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实现农村人口新型城市化的关键目标和任务之一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城市化。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养老需求和成本差异很大,而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养老需求在被征地前后也发生显著变化;同时,需求是成本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养老需求催生了养老消费行为,进而产生了与之对应的养老成本,两者之间存在内生转换关系,这也导致了该类人群的养老成本构成存在差异。基于"需求——成本"间路径转换视角,分析养老需求对养老成本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按照四大类十三种不同路径进行转换分析,归纳分析了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养老成本共包括五类显性成本、三类隐性成本和两类其他成本。  相似文献   

2.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发生的中国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土地养老保障、社会养老保障与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的共时关联性分析以及城市化、征地补偿安置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历时关联性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发生的中国情境做出回应。在土地承担保障功能且土地保障与养老结合最为紧密的宏观背景下,补偿权与社会保障权的混淆是我国征地补偿安置长期存在的显著特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政府通过土地重新分配或非农就业安置间接承担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基本责任,补偿权与社会保障权的混淆并没有实质性地损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利益;但在市场化转型时期特定的政策内外环境系统中,由政府主导进行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责任分担结构内部,政府对被征地农民养老责任的"后撤"同时意味着非正式的和制度性的被征地农民个人养老责任的"强化"。被征地农民在没有得到公平补偿的现实情况下,只能主要通过自我积累与市场竞争来实现养老需求,并最终导致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发生,且因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而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农村养老政策的实施与农村养老保障力度的加大对提升农村居民养老水平与完善中国养老保障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养老方式、养老金、养老设施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使农村地区老年居民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要在了解农村地区老年居民真实养老方式与养老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农村养老规划、发展农村养老产业、完善农村养老设施,使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镇江与全省同步在中国较早出现人口老龄化,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52.4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7.58%,本市户籍老年人口达45.3万人,占16.85%。据测算,老年人口每年以5.2%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58万人,占人口比重19.4%。2008年7月,镇江市出台了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制度,现就我市老年人口养老保障及养老补贴办法的实施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征地补偿标准偏低的矛盾凸现出来,在现行政策与制度框架内,征地价格严重扭曲,引发了集体上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各方关注。近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提出制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以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对现行的扭曲的征地价格进行矫正,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测算征地区片价的方法,为新的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利用农地对农民生活所具有的直接的经济价值功能分析,并对这些功能价格进行合理量化,最后加总来计算征地区片价,即农地经济收益功能价格、就业功能价格和养老保障功能价格之和,并以江苏省泗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需求理念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政府行为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项需要政府推动才能不断完善的重大民生工程,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但这些资源主要流向了城镇地区。由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不断提高的养老保障供给标准和相继完善的养老床位设施、供给补贴等,均能够较好地契合城镇居民养老需求。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边是逐年上升的老年人口,其中包括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另一边是徒然空洞的农村养老保障和服务,使得农村成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近几年,地方政府开始关注农村地区养老,希望推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但由于供给标准和服务脱离了居民需求,农村养老市场未能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浪费和养老需求仍得不到满足的矛盾局面。分析政府养老保障建设忽视农村需求而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以需求理念为宗旨,从养老需求、市场发展、监督管理和制度制定等方面调整政府行为,以推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目前,北京市存在着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年人口规模增长速度快以及高龄老人增长等诸多特点,针对此现状,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人口老龄化给北京的养老保障事业带来的严峻挑战,表现在对养老保障基金的需求、对未来养老福利机构的需求以及未来养老保健护理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指出人口老龄化给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是长期和深刻的,当然,为应对这些考验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已基本达到国际公认的老龄化标准。在社会二元结构下,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且老年人口的基数大、地区差异大及老龄化水平已超过城镇,使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人口老龄化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农村养老保障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农转居居民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广州市15座城中村实地随机抽取的276位农转居居民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农转居居民就业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薪资待遇、劳动保障、工作环境、工作负荷、培训发展构成的工作要素满意度显著影响农转居居民的整体就业满意度;政府扶持政策通过工作要素构成满意度间接影响就业满意度.因此,文章提出提高农转居居民的就业满意度需兼顾物质与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0.
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测算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复杂工作,其测算结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而选择恰当的测算方法是保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测算结果科学合理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通过对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基本概念、内涵、原则的介绍,确定了测算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然后以山东省临淄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区照顾视阈下的养老方式:以香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照顾的基本理念是使"正式照顾"与"非正式照顾"相互配合, 它强调让有照顾需求的人在常人的环境中,接受有尊严的照顾,以避免远离社区的大型院舍照顾带来的非个人化和社会分隔,并融入社区.香港长者社区支援服务贯穿了社区照顾理念,其运作涉及服务的责任主体、服务组织和管理的方式、服务系统的提供策略等方面,它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应对人口老化的方案.目前社区照顾养老服务还未在内地得到广泛推广,应协调国家、社区、市场和家庭(家族)等各方面的力量,发展老年人社区照顾服务,探讨老龄化背景下更加积极有效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2.
老年消费市场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然导致人口的老龄化,而人口的老龄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同时也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决定了其消费能力、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的特殊性,因此,我们急需对当前老年市场的消费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关企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南京市社区老年人为对象,对他们的日常生活照顾状况进行研究。本次研究显示:家庭依然是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一种主要资源;邻居作为一种照顾资源,正在有效协助老年人日常生活;社区服务对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作用正在逐渐加强;日常照顾的社会性资源开始被老人接受。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运用潜在分类模型分析方法,得出: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平均需求率基本维持在50%~60%之间,老年日常照料需求在性别、年龄、婚姻(有无配偶)、教育、出生地(城乡)和养老保障(是否享受退休或离休制度)方面差异显著,而居住地(城乡)和区域(东部、西部和中部)差异并不显著。此外,不同照料程度和照料内容的需求率差异较大,轻度照料需求比重度照料需求比重高,不过随着年龄增加,两者的比重趋于一致;身体照料和疾病照料的平均需求率均不到30%,而家务照料和心理慰藉的平均需求率介于60%~70%之间,认知护理需求介于40%~50%之间。可见,潜在分类模型得到的数值高于低需求类指标,但也低于高需求类指标,更具有稳定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对医养结合概念和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的系列支持医养结合发展政策进行分析,论证医养结合供需非均衡性发生的逻辑及影响,研究完善新型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的新路径。研究认为,在政策演进和落地过程中,农村医养结合出现了“供需错配”问题,体现为医养结合政策制度与现实需求、医养结合养老供给主体与实施细则、地方政府行为与居民需求间的差距问题,农村医养结合呈现多元供给多元失灵的非均衡性悖论;通过多元供给模式对“供需错配”矛盾进行调处,搭建农村医养结合的“均衡性治理”体系,利用元治理理论加强政府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利用内部的制度化均衡逐步转变农村养老观念,有助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东南部L村的个案表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其原因在于农村人口流动的持续时问延长与范围扩大,家庭的小型化与核心家庭剧增,老人养老与子女赡养观念的分歧。为此,有必要寻求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多年的研究表明,储层粒度特征值(d50)、非均质系数(d40=d90)是防砂设计的基础。常规获取粒度分布 范围的方法主要有激光粒度测试法(LDA)与筛析法(SA),两种方法均需要通过岩芯粒度测试来获取数据,而在制定 开发井的完井防砂措施时往往没有实际开采层位的岩芯,只能参照探井粒度数据进行设计,从而导致较大的误差。针 对该问题,从测井的角度出发,开展了储层粒度与多种测井曲线的响应关系的研究,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探井伽 马、密度测井项与实测粒度特征值三者样本库,训练出满足工程需要的学习网络,进而结合开发井测井资料,获得了整 个粒度纵向分布剖面,为防砂分层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撑。目前,该方法在中国海上多个油田的分层防砂优化 设计中获得了成功应用,预测误差可控制在10% 以内。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在人口老龄化压力下,探索社区养老日益迫切。我们在对重庆市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探寻重庆市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政府推动,社区为载体,全民参与,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共同投入,走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和福利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六普"与"五普"资料的对比,分析了上海老年人口变动及对公共服务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口变动加大了公共财政和养老服务的供给压力,引发了公共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造成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准确性下降。结合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建议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中的社会化机制,着力构建以老年人口需求为导向的老年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逐步建立可持续的公共财政支出机制,试点探索实有老年人口属地化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发展中国老龄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老龄产业目前存在着的老龄消费需求不足,老龄产业政策和组织管理的不规范、不健全,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能适应新时期老龄人口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并就发展我国老龄产业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