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鲁扬  季斐斐 《人才瞭望》2016,(22):171-173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高校的扩招,当代大学生的数量激增,他们也“走下神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之骄子.时代、社会与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现在大学生责任意识日趋淡化,而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一批具有新时期责任感的青年学生肩负这一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尤为重要.笔者力图从传统文化责任教育的角度,探求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责任的阐释,并寻求其对当代大学教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陈永清 《人才瞭望》2017,(16):112-113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将“立德树人”当作教育的根本目标,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从而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立德树人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不仅关系高校教学质量,同时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新时期下,信息技术对社会各界带来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成长可以说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信息化观念很强,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管理,不仅要树立良好的立德树人观念,同时还应结合信息化时代的特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以此促进大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教育要遵从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除了使学生在生理、知识层面上完善,还应该使之在精神、心灵层面上日益健全。同时。21世纪的知识经济大环境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在未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将面临更多竞争和挑战,随时随地可能遭遇逆境。因此,基于教育管理宗旨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要求,在高校开展逆商教育.对促使当代大学生走向成熟、谋求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也是提高新世纪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浓缩。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就业观念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发展变化,也正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他们的价值观有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创建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符合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校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要求以及高校科学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放置于高校育人工作的总体布局中,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制度建设协同共进。开展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且具有精神内核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大思政”与“大党建”协同教育格局,以推进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建设。  相似文献   

6.
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决定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力。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创造有利于儿子成长的环境,连住处的选择也费尽了心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语也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校园里,也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周围环境的潜移默化,他们的成长也同样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有识之士提出了“没有环境便没有教育”及“环境育人”的观点。对学校而言,大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影响无非是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精神环境这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高航 《人才瞭望》2017,(10):70-71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在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道德领域,诚信也是所有社会行为的基础.因此,高校要多方面、全方位进行诚信教育,建立健全道德培养机制,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使道德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对于高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感恩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科技、经济、社会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却越来越淡薄[1]。感恩教育能否顺利实施,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且对其一生的成长都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2]。对此,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以期在今后学生管理上更有针对性实施教育,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指出:“青年代表未来,青年创造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新思想、新价值观的发源地,是人类价值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桥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不断出现的新媒体对社会生产以及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善于接受新媒体的主要人群是高校大学生。所以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新媒体环境的形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新的挑战就成为当前教育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对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改革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实效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大学生情绪及其调节特点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心理发展、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发展,潜能开发,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人格的塑造等因素关系密切。良好的情绪能使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乐于与人交往,思维开阔,注意力集中,富有创新精神;不良的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心理发展也必然受到影响。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类型、心理问题的特征等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逐渐引发高校较研人员的关注,由于留守经历对这一群体影响颇深,他们的心理问题在大学期间表现地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自卑儒弱、社交退缩、情感冷漠等。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为改变这一现状,社会,家庭,以及他们自身应该共同做出努力。为此,作者做出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继续发展,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类再也不可能退回到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了,残余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将进一步被现代文明彻底取代,这是世界发展的必然潮流;当下中国正走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之路上,社会文化里面包含着封建残余思想,许多人不加分辨一味继承,在我们大学生的身上也有所反映,影响大学生成为一名良好适应现代文明的公民。高校思政课作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理应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反封建残余思想教育的使命。本文是作者多年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通过关注这一问题,倡导全体高校思政课教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反封建残余思想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文化,逐渐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都是对人类生活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并提出哲学性的思考结果,它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因此,现代高等教育中必须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教育中。本文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简要阐述,挖掘其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作用,提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路径,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秀容 《人才开发》2007,(11):29-30
一年级是大学生活的开始,也是新生能否尽快适应高校环境的关键时期。但是,进入大学以后,新生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才能找到进步的起点。因此,要使一年级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就必须正确分析校园环境对新生的影响。这既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从目前民族院校实际讲,笔者认为影响新生学习积极性的校园环境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精神世界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这一社会背景下,青年大学生出现了信仰价值的缺失现象,这对他们个人发展,甚至将来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振兴均产生消极不利影响。因此,关注青年大学生信仰价值缺失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庞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促使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既是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是推进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00后”大学生是新时代的新群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都与以往大学生不同,如何做好“0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00后”大学生群体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现状,探究“0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上升。作为高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她们必然承担着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任,人们对女大学生寄予厚望。但是,大量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当代的“天之骄女”们存在着诸多的心理困扰,成为她们成才路上的心理羁绊。因此,研究影响女大学生成才的种种心理因素并进行正确的疏导,从而更好地挖掘女大学生的各种潜能,是高等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及社会菁英,完成社会传承、推动社会进步。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主体,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责,分类引导不同领域青年群体中大学生这个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和战略任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以工作为人生重心的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成长成才,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素,已经成为大学青年分类引导的契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