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金生 《社科纵横》2008,23(12):142-143
唐前期,吐谷浑几代国王都曾给唐送过质子,他们得到唐的支持,回国后取得王位,无一例外地都和唐保持了十分密切的关系,成为亲唐派力量的代表.应该说质子在唐与吐谷浑的关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代朔方军在唐朝历史上曾起过一定作用。首先,对外来入侵之敌的防御、捍卫西北和北部边疆、保卫国都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次,朔方军积极参与了平定安史之乱以及削平各地藩镇的叛乱活动,客观上延长了唐王朝的政治生命;其三,积极参加地方经济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顾国华 《江右论坛》2007,8(9):68-70
唐传奇侠女大致可分为酬主报恩、矢志复仇、宫禁盗宝和助人彰己四种类型,她们的出现与民族融合、社会动乱以及作家崇奇尚怪的创作观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顾国华 《江右论坛》2007,8(10):116-121
胡商在唐朝的商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拟从唐传奇中的胡商形象入手,着重探讨他们的经营特点和心路历程,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农耕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这对于当前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研究无疑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吴树国 《求是学刊》2007,34(3):134-139
通过不役纳庸形式,杂徭在唐前期也被纳入国家财政的“支度国用”范围。杂徭的“支度国用”特征促使中央政府牢固控制杂徭的征派权,并严格执行上报、料功和计功程序。同时,这一特征也使杂徭与非法的杂徭役和中央临时别差科有了本质区别。杂徭的“支度国用”特征体现出唐前期赋役被纳入国家财政计划的严密性和整体性,也反映了南北朝以降中央政府对地方杂徭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6.
张玉兴 《唐都学刊》2008,24(2):9-13
唐代县丞是县级地方行政机构中重要的佐官,其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唐后期的设置增废更加频繁.其原因主要有唐代社会及时局的影响,以及县丞自身职掌与主官相冲突等.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12):116-120
李锦秀《唐代财政史稿》中认为唐前期基层赋税征收的具体执行人是里正,被称呼为"五里官",但"五里官"不是"五里一乡"的乡官,然在论据的使用上与结论有所矛盾,据其论据及有关史料再梳理,"五里官"更可能指一乡五个里正中行使乡官职权的一里正;宋史史料中的"选人"解读应联系上下文,因其不再仅指"候补、候选官员",它是幕职州县官员这一文官群体的另一称呼;唐宋两个王朝的仕途升迁捷径中县级官员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唐是县尉,宋是县丞,这反映出唐宋不同的政治意识——唐重官员的实践能力,宋重官员间的权力制衡。  相似文献   

8.
朱悦战 《唐都学刊》2005,21(6):15-18
华清宫是唐初唐与盛唐时期的帝王行宫,在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华清宫的园林及宫廷建筑布局,宫内建筑的使用功能,目前学界尚言之不详。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有助于对唐华清宫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四等官制即长官、通判官、判官和主典共同判署文案,是唐律规定的官府行政运行模式.唐前期,尚书省六部在某些时期,由于长官或通判官缺任,只有三官判案.唐后期,除户部外的五部文案处理情况墓本同于前期.唐代前后期行政运行模式没有实质改变,反映了唐宋变革之际,玄宗以后诸朝对前期制度改革的同时亦有继承.  相似文献   

10.
遣隋(唐)使无疑是日本古代对华外交中引人注目的章节.然而作为日本古代对华外交的组成部分,遣隋(唐)使与隋唐前的日本对华外交活动存在不少明显的不同.本文在论述日本古代各次对华外交活动的实质和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对遣隋使及遣唐使与隋唐前日本对华外交进行比较的手法,探究其间的不同,并对这些不同产生的原由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令福 《唐都学刊》2001,17(4):24-26
唐都长安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也居住有不少来唐的日本人,这些来唐日本人包括遣唐使及随船带来的留学生与学问僧。他们在唐都长安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积极开展朝见皇帝、进献贡物、读书学习、访师求友、收集书籍等活动,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唐代对民间工商业的政策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政府不仅制定推行了歧视民间工商业者的政策,而且通过许多制度对民间工商业进行具体管理.这些制度主要有户籍编制方面的匠籍制、市籍制、供进簿制;工匠地区划分方面的团头火长制;租税征收方面唐前期的租庸调、地税和户税,以及唐后期的两税、商税、苛捐杂税;商品产销方面的官为立样制、入市交易制等及商品流通方面的公验、过所制.另一方面,唐政府还经常滥用强权对民间工商业暴敛劫夺,并在中后期对盐、酒、茶等行业实行辜榷垄断.总之,通过层层操控,唐封建政府将民间工商业掌握在手,新的生产方式始终难以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士族政治的经济政治思想基础,论证了士族兴于汉亡于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学问》2010,(6)
关于边防军事的策问,是明代前期殿试时务策的重要方面。洪武朝关注的是边疆民族的兴衰对于国家安危的影响,永乐朝关心的是军制沿革与明代军制的优劣,正统朝的策问则以巩固边防、建设边防为题。不同时期士子们的对策也各具特色,从中看出明代进士所具备的广博知识与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5.
梁瑜霞  邹媛 《唐都学刊》2006,22(1):27-29
韩国学者成润淑在《从〈李娃传〉看唐传奇的典雅性与通俗性》中谈到唐传奇中“反转”情节的运用。雷紫瀚在《〈柳毅传〉的思想观念及其史证价值》一文中,对《柳毅传》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所具有的史证价值作了探讨。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端,蕴含于唐代豪侠传奇中的“武”、“侠”观念为后世的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日本学者冈本不二明的《唐代传奇和树木崇拜——槐树的文化史》一文关注了唐传奇中与槐树有关的充满幻想的故事。另外,李剑国和美籍学者韩瑞亚合作的《亡灵忆往:唐宋传奇的一种历史观照方式》一文主要就唐传奇的一些作品中以亡灵这一独特主体来追忆往事的叙事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7):112-118
唐文治一生先后参与了南洋大学、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和无锡国学专修馆的筹备与发展工作,成为享誉全国的大学校长和社会名流,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唐文治工作期间形成了独到而深邃的大学教育思想,其内涵涉及到教育救国,发展实业;德智体美,四育并重;严慈相济,身正为范;廉洁奉公,关爱师生;不拘一格,广揽名师等有关大学教育改革的诸多方面。唐文治校长的教育成就及其丰富独特的大学教育思想,对当今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英 《唐都学刊》2008,24(2):14-18
大部分唐宋词没有题目,这些无题词与李商隐的无题诗在作者的创作态度与读者的阐释方式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一方面,作品的题目与作者创作的功利性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唐宋词和李商隐诗歌则用"无题"的方式否定了这种功利性,从而达到了创作的自由.另一方面,由于"无题"造成了作者创作意图的缺失和模糊,因此扩大了文本的开放空间,使读者的阐释更加自由,形成了对同样的作品众解纷纭的情形.创作的非功利性和阐释的开放性使无题的唐宋词和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了更深厚的内涵和审美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同其唐传奇蓝本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表现之一是女性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具有了独立品格和理想色彩.她们一改唐传奇中卑微软弱的形象,变得富于主见,在爱情追求上更加主动和大胆;同时,她们被塑造成落魄书生的红颜知己,在物质和精神上给生活困窘、价值失落的书生以支持,成为落魄文人的精神补偿和灵魂慰藉.元代社会同唐代相比,在统治政策、社会观念、社会风气等许多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造成元代士人社会地位急剧下降,导致他们创作心态和创作视角较唐传奇作家有很大不同,加之较为开放的社会习俗,因此元杂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同其唐传奇蓝本中的同名形象产生了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唐前期(618──755年)的国家财政体系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沿革,到开元天宝年间已形成一种高度中央集权的法制化的计划形态。概括地说,它是建立在自耕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单一农业税的稳定计划形态,采取由中央、州(郡)、县三级行政组成的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其法制化以及计划的周密性程度,堪称是中国财政史上的一块里程碑。然而,这样一种相当完备的国家财政体系,由于天宝后期均田制的崩溃和自耕农经济趋于萎缩,其内部已产生了深刻的危机。不过,它在外部仍维持着一座金碧辉煌的财政殿堂的构架。因此,当探究它承受不了安史之乱的巨大冲击而倾塌…  相似文献   

20.
《学问》2010,(2)
公元670年至675年,新罗在协助唐王朝灭亡了百济、高句丽之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与唐王朝驻军爆发了战争,史称唐罗战争,其中"买肖城之战"尤为史家关注。中国古代史书与朝鲜半岛方面史书对此战的记载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日后中外学界对此战评价多有分歧。经比对分析,成书于王氏高丽时期的《三国史记》对此战之记载多有不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