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之心事     
迎面走过来这个人,清秀的五官,瘦高的个子,头发软软地流淌在双肩,小清新的衣着,散发着文静少女的气息。配上她身旁飘落的叶子,不得不说是很美的秋日画卷。巧的是,画中的这位女子,我是认识的。没错,她应该就是那位除了妈妈,第一个扇我耳光的女子。  相似文献   

2.
灯下黑     
他和她在一个单位好几年,彼此都很熟悉,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一天,她调走了。临走时,她笑着对他说,以后有空去我那里坐坐。他也笑着说,一定,一定。 她走后,他的心头涌上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而她到了一个新的单位后,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她觉得新单位人与人之间关系很冷漠,很难找到像他那样的朋友。 她拿起电话,又放下了。她觉得他应该先给自己打来电话才对,男人嘛应主动点儿。 他好几次拨了一半她的号码,又放下了电话。他觉得人家到了一个新单位,不知还记不记得老朋友.万—……那多尴尬。 几个月过去了。他终于鼓足勇气给…  相似文献   

3.
脊背上的爱     
每天下午,都会在小区里看到他们。他瘦,尖下巴颏儿,高颧骨,黑红脸膛;她胖,眉眼如画,面色如玉。她伏在他的背上,伸手往东一指,说:“去看看花园里那株雏菊吧,该开花了。”他便默默地背着她去花园。她再往西一指,说:“去秋千架上坐坐。”他又背着她过去,小心地把她放在秋千上,一手护着她,一手轻轻推动秋千。有时候他背着她,只是慢慢悠悠地走,走出小区,走过菜市场,  相似文献   

4.
情困与物困     
我有一个朋友,爱玉成痴。 他不管在何时何地见到一块好玉,总是想尽办法要据为己有,偏偏他又不是很富有的人,因此在收藏玉的过程中,吃了许多的苦头,有时到了节衣缩食三餐不继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凄婉得让人心碎的故事: 一个年轻的妈妈,偶然间查出肺癌晚期,在得知自己生命所剩无几的情况下,她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离奇的决定: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给一个跟自己年龄差不多大的盲人,帮她重见光明。可是,她的这一善举却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父亲、长兄、姐姐……当然还包括丈夫一家人。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看到一个女孩的苦恼。 她的各路朋友总是找她借饯,一般她都不拒绝,也不是什么大数目。可是,好像所有人都闻到了这个气息,最后,连刚刚交换名片的陌生人部开口借钱,搞得她相当苦闷。借吧?自己很多地方也需要用钱。不借吧?又担心形象受损。  相似文献   

7.
像走着一条野草藤蔓的道路,没有尽头。谁知道前方是通向坦途,还是半路上就会断了行迹?然而她还中倔犟地走。她走过的一串是摸索的日子。不顾母亲的责备,6岁时她常往院里刘大爷家跑,为的是去听戏。刘大爷手中拿着一个电匣子,(无线电)闭目养神、摇头晃脑的神态,那是她无意中发现的。一日,她从窗前走过,一种奇妙的声音招呼着她,那仿佛是夜莺清纯甜美的歌喉,又仿佛百灵高亢圆润的鸣啁,然而这是漫漫的冬季。不见夜莺不见百灵,那声音又似故意地逗她,一会儿唱唱,一会儿歇歇。大爷满足她好奇的心,告诉她这是评剧,是新凤霞唱的《…  相似文献   

8.
为除掉脸上那些又红又亮的小疙瘩,恢复往日美丽、白皙的容光,她走过一段艰难的“祛痘”历程,甚至还大胆使用过江湖郎中的“神丹妙药”。然而,得到的却是不尽的失望与烦恼。就在她近乎绝望时,偶然听一个朋友谈起医疗美容专家高玉琴。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念头找到高玉琴。奇怪的是:头一次见面,这位专家并不急于治疗,只是简单地触摸了几下她脸上的小疙瘩,又仔细询问了她的工作、生活、治疗过程等等情况;对她说,在医疗美容中,这种小疙瘩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治愈的症状,只要做到生活规律、情志愉快、饮食有节、经常清洗皮肤,甚至可以不…  相似文献   

9.
心里的宝玉     
有个青年,不远千里到一个老玉石家的家里去拜师.他见到老师傅,说明了自己学玉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鉴定玉石的专家. 老师傅随手拿了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后开始给他讲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讲,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 第二天他去上课,老师傅仍然随手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又继续讲中国历史,也一句不提玉的事. 就这样,每天老师都叫他捏紧一块玉,光是中国历史就讲了几个星期.  相似文献   

10.
橘子的故事     
秋天来了,望着市场上那一堆堆或黄或青令人垂涎的橘子,母亲喟然长叹,心头总会泛起一股淡淡的哀愁。问她原因,她总不说,好像只有沉默才能守护好她内心的隐痛。久而久之,我们做儿女的便不怎么问了。听外婆说,母亲的这块心病跟一个橘子有关。母亲兄妹七个,她排行老四。几个孩子当中,母亲和外公最像,一样的长相,一样的脾气,而且一样的爱吃橘子。母亲3岁以后,有了弟弟和妹妹,外婆一个人又带孩子又干活,实在忙不过来,无奈外公就把母亲送到了姨婆家,一住就是十来年。长期不在一块生活,隔阂慢慢就产生了。母亲幼小的心灵中有了被…  相似文献   

11.
相识的人都是有缘份的朋友在她的镜头里人们都是美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形象;有的天生丽质,但只是漂亮而已;有的不尽如意,但并非一无可取。人都是美的,我的镜头将更加显示你的美!”姚远形象创意摄影室,正是一个以此为泉源,以艺术造型为目标,为每一个前来的朋友进行形象创意的摄影工作室。笔者走进她北京的影像创作室,就好像是走进了一个艺术殿堂。四壁上“高高挂起”的那些人像作品,与其你说是采访她,不如说是在欣赏她的艺术,而眼前的每一幅人像作品又都在记录着她的奋斗史。是姚远选择了人像拍摄,还是人像拍摄选择了…  相似文献   

12.
房东四十来岁,未婚女,在闹市区置有四套单身公寓,自己则住一套75平米的二居室。某天,一个小姐妹来看她,满目艳羡:“阿姐,你太牛了!”房东脸上笑笑,心里被挖苦了似的:“就这么点大,又不是120平米的,更不是别墅,有啥牛的!”她回答时还是有些愤愤的,即使她明白小姐妹绝无此意。  相似文献   

13.
己过而立之年的卢梅艳,曾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一直读到取得博士学位。今天.当我们谈起她,首先惊叹的是她的年轻:27岁便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9岁时担任浦东外高桥建管所负责人并兼建设咨询中心法人代表.32岁又任浦东建设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两年上一个大台阶,她的才智和勤勉为我们所惊叹。 (一) 一个金色的秋天,卢梅艳被分配至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发(控股)公司。1995年3月,保税区管委会抽调她作为筹备组成员之一开始组建外高桥建管所,这是一个集招投标管理、建筑企业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为一体的单位。10月她被…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把手”而言,胸怀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修养。作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无论这个单位级别的高低、规模的大小如何,他(她)都有一个对上又对下,对外又对内,承前又继后的问题。因此。“一把手”必须要有博大而宽广的胸怀,最起码要有三种胸怀,即:胸怀大志,胸怀大局,胸怀大众。  相似文献   

15.
杏茶     
小时候,家里用过一个名叫杏茶的保姆,浙江诸既人。她的叫做杏茶的名字,令我很难忘。杏和茶,都是清淡与香馨的植物,同时,杏仁和茶叶,又都有丝丝的苦味和醇醇的甜味。她的模样还留在我心里,很素净的:齐耳的短发,斜挑头路,在发多的一面卡一个夹子,总是穿斜襟蓝布的衫子和带纽襻的布鞋。  相似文献   

16.
1957年1月,毛泽东主席题写刊名的《诗刊》杂志在北京创刊,在臧克家等同志的要求下,毛泽东同志给杂志寄来了他先后创作的18首诗词。很快,这些诗词全部发表在创刊号上,随即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被人传抄、吟诵和转载。正在湖南长沙当教师的李淑一得到了这18首诗词后,兴奋不已、爱不释手,不到一个星期就读熟了,有些部分甚至会背,这些气势磅礴又婉约细腻有极高艺术性的诗词又使李淑一陷入回忆,她在字里行间里又找到了历历在目的昨天,想到了她、柳直荀和毛泽东、杨开慧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摹然,她记起,毛主席在和杨开慧谈朋友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女性在受雇时所达到的发展水平,强烈影响着她将面;临的问题类型。未成熟的女孩可能发现自己找到了一个终生依托,为受到赏识而欢欣鼓舞,平日里言听计从,无忧无虑。像慈父般的经理替她应付艰难的外部世界,而她则一心讨其喜欢,让其快乐。青春女性往往带有孩子气。如何根据入门地位的现实需要恰当地动用有关技巧,她们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她不会愉快而毫无异议的愿一行经理的指令,对组织规则和要求的束缚,深感恼火。她希望表现自己的创造性,相信自己比长辈懂得更氛觉得自己鹤立鸡群,但实际工作又丝毫不能满足她的需要,实现她的…  相似文献   

18.
姨娘啊,姨娘     
姨娘是我母亲的亲妹妹,小我母亲三岁。她是姥爷心目中的精灵,从小既聪明又伶俐,特别是她那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人见人爱。如果不知道她底细的人,真不知她是一个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姨娘的心地是善良的,她从小到大,就乐施好善,乐于助人。她常常把自己  相似文献   

19.
孩子送礼     
随着门玲一声响,我随即去开门。可是周围并不见人,正欲关门时,从楼梯口闪出一个小身影,定眼一看,是一个大约八九岁的小女孩,在灯光下,只见她的小脸胀得通红,眼里隐隐约约有泪光。 我认识这个小姑娘,她叫小惠。他的父母闹离婚闹到了法院,案子由我承办。她跟着父母到法庭来过好几次,每次都像一只受惊的小兔似的不安地啃着手指甲,或者听到父母吵得厉害就仰着头,两眼泪汪汪的,一会儿拉拉爸爸的衣襟,一会儿又牵牵妈妈的手,用只有她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说:别吵了爸爸,别吵了妈妈……每次见到小惠,我就有种要骂人的冲动:这些不负…  相似文献   

20.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争日新。”我们刚刚隆重纪念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又满怀信心地跨进了2009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创新人事人才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灵魂。从大禹治水到毕异印书,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拨乱反正”,从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无不是创新进步的典范。任何工作都不能把具有特殊性作为其不能创新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