷梦方面,往往要比充斥在我  相似文献   

4.
国内哲学界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的评介,有一个较为普遍的提法,即认为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把运动变化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外部的驱使而没有内部的推动,即只承认事物运动变化的外因而否认内因。对于这一结论,笔者总感到有点绝对化了。众所周知,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伏尔泰、卢梭、拉美特里、狄德罗、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这六人总的来说是决意从基督教的神学禁锢中挣脱、冲决出来的战斗思想家。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他们在唯物主义大道上前行的幅度并不一一等距。像伏尔泰、卢梭,他俩虽然竭力反对把事物运动变化的终极原因归属于基督教的世俗神,可却以自己创造的自然神取而代之作为“第一推动力”。如伏尔泰在《形而上学论》中就断言:“整个自然界,从最遥远的星辰直到一根草芒,都应当服从一个最初的推动者”。卢梭虽说从“自我”形体中察觉到人具有传来的运动和自发的运动这两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史。当代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哲学如何发展,这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我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个构想,即:“统辩证论”。尽管可能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愿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新的哲学的产生是我们时代的必然 哲学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个新的哲学同已有的哲学不断综合,不断一体化的历史。以近代而论,曾先后产生了具有较为科学形态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辩证法哲学。在唯物主义方面,先后有英国哲学家培根的《新工具》;霍布斯的较为系统的唯物主义哲学学说和洛克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的理论,如霍尔巴赫  相似文献   

6.
哲学家的庄子,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多年来学术界聚讼难决。拙文《庄子哲学初探》,根据《庄子》书中存在不少唯物主义的命题,曾主张庄子应属于无神论的思想家。文章揭载后,李锦全同志在《老庄哲学的神学特色》一文中,针对拙文提出了质疑。对此,我们在《光辉的无神论思想》一文中,已进一步申述过不同的看法同李锦全同志讨论。在探  相似文献   

7.
一、抛弃宗教神学的朴素唯物论哲学 马克思说:“欧洲,在中世纪已经完成了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从而“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而蒙古族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到近代社会才完成的。他们从宗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中觉醒,由怀疑、反对宗教,变为揭露批判宗教,要求抛弃神学,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 首先,是反对宗教神学的无神论思想。到近代社会,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已进入衰弱的“末法”时期,人们开始要求具有理性的人来思想,来建立自己的现实性。当蒙古族近代第一个启蒙思想家尹湛纳希,高喊“我们的蒙古国不正是因为贪图安逸,溺于玄术而濒于灭亡的吗?然而人们至今仍不知道,一心想当佛祖,到头来成了马猴”的极为战斗性口号起,蒙古族的有识之士,甚至连身在佛门,修善行德的一些喇嘛教徒也开始提出反对宗教神学的无神论思想。罗布桑却丹说:“现在的蒙古人啊,自元朝到  相似文献   

8.
青年恩格斯的科学宗教观的形成过程 ,大体上是同青年马克思科学宗教观的形成过程相一致的。但是 ,恩格斯经历的过程要复杂一些 ,思想认识的矛盾过程也较尖锐激烈。他是在对家庭的憎和爱的矛盾中厌恶虔诚主义的伪善 ,但又不能摆脱正统宗教信仰的痛苦 ;进而在信仰与知识、宗教与理性的矛盾中 ,脱掉了宗教信仰的“紧身衣” ,告别了宗教信仰 ;后又在政治批判和哲学批判中最终形成了唯物主义和科学无神论 ;1844年之后建立起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科学宗教观  相似文献   

9.
鲍威尔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头面人物,是他的时代"神学领域的罗伯斯庇尔",一生致力于宗教批判与研究。他阐明了法国无神论启蒙的来源、成就与局限,认为宗教是自我意识的产物,上帝是异化为人的人。鲍威尔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并以上帝存在的价值为切入点,提出了在一定前提下宗教信徒及神学家是无神论者的论点。就否定神(上帝)而言,很难说唯物论的无神论与唯心论的无神论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正确认识宗教神学的本质及其产生和消亡的规律,全面分析宗教神学存在的根源和条件,科学地宣传无神论,“唤起最落后的群众自觉地对待宗教问题,自觉地批判宗教”。使一些人从宗教神学的迷雾中清醒过来,团结教育他们,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战线上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无神论史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划分法。第一种意见分为三个阶段:①殷商到两汉,无神论以反天命论为主;②汉末到清,无神论除反天命论外,更突出的是批判佛教神学;③鸦片战争之后,近代无神论不仅反对封建神学,也反对西方列强带来的基督教神学。第二种意见分为五个阶段(?)这里又存在两种分法。其一,是按无神论者所使用的武器——唯物论的不同形式来划分的,分为元素论、精气说、元气自然论、元气本体  相似文献   

12.
在无神论史的研究中,要确定某些学说属于无神论或有神论,也就是说,要准确无误地区别作为理论体系的无神论和有神论,往往不是简单易行的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无神论在发展中尚未达到彻底的科学无神论的水平,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总是不彻底的,科学根据不充分的。其中,有不少学说,既有无神论的观点,也有有神论的观点;此外,宗教神学在同唯物论和无神论斗争中,也往往采取隐蔽的和  相似文献   

13.
王符是东汉后期杰出的政治评论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无神论者。长期以来,对他的无神论思想研究甚少,或不屑一顾,或评价过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揭示它的本来面目和特点,是完全必要的。天人关系是两汉哲学争论的中心。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神学唯心主义认为“天”是有意志、有道德属性的人格神,鼓吹“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以王充为代表的唯物主义认为“天”是自然之天,宣扬“自然无为”的元气说。王符继王充之后,站在元气唯物  相似文献   

14.
斯宾诺莎被逐出教门是在17世纪中期荷兰黄金时代的犹太社区中发生的一个著名的思想事件,犹太人与加尔文新教徒此后不断控告他是危险的无神论者。但斯宾诺莎本人对这一称谓非常敏感,并专门写作《神学政治论》一书予以了严正的驳斥。但这本书不仅没有达到为神学辩护的理论目的,反而使无神论的名声在知识分子中愈演愈烈。关于斯宾诺莎何以未能成功地反驳“无神论化”涉及复杂的解释学问题,前提是要重构斯宾诺莎是如何捍卫他的神学的。他提出真正的宗教是人神相爱的“普遍宗教”,人爱神就必须相信上帝是必然存在的、唯一的、无所不在的、等级最高的,神爱人就必然会拯救人、赦免悔过人的罪。神学就是以普遍宗教的信条为基础的、爱人如己的生活方式。他认为自己所从事的“真正的哲学”就是对神、人及其幸福的理智论证,因而神学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是通过对宗教神学的批判转向唯物主义的。虽然他的批判并不彻底,但在那政治领域荆棘丛生的年代,这种批判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的政治斗争,并在当时起了解放思想的巨大作用。因此,总结费尔巴哈对宗教神学批判的成就与缺陷,坚持对宗教神学批判的理论彻底性,对我们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无神论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无神论,具有以王权抵制神权、以人道遏制神道、以力学致知破除宗教神话、以实用理性批判神学迷信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中国古代无神论与社会政治思想紧密结合。为现实政治服务、讲求实际,通俗朴素等优点,但也存在“神道设教”的不彻底性以及思辨色彩不浓等缺陷。探析中国古代无神论的特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批判现代迷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费尔巴哈(LudwingAndreasFeuerbach1804-1872年)是19世纪德国杰出的无神论者,一生致力于批判宗教神学,他对宗教的研究和批判几乎是他一切著作的主题。费尔巴哈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不同,不是把宗教简单地归结为人们的愚昧无知,他的无神论具有人本主义的性质。他从心理根源和认识根源上分析宗教的产生,把异化应用于对宗教本质的分析,他的宗教异化理论是揭露和批判宗教本质的主要理论武器,是他的无神论思想的核心。一、费尔巴哈的宗教界化理论费尔巴哈从人的心理状态去分析宗教产生的根源,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早期的无神论思想人们研究得很少。本文试对早期马克思无神论思想同费尔巴哈无神论思想的关系,作一简略的分析。 马克思在中学时期受过正统的神学教育。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特别由于马克思读书的特利尔中学具有自由主义传统和启蒙精神,使宗教神学的影响大为削弱,马克思从来就不是一位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从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的宗教作文《根据约翰福音第15章  相似文献   

19.
<正> 《周易》的经文称《易经》,产生于西周初年。作为卜筮之书,它承认鬼神的存在,所以书中充斥着对鬼神、天、帝的崇拜,反映着唯心主义宗教神学世界观。《周易》的传文称《周易大传》,产生于战国末年。两书相隔七、八百年,社会经历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思想意识上也完成了从神学到哲学的蜕变。因此,它以无神论去否定有神论,以唯物主义自然观去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世界观,标志着人们的认识水平已进入了理性思维的新阶段。然而过去的经学家们总是以《传》不破《经》奉为师承家法,混淆了二者的性质。实际上,《周易大传》恰恰是以解《经》的形式而破《经》。由此也就说明,深入探讨《周易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研究应当重视《论犹太人问题》。其实,它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与那些作品不同。也许其他作品已经成为人们必读的经典,但没有任何其他作品如此深刻地在神学批判上磨砺出一部经典,如此令人信服地奠定了人的解放所应依据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即便批评家没有错,认为这部经典没有建造出宏大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宫殿。但是马克思的神学批判不是神学内部的自我批判,而是神学外部批判、尘世的批判,其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一块无神论的试金石。马克思通过犹太人的实践活动即经商牟利及其前提的批判,突破了关于神学问题的提法,或者它本身更愿意被称为非神学的问题提法。今天,透过这个文本,我们完全是从世俗角度来看待全球化和地域化以及民族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