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知道我国绝大多数农民择偶范围有多大?“范围”的大小对后代会产生什么影响?“范围”的背后是什么?由此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问题?如何拓展农民朋友的择偶范围?这是一个新鲜的课题,无疑也是一个份量沉甸甸的课  相似文献   

2.
《上海科学生活》2001,(5):54-57
“AIBO”(“爱宝”)是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的第一代娱乐型机器狗。1999年6月1日第一代“爱宝”在日本创下了上市后20分钟内网上卖出3000台的记录,在美国则是2000台。据信第二代“爱宝”将在2001年4、5月闻登陆中国市场,预计售价在万元以上。届时,这个比绝大多数宠物狗昂贵得多的“电动玩具”,能再创一个销售奇迹吗?  相似文献   

3.
根据年龄划分,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两代城市外来工。第一代生于50、60年代,他们于80年代或90年代初进入城市;第二代生于80年代,于90年代末或新世纪初进入城市,生于70年代的农民,则属于其中的过渡一代。如今,第一代外来工大都已经返回农村,而构成今天外来工主体的是“新生代外来工”,除了户口簿上的“农业”二字,他们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职业已经基本无关。他们不再如父辈一样能吃苦节俭,不愿再回农村——然而,他们的根也不在城市里。  相似文献   

4.
游宇明 《老年人》2013,(12):37-37
将康有为与段祺瑞摆在一起,有人也许会觉得过于“混搭”。的确,这两个人的反差实在太大了——他们一个是文人,一个是武将;一个活跃于清末,一个蹦足达于民初;一个是所谓的“南海圣人”,一个是公认的镇压学生运动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5.
90后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培养塑造他们健康人格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要求。在网络时代,我国高校人格教育现状亟待正确定位和提升实效.摆脱“强调理论教育忽视人格实践活动”、“强调理想人格灌输忽视健康人格引导”两大困境。作为“数字原生代”、“传统文化疏离者”,90后大学生与“数字移民”、“数字难民”的教育者出现了“数字鸿沟”。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者需理顺教育思路、探索合适途径、选择有效方法,才能帮助90后大学生自觉抵制“新媒体旧文化”肆虐,积极应对现实社会阶层和社会诸要素急剧分化、重新组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尤其妇女居多,被称为“刀子嘴豆腐心”,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嘴上说得严厉,但是却有着一副热心肠。可是仔细想想,也许只有真正了解他们的人才会了解他们的好意,不介意他们那苛刻的言语。  相似文献   

7.
王利群 《职业》2002,(10):39-40
如今,白领跳槽已成为一种时尚,他们“哪儿有美食就飞向哪儿”,被人形象地称之为“鸟式就业”。特别是女性白领,她们的跳槽比率比男性还高。在局外人看来,这种“鸟式就业”带给白领们的无疑是更优厚的薪酬待遇和更大的发展机会。但对于置身其中的白领们,他们的感觉怎样?是乐在其中,还是有种在围城里冲不出来的感觉?也许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白领丽人的经历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肖毅彪 《女性天地》2006,(12):50-51
人到中年烦事多,最头疼的莫过于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才好。中年家长的孩子已经到了最容易叛逆的阶段,做父母的一不小心就会“得罪”孩子,在与孩子的交流上很容易发生障碍。万一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偏见,又得不到及时纠正,两代人之间的矛盾隔阂就会越来越深。这时候,最需要一个“和事佬”。那么,谁来充当这个“和事佬”,化解笼罩在家庭上空的紧张气氛呢?下面这个爸爸的做法,也许能给大家一个借鉴。家庭战火一晃,女儿小学毕业了。为了能让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一个理想的中学,妻子从书店买回习题集、“奥赛”卷,堆满了一桌,要女儿天天在家做功课,…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就业转型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2009,(4):76-78
在历史上,大学生一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民主革命时期,他们是激进勇敢的代表:“文革”中,他们又是备受摧残的一代:改革开放后,他们是备受社会瞩目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入访谈,对19名“80后”青少年对“80后”现象的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往一些学者研究中社会媒体和家长、老师对“80后”青少年更多持负面、否定评价相比,“80后”青少年对自身评价更为积极明朗,他们对社会及一些媒体对“80后”青少年的看法表示否定。对“80后”青少年持积极肯定态度。他们对“80后”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认为“80后”可以分为“85前”和“85后”。“85前”与上一代价值观念更为趋同,而“85后”更符合社会和媒体所描述的青少年特点。“80后”既有突出的优点,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改革开放特定的时代环境造就了“80后”的一代,他们既有相对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生活方式,也存在着特有的精神的困惑和心理的压力。“80后”绝对不是垮掉的一代,而且时代的发展也不是一代不如一代,“8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  相似文献   

11.
广州“青年地带”项目已完成第三年运作,开始进入一个整固期。在这个时候检视“青年地带”项目的发展历程,对项目日后的进程无疑是必要的,而作为一个在内地发展较早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这次检视也许对业界也有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珍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也许是一种幸福,但掩藏一段深深的隐衷却无疑是一种痛苦。在社会心理学中,把能被大家看到的那部分生活叫做“前台生活”,反之则称为“后台生活”。人不能没有“后台”,但如果把“后台”的帷幕掩得过于严实,那也会饱尝孤独和寂寞,若是内心本就痛苦,那就更是不堪忍受,即所谓:“痛苦不能与人分担,痛苦就会增加一倍”。一个人的孤独感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他“后台”的公开状况,以及“后台”打开后与外界的交流情况。一个人向别人倾吐内心秘密时,也是他排泄孤寂之时,如果你的诉说能得到对方的共鸣和理解,孤独…  相似文献   

13.
道德意识:传统与现实的困惑也许还没有哪一代青年像当代青年面临如此纷杂、对峙的道德观念的困扰。倘若说许灵均《牧马人》、高加林《人生》和禾禾《野山》这一代青年在人生、事业与爱情方面的痛苦抉择,典型透视出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在现实生活大裂变中那种无所适从的精神惶惑感,那末80年代青年(大跃进至文革初出生的一代),他们今天面对的历史与道德之间的选择就显得更加坦率、浮躁与焦虑。因为他自懂事起,就受着十七年正统思想和“文革十年”极左思潮的双重裹挟。但他们又没经历大哥哥大姐姐从狂热“愚忠”到备感受“愚弄”的沉重历史磨难。他们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几乎是在上述这两种既相似又背离的价值体系中展开的,但仅仅又都只接受其边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他们被人羡慕,被称作“神雕侠侣”,他们简单的爱情在世俗的尘埃中静静地绽放。指引着他们走向未知的将来。可是,“世界第一”决定了他们不能爱得旁若无人、不能爱得自私。这样  相似文献   

15.
孙友益 《职业》2008,(5):48-48
小细节、胜算的“附加值” 杂志社招聘一名校对员。 这个下午,总编面试了十几个应聘者,都觉得不太理想。一看时间不早了,总编礼节性地给了双美10分钟。末了,总编起身象征性地将双美送到门口。不想双美突然停住脚步,“总编阁下,谢谢您的接待!不过我还想多说一句,我刚才发现您的办公室的电线老化了,如果再换一个自动跳闸的保险装置,你工作起来也许会更安全些!”  相似文献   

16.
根据年龄划分,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已经形成了两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初进入城市;第二代农民工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于九十年代末或新世纪初进入城市,生于七十年代的农民,则属于其中的过渡一代。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为:年龄普遍较小,多在25岁以下,80后人越来越多,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基本没有务农经历,但受学校教育的程度高;从进入城市打工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张军 《中外书摘》2009,(3):32-34
“新经济”是一个英雄辈出的领域,尤其是在中国这片重新焕发了青春和活力的古老土地上。如果说“电脑”是第一代、第二代高新技术企业家崛起的关键词的话,那么对于第三代企业家而言,这个词在他们身上变成了“互联网”。自从互联网进入中国,创业的激情在中国人当中,特别是在那些有想法的年轻人当中似乎变得不可遏制。  相似文献   

18.
茫然     
手上“有点儿钱但绝不算多”的人,是最大比例的人群。他们没有投资人的机敏和大手笔、没有投机者的狡黠和以小博大,他们无胆无识、谨慎小心,但却有和旁人一样“钱生钱”的欲望和权力。于是,他们把寒酸有限的钱“信托”给了银行的理财产品。他们也许知道银行把他们的钱拿去投资放贷,但故意忽视银行的“企业本质”,宁可坚信银行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不是呢?反正政府在叫停短期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打工,形成了巨大的“民工潮”,他们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经历了由“个人流动”转变为“家庭流动”的过程,而农民工子女随着父母来到城市成为“二代移民”,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为社会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当初结婚时,男的和女的都因为进入憧憬已久的新生活而激动和兴奋,但是十年二十年过去,家已经成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最最熟悉的环境,婚姻生活的任何细节都不能再使他们惊讶了。然而根据“灯下黑”的规律,最容易视而不见的就是身边最熟悉的东西。当一个家庭正常运转的时候,夫妻日复一日陷在生活琐事中,谁有闲心去注意“婚姻中的财产”这个显得“大而无当”的问题?谁有精力去分析是你名下的财产多,还是我名下的财产多?初次听到人家提起这个问题,也许还会觉得十分茫然:这也成个问题吗?法律专家告诉我们,婚姻家庭财产的法定归属和记名状况,反映了夫妻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也反映了夫妻对双方共同财产权利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