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体育文化一直是我国各级学校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校园体育运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完善课外体育活动机制,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传播,本文就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希望为促进警院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演变和传承,推动着我国历史前行,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其传承方式之一——民俗生活,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从各民族和各地域不同的民俗生活中,后人可由其中窥见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及遗存。故而言民俗生活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力支撑。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中华传统文化及民俗生活,以此说明两者之间的历史关系和时代联系。  相似文献   

3.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其造型艺术更是对现代设计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是在民俗活动中产生,在民俗活动中发展的。中国古典哲学是民间美术造型的理论基础,民间美术造型通过民俗活动传承哲学思想。民间艺术的造型特征对我国动画设计,标志设计也有着深深的影响。我们在发展现代艺术设计文化的同时,如何对民间的东西,传统的东西进行传承和保护是当今设计师所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中‘射’乃是诸多民族的文化特征,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锡伯族一直以能骑善战而著称,弓箭运动一直是其民族不能或缺的一部分,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锡伯族的发展和演变。本研究拟通过对新疆锡伯族弓箭在不同阶段及相关条件因素影响下发展变化规律进行调查,进一步理清新疆锡伯族传承与发展脉络,初步探索和构建锡伯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模式,以切实加强和完善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决定了体育文化的发展。一定的体育文化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和生产方式相适应。民族体育文化与现代休闲体育文化的契合,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所以,研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社会化的适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健身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荆州市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有很好的地域优势和发展前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荆州市民俗体育和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荆州民俗体育活动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对进行和参加民俗体育旅游的基本情况,以及影响制约他们进行的某些因素,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行业都是注重对学生文化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体能训练并不是很重视。但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现在人们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也越来与重视了,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目前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提高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区体育也必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它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缩小。虽然现在的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文化与历史条件的制约,社区体育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与其它世界体育强国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是社区体育的建设与发展依然是我国社区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碍的。在未来的中国,社区体育将与社会同步发展,它将沿着正确的方向迅速健康的前进。奥运会后,必将会把社区体育推向更全面化、社会化和科学化。到时,社区体育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获得了许多重要成就。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人才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以及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学校不但要重视文化课程的教育,同时也要重视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对于专门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更应如此。然而目前我国有很多高职院校仍未对体育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导致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一直停滞不前。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是亚欧的大陆交通干道,是中国、印度、希腊三国主要文化交汇融通脉络,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悠久丰厚,西安传统体育文化是西安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势必给西安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机遇在于中西贯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西安传统体育文化是世界和各方人民的强烈需西安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和陕西关中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西安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向外传播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体育文化的需要;发展西安传统体育文化打造西安品牌文化并推向世界是加快陕西建设的需要;发展西安传统体育文化推动体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面临的挑战:关于西安传统体育文化的资源整合与呈现问题较为复杂;关于传统体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构架问题需科学规划;经济刺激下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导向问题要准确定位等。  相似文献   

11.
“红色体育旅游”又可以分开称为“红色旅游”和“民俗体育旅游”。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延安红色体育旅游进行研究,结合延安旅游发展现状和传统体育运动现状,了解其中面临发展,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在新视角对延安红色旅游进行重新定义,从而对体育旅游的可行性发展进行评估,最终为老区的红色体育旅游事业的建立提供理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包含哈尼族、白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它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囊括了多种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都被赋予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通过分析云南地区的民族体育的文化特征以及发展现状,为现代社会背景下多元民族文化共存和发展寻找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经济体育今后发展的重要问题.文化教学工作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没有文化或文化素质差的运动员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此,体校的文化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体校办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体校属中职类特殊性学校,隶属于体育系统的学校,体育和教育如何紧密结合将成为我们一直以来讨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休闲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并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的。休闲体育是在休闲文化、体育文化、休闲与体育之间的背景下产生的,而中西方之间在这些方面又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本文研究了不同文化条件下的休闲文化和体育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契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休闲体育文化认同的兼容性、开放性和扬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也在迅速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正在不断的提高,从而使得我国的休闲娱乐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娱乐的项目也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休闲体育是广大群众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类型,它是一种十分健康以及文明的生活方式。文中主要对休闲体育今年来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上进行了阐述,其中以吉林省的休闲体育发展作为主要的基准,从而对休闲体育进行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16.
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是人类体育文化得以发展的条件,多元化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将为人类体育文化取得持久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与深入,对民族体育文化独特性的保护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每个民族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因此,本文在分析了民族文化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体育文化未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舞龙舞狮是原始社会的一种活动,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千年历史,舞龙舞狮的运动从华夏民族诞生,并且具有非常广泛的基础.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舞龙舞狮的运动,对学生来讲具有非常大的运动性价值,因此笔者主要对高职院校中开展此项运动进行价值性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促进高校运动内容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育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拥有雄厚的人才储备是保持竞技体育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中国与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三个体育强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情况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发展战略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融为一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政治是系统互动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维护社会的安定、各民族团结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为民族地区、国家的经济带来繁荣,处进各产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体育方面的体现,也是最富于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少数民族个性和群体气质的文化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作为一种独特的身体文化,其为身体健康的一种保障机制显示出了实际价功能和价值。而在当前国际需求的大背景下,我国作为体育大国,急切的需要以体育为龙头的产业来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使我们的体育不仅达到竞技、教育、健康等需求,还要展现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对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一定学理上的探讨,在进行实际的分析与个案研究,将会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沥青一定的思路。所以,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梳理与论述,旨在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