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口出生率是某地、某时期出生人口数与平均人口数的千分比。出生率的变动影响人口总量的变动,同时体现人口再生产的情况。因此,研究人口出生率变动情况,分析其变动原因,对于了解人口再生产情况,评价计划生育工作及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都十  相似文献   

2.
人口出生水平是决定人口再生产变动和人口发展趋势的最主要的人口学因素。在死亡率已下降到比较稳定的水平的情况下,尤其如此。要控制人口增长,关键是降低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现就青海省妇女生育现状作一分析。一、青海人口出生水平的历史及现状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汇总结果,青海省1989年共出生103801人,出生率为23.  相似文献   

3.
人口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和一般生育率,在妇女平均预期终身生育水平和生育间隔基本稳定或变动不大,即生育模式没有多大改变的条件下,根据受育龄妇女人数,尤其是受生育旺盛和较旺盛年龄段妇女年龄结构变动影响大小而产生不同幅度或方向的波动,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将归属非稳态人口的范畴中,这是做人口分析时,决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前提。以年底为计算时间口径的育龄妇女人数,生育旺盛期间各年龄段妇女数,随着时间变化,其变动如下所述。  相似文献   

4.
同批出生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和平均生育子女数受社会、经济、文化习俗和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以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为基础,专门分析我国女性人口平均教育水平对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和平均生育子女数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类地区的影响模式,说明提高女性文化教育水平的长远意义.二、不同文化程度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的差异依据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我们计算了城市、城郊、镇和农村四类地区45—57岁(分三个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的差异.显然,这些妇女基本上完成了终身生育任务,在生育期内受计划牛育政策的影响较小.教育水平同其它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一起影响了她们的生育行为.  相似文献   

5.
生育指标与人口年龄构成有关。作生育指标的动态分析或者比较不同地方的生育指标时要考虑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 一、人口年龄结构对出生率的影响 出生率说明人口出生水平,结合死亡率可分析人口自然变动情况,但用出生率说明生育水平时要考虑年龄结构的影响。出生率=育龄妇女(普通)生育率×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出生率受普通生育率和育龄妇女比例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用出生率分析生育水平时要考虑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以上海市卢湾区资料为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例1960年最低(21.37%),1980年高达29.76%。用1951年人口构成算得的1960年校正出生率为28.63‰,比1960年实际出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人口学刊》1986年第6期,刊发马瀛通的文章指出,实行计划生育,妇女生育水平下降,总人口增长速度放慢。生育率本身虽无法改变人口中老年人数量的增减,但因出生率下降引起的总人口数的变化客观上使老年人口的比例却提高了。然而,由于控制人口。降低出生率,出生人口数减少,相对也是减少未来老年人口的前提。现实的人口老龄化过程,若仅从出生率来看,则是现实的低出生率  相似文献   

7.
从人口学角度研究生育,就是研究与人类繁殖有关的现象,即指人口中男性、女性或夫妇的再生产行为。在英语中,生育一词——Fertility与Natality可以互用,意义是一样的。 衡量生育次数多寡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的是出生率(Birth Rate或Live Birth Rate),或者确切点说,称为粗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它表示某年间每千人的出生数。  相似文献   

8.
章锡贵 《人口研究》2001,25(2):72-75
山东省是全国人口大省之一。自 70年代初期以来 ,全省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比按 1970年出生率推算的人口数少增长 50 0 0多万人。 90年代妇女的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1994年人口再生产类型在全国较早地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1999年山东人口出生率为 11 0 8‰ ,自然增长率为 4 81‰。如何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指导 ,做好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澄江范氏家谱》为基本研究资料,结合其它的史料,对明清时期600年间江南范氏家族的出生、死亡、增长波动等人口现象,以及影响它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分析,初步总结出了范氏家族的人口发展规律。研究表明,中国明清时期自然生育率状态下江南地区家庭生育子女数在5~6之间,除少数特殊年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在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人口变动主要受外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尤其以清初与太平天国战争影响为巨。  相似文献   

10.
人口出生水平取决于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以及育龄妇女比重.文章利用1980—2010年进入生育期的妇女的初育年龄对其终身生育率进行预测,并据此测算1990年、2000年以及2010年三个人口普查年份的人口出生率,结果表明,这三个年份的出生率估计值均能够以较小的误差接近由总和生育率计算得到的人口出生率真实值.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解释了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水平持续下降以及近十年来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现象,是由30岁以下的年轻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标准化年龄别生育率)和占总人口比重共同下降所致.考虑到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文章还模拟了高、 中、 低三种预测情景下2011—2050年中国人口出生规模的变化,指出即使在文章设定的高生育水平方案下,人口出生规模也只能在短期内实现回升.因此,为促进未来人口出生数量渐进增加,保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生育政策的调整目标仍须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11.
妇女初婚年龄与初育、再育年龄,自进入80年代,就开始在一段时间内加速了下降的变动,这种变动使1962~1975年第二次出生高峰期出生的3.6亿多人,提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始陆续进入峰值生育年龄段,导致了1986年的出生率从1985年的18.26‰回升到21.01‰。潜在的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从此拉开了帷幕。按现婚育模式推算,受长达十来年的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影响,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相应将要持续(1986~1997年)11年左右,出生高峰持续时间长是客观反映的一大特征。受1962~1970年历时9年的高出生率周期性影响,相应地1986~1994年历时9年的出生率也将会持续波动在计划生育控制下的相对较高水平上下;1971~1975年历时5年的出生率较大幅度下降,相应地使1995~1999年的出生率也将呈下降逐步加快的态势。在此,须指出的是全国各地差异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2.
张林 《当代人口》2000,(4):45-46
临安市地处浙西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丘陵县(市),辖区人口近5l万。近20年来,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全市少生12万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进一步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是临安市今后一个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文就临安市低生育水平现状、制约因素作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 ,“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工作要求更高 ,任务更艰巨”。因此 ,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和解决如何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一、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明确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意义重大。经过多年的努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全国一样实现了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 ,实现了人…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与计生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这一历史性转变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生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新时期做好人  相似文献   

15.
本世界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动给困难重重的人口控制又增添了一份困难,人口的年龄结构朝着不利于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方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动:大批6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自1985年起先后涌进了生育队伍.这一历史性的人口变动以其迅猛的势头,迅速地改变着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和婚姻结构,改变着已婚妇女的孩次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过去的5年,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妇女总和生育率始终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低生育水平得到进一步稳定,实现了到20世纪末把全国总人口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国经过1947—1949年的人口激增时期,开始了由高出生率向低出生率的人口转变。1947年日本人口的出生率高达34‰;1950年则下降为28‰;至1957年时进而下降到17‰;死亡率则从1950年的10.9‰的低水平进而降低到1957年的8‰。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日本人口便由高出生、高死亡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从  相似文献   

18.
一 最近三十余年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历史上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不复存在,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为特征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正在形成。 人口转变包括死亡率由高变低和出生率由高变低两个方面。多数发达国家死亡率下降开始于十八世纪后半叶,而出生率的下降则开始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基本形成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这就是说,多数发达国家的死亡率转变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而出生率的转变也至少用了五、六十年的时间。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口死亡率从解放前的20‰以上降到10‰以下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出生率从七十年代初的30‰  相似文献   

19.
“二十五岁生育子女百年是四代人,二十岁生育子女百年是五代人,正好多了一代人。”这种“四代五代”论是许多同志在宣传晚婚晚育时常常提出的一种论据。 从这个观点出发就可以得出人口的增长与妇女两代间隔成反比的结论,即妇女两代间隔越短,结婚育儿越早,人口增长得越快;妇女两代间隔越长,结婚育儿越晚,人口增长得越慢。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在百年之后,早婚(20岁)是否多了一代人呢?对此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是某些年份出生率高,某些年份出生率低,这样每年增加的人数是个变化的量,它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清楚地看出人口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人们把实际情况加以简化,提出了两种简单的人口模型——静止人口和稳定人口。下面我们分别用这两个人口模型来分析人口增长速度与妇女两代间隔的关系。 一、在静止人口情况下 静止人口是指每年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相等,人口总数和性别年龄构成长期保持不变的人口总体。其人口总数等于各年龄的人口数P之和。而处于各个年龄组的人数P又等于出生人数B与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连续多年全面完成人口控制指标和工作任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计划生育率不断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达到1.3左右的极低值,四个城区已连续四年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全市已实现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为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但是,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生育工作又面临许多新的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