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到一个人从一座漂亮的大房子里走出来,美国人会说:“噢,上帝,太棒了,有一天我也会住进去的。”日本人边找瓦刀边说:“这房子可以更美一点儿的。”只有中国人不说话,扭头就去寻找足够量的炸药包。这则笑话是想说明中国人面对别人的财富的态度与众不同。这与我们曾经以穷为光荣的传统有关——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提出过的最有号召  相似文献   

2.
粤人 《炎黄世界》2010,(4):72-74
中国和印度都是近代遭受帝国主义强国欺凌的文明古国,同为世界上的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新中国与印度的建国时间也差不多。比较中印不同的发展模式,是中外政治观察家和经济学家们高度关注的话题。在中国,有不少人热衷于中印比较,特别喜欢拿两国的OGDP作比较。中国现在的GDP是印度3倍多,于是得出“中国除了经济体制以外,在哪一方面都比印度强”的结论。但是,事实绝非如此。比如,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被中国人称为压在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搬了多年,依然岿然不动。而在印度,却早已实现了全民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又如,印度政府花钱必须纳税人同意,不搞“形象工程”,把有限的财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特别是印度近几年经济发展大大加快,说明印度有许多方面都值得中国认真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化人类学者往往从人的自然形态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探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渊源,这固然不失为一种索根求本的科学方法,并渗透到考古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中去,但是,作为一种理论,它也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种族主义、法西斯主义所张目,希特勒的“日耳曼文化至上”论便是这一谬种的极端形式。中国自明代中叶在与欧洲人种的文化交往中,始有中西学之对垒,进而演为中西学之争。“原来中国几千年所接触者——除印度文化外,  相似文献   

4.
“龙”与“象”的比喻笔者是第一次去印度。在去印度前,笔者曾经在文章中多次转述过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的“强项”,不过,笔者对这些“强项”的认识基本上来自其他学者的观察和总结。笔者最早接触到这类研究文献是在2001年,那个时候印度经济还很少走进国内学人的视野,不仅如此,要是提到印度的话,人们还经常会把它当作“反面教材”来比喻。在很多人的头脑里,印度是所谓的制度化腐败的典型。在讨论到经济发展与民主制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时讯盘点     
非常声音“至少在中国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下,我们应当了解,对于多元价值,印度‘圣雄’甘地曾经说过:‘尊重、理解、接受、欣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南亚之行,将国内的关注视线吸引到了邻国印度。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印度,但了解印度的哪些方面,一家媒体如此评论。“大家是带着拿奖牌的目的去学数学,没有几个人是真正欣赏数学,是为了数学而去学数学。”—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国的数学天才。“‘上海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上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富人都到上海来炒房,遂令房价飙升;央行忧心地产…  相似文献   

6.
2月23日,四川省雅安市公安局局长李海跳楼自杀。李海自杀得很不是时候,正好赶在中国的贪官将自杀作为一种“自我解脱”的时候。若是查查互联网关于“贪官自杀”的信息,那么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香港《文汇报》1月29日报道中引述的一组数据:“2003年上半年,中国共有6526名党员及党员干部失踪8271人贪官外逃;1252人自杀。”“1252人自杀”这个数字说明什么? 说明“贪官自杀”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已达千人之余的一群人,如果用社会学的标准来看,这已经够得上一种现象了,因而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7.
1944年,在印度,一位名叫卡德尔·米亚的穆斯林劳工,在去挣钱的路上,被“一群素不相识,以前连正眼都没瞧过他的人”砍死,行凶者是印度教徒。这只是当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之间冲突和大屠杀的普通一幕,却给目睹惨景的11岁的阿马蒂亚·森留下长久的困惑。米亚仅仅因为一种穆斯林的身份被杀,身份引致暴力,为什么?这种困惑在森成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后的一次经历中再次出现。过海关时,  相似文献   

8.
正印度人无法在奥运会等舞台上大放异彩,《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就成了最好的替代品。2019年11月7日这一天,印度再次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多人在同一场地同时刷牙,打破了之前16414人的纪录——保持者也是印度人。在印度,创造世界纪录已经成为一种执念,一种痴迷。大大小小  相似文献   

9.
舒方 《职业时空》2005,(17):10-12
中国乒乓曾遭遇“狼来了”。现在,中国直销也出现“狼来了“。那么,这算不算是一件好事呢?狼是食肉性动物,吃动物,还吃人,而且其食性残忍,自然生存法则,养成了狼的食肉本性。人们借喻狼的本性,只说明业态生存竞争中的一种利害关系,是一种竞争意识,是竞争中的对手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性,即竞争中谁战胜了谁,谁就是王者。中国乒乓遭遇“狼来了”说明了这个问题,直销亦如此。所以,“狼来了”并非坏事。  相似文献   

10.
古代阿拉伯有一种人,专门在人家设宴席、办喜事的时候,虽与主人无缘,却总是不请自到,蹭进门去,甩开腮帮子,风卷残云,大吃一通,然后一走了之.这种专喜欢白吃人家的不速之客也构成了一个群体.眼下,大概是从港台经深圳、广州等地转口引进了日本的一个词儿,挺流行的,即把一些群体称“族”(当然,这个词的老根儿还是中国的),如“暴走族”(又称“飞车党”)、“上班族”、“追星族”等.为赶时髦,我们不妨给这些吃白食的人起个现代化的名字,叫“白吃族”.“白吃族”人认为自己去蹭饭白吃自有白吃的道理.如一位“白吃族”的诗人在为这一群体作自我介绍时就写道:我们是这样一群人:随时请,随时登门.我们若被人家忘记,“白吃”会邀请我们;我们会想:也许是请了,我们正巧不在,出了门,  相似文献   

11.
任彦 《伴侣(A版)》2008,(8):50-50
正一位印度朋友在上海做生意,每次去中国前,都要采购大量咖喱粉和咖喱食品。我问他:"上海的超市里各种食品应有尽有,带这些东西去有必要吗?""当然!我们印度人可以不吃饭,但不能不吃咖喱。咖喱只  相似文献   

12.
怎么偏是河南?!你会问会说,这一二年河南的事够多的了,从焦作大火到洛阳大火,从“郑百文”风波到原阳“毒大米”事件,再加上开封的法轮功练习者天安门自焚、郑州的“馒头办”,河南的新闻已经沸沸扬扬,再去揭“私彩”的疤,这不是伤口上撒盐,伤害河南人的感情?也是,笔者采访的时刻正值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名报名记到中原采风,从时机上看确不恰当。然而,似又不能不说。因为首先站出来揭短的是河南人自己——媒体,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罪者的清白     
男女间的关系,最纯洁而自然的,自然是“男女关系”。两情相悦,人之性也,圣贤凡俗莫能之外。且不说《圣经》的雅歌,印度的《爱经》,中土的风雅颂诗三百,英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不也是Jack has his Jiu(男欢女爱,天经地义),可见人不过是人,毕竟是人,终究是人。非要人“存天理灭人欲”(非指朱子本义),其实不免逼得人只好去通奸,死水微澜,  相似文献   

14.
我和周围的同事都很少想及自己老的问题,毕竟做一份文艺性浪漫至死的工作。偏偏在这一年中,有个歌手突然地蹿升,他受欢迎的程度让我们惊讶,可能我们也没能看懂听懂他,不经意间,“我们是老了吧?!”这样的想法就溜达出来。检验我们的这个人就是周杰伦。  相似文献   

15.
到印度去推销三亚“推动印度包机”是李柏青今年的目标之一。和三亚所有雄心勃勃的官员一样,这名主管城市旅游的年轻市长相信这个城市的旅游市场刚剐崛起,还大有可为。“在国际市场上,除了保证俄罗斯、日韩等国客源,推动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市场,我们还在争取新的份额。”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老年人的大脑神经根在新的信息刺激下,能萌生新的神经。这说明推迟大脑衰老的过程,是可以做到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多思健脑很多人认为用脑会损伤“脑筋”,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上,人脑同样符合“用进废退”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小飞刀 《职业》2008,(2):118
因为晚报同行去世的消息,这几天在电梯里碰见,很多人都说要保重身体,我就建议,去健身吧.然后就会听到各种回答,归纳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我很想健身,可是没有时问——这是我最痛恨的回答!没时间健身?那你有时间吃饭,有时间睡觉?!  相似文献   

18.
有个爱管闲事的人兴冲冲地对朱哈说:“朱哈,我刚才看到两个人,捧了一大盘香喷喷的烧鸡。”朱哈说:“这关我什么事?”爱管闲事的人急忙说:“我看他俩是上你家去的。”朱哈无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在非洲扩展自己的经济影响和成千上万中国人在非洲做生意当劳工,中国“龙”和非洲“鸵鸟”如何和谐共舞,这在中国公共政治讨论中越来越引人关注。这个讨论很大程度上是补课,因为自1840年以来一直到20世纪末,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主要是西方,说起“出国”和“留学”总是指到发达国家去,“对外开放”指的更是对西方开放。毛泽东时代中国对第三世界一直是“开放”的,但那时到非洲去,从官方到老百姓一般都称为“援外”而不是“出国”。  相似文献   

20.
马毓鸿 《现代妇女》2014,(8):282-282
提到佛教,我们会马上想到释迦牟尼,想到印度,想到般若、波罗蜜、度等梵语翻译过来的词汇。提到佛教在中国,就不能不提为把佛教传入中国呕心沥血的僧人们。介绍佛教的书中都对一个问题有所提及,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僧”与“名僧”之辩。与其纯粹讨论这一似乎没有答案的辩题,倒不如看看这些僧人到底给后世后人留下了什么,也就是“用事实说话”。这样说来,道安绝对是用事实说话的人,且掷地有声、使人信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