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为何骚扰     
1:近几年来,“性骚扰”一词成为媒体时尚明星,“性骚扰”事件和故事频频大肆招摇于媒体之中,成为大众文化的美味佳肴。当然性骚扰话题也就应运而生,如“怎样对付性骚扰”、“打倒性骚扰”等,也成为媒体和社会上的流行语汇和话题.让大众津津乐道“性”味盎然。“性骚扰”作为一个充满动词意蕴的名词由媒体进入社会.进入人们的生活。 2:对于中国大众来说,“性骚扰”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似乎与克林顿及美军中数起性骚扰事件有关,这些事情的不断炒作使其成为一种大众生活词汇,随后这几年,国内性  相似文献   

2.
今日调查     
“性骚扰”第一次进入我国立法程序 最近,几起性骚扰官司都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关注:武汉教师性骚扰案成为我国第一例性骚扰胜诉案件;北京首例性骚扰案仍在艰难的进行过程当中,一时间性骚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记者从全国妇联获悉,性骚扰将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法律起草工作已经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3.
馈赠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那时只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简单的交好行为,经过了漫长的奴隶社会,到了封建社会,馈赠活动被统治者加以规范化,赋予和注入了礼仪的内容,使它带上了强烈的人伦道德意义和色彩,成为中国传统文明殿堂的重要“构件”之一。在人们所进行的大量馈赠礼仪活动中,共同遵循的伦理准则和信奉的行为文化信条有三点: 一是“投桃报李”。它来源于《诗经》中的著名诗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倡导的是一种“礼尚往来” 的行为准则,“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要求人们共同遵奉:真诚相助、…  相似文献   

4.
《职业》2012,(1)
女性受到性骚扰无处伸冤怎么办?最近,韩国职工补偿和福利服务机构做出决定,如果女职员受到性骚扰,不但受到法律的保护,还会将由此带来的精神损害定性为“工伤”而得到一笔赔偿。  相似文献   

5.
中国女性面临着什么样的性骚扰? 被骚扰的女性为何保持沉默? 面对性骚扰,女性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社会又能否对其高悬法律之剑? 让我们拨开性骚扰这一隐形现象的重重迷雾……  相似文献   

6.
谁也无法回避的是在我们围围的社会砚实中性骚扰不仅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跟我国转型期道德水准普遍滑坡有关。至少在我们此次采访调查的过程中,许多受访者都不是隔岸观火地只讲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件,而是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亲身遭遇。你所知道的性骚扰事件1999年2月14日至28日,本刊记者分别以你所知道的性骚扰事件”和“你所经历的性骚扰事件”为题,在前后半个月时间里,同时通过向国际互联网络部分BBS网站有兴趣的网友调查,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及包括机场候机楼、火车站候车室、商场、酒店等公共场所随机走访这两种…  相似文献   

7.
由伦理、文化共同体向政治、法律共同体演进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诞生于中国从“君主制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蜕变过程之中,而国家类型的重塑也促使了国民身份的转变。如今,中华民族已实现了从“文化共同体”向“法律共同体”的初步转化。本文以民族起源、形成与发展为切入点,具体探讨了有关“中华民族”的想象与形成,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实现与完善“法律共同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由之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陆续出现,职场性骚扰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出现。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自身权利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由于职场性骚扰的相关法律规定存在漏洞,防止职场性骚扰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使得相关案件受害人无法获得及时救济,因此,亟需构建防止职场性骚扰的法律体系,保障类似案件受害者的合法权利。本文分析了职场性骚扰的基本问题,对我国当前职场性骚扰的情况进行介绍,进而分析当前我国防止职场性骚扰法律规制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关法律体系构建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的人权保护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应对高校性骚扰的进程中,现有法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并未专门构建出应对这一问题的细致框架,司法权力往往也难以有效介入。校内治理规则之于法治的基础功用决定了这一规则体系应当成为防治高校性骚扰的首要制度性规范。借鉴美国的经验,校内治理规则应在明晰高校性骚扰的规范意涵并设立专门机构的基础上,构建校内处理流程并规定配套措施,划定应对高校性骚扰的举报、受理、调查、复核、认定与处理工作的具体步骤。此外,应创制行政救济程序并完善现有的司法程序,实现公权力救济程序与校内治理流程的制度衔接。  相似文献   

10.
不平等性别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对中国家庭暴力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背  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存在各种形式的对妇女的暴力。这些暴力包括杀人、伤害、强奸、拐卖妇女、性骚扰、侮辱妇女的各种流氓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暴力。本文通过对“打老婆”现象(家庭暴力)的研究,分析中国性别关系不平等的状况以及性别关系不平等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机制和文化根源。从法律的角度看,1997年3月14日,中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在刑法分则第四章中,专门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在这一章中,除将杀人、伤害他人身体规定…  相似文献   

11.
让压力与快乐共舞--2006职场压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娴 《职业》2006,(2):29-31
衣着光鲜,工作体面、收入不菲、业绩卓越.这些都是人们心目中白领的光辉形象。可伴随着“职业病”一词的出现和许多社会精英的离世.人们开始发现“光环”背后的巨大阴影。在美国.每三个工人中就有一个由于压力而生病;在英国,工作压力过大的代价达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在中国.职场人士的压力状况又如何呢?《职业》杂志、中青在线.智联招聘联合进行了“职场压力调查”。调查显示,有42%的被调查者觉得压力较大,觉得压力很大的有20%.而没有压力的仅有3%。  相似文献   

12.
在法律如此不完备的情况下,单靠地方性法规做一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小打小闹,“木门改玻璃门”,是无法阻止职场性骚扰的频繁发生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海军──“性丑闻”的发源地文剑兰虐待妇女已成为美国海军从上到下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50多年来,美国海军尚未打过一场真正的海战,而且自1944年以来也未在战斗中丧失过一名海军将领。然而,过去的一年里,美国海军因性骚扰或者是不正当的性行为事件却导致5名...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2005,(2):57-64
在本文中,我们对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威尔士和瑞典等西方国家的与离婚相关法律进行了研究。同时,由于价值观的因素,我们也承认很难衡量法律的变化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除此而外,本文比较性分析还对文化和有关离婚的法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洞察力,这是分析单独一个国家所不能提供的。因为每个国家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送法上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个“下乡收贷”的案例,对“送法上门”这一普遍现象作出分析。“送法上门”是国家司法权力在边缘地带试图建立自己权威,使国家的秩序得以贯彻的一种努力。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国家虽已建成,但在许多局部地区尚未实现,这是法制未能在农村落实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法治更为成熟的国家来说,在我国,法律的实施效果较差。在法律明文规制的领域内,人们多习惯于依靠对社会“潜规则”的领悟心得来指导交往和处理问题,而法律被搁置一旁。这种现象可以被细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作为被移植的法律制度和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制度的冲突而存在。这一部分从近代中国输入西方文明、移植国外法律制度开始成为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二是本文所要论及的,即在没有法律移植的情况下,中国的传统社会本身就存在这种现象。如果把法律看作社会共同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造成任何法律现象的原因都是整体的,对现象的解释便有无限的可能性。其中,中国传统的“公”“私”观念对造成法律条文的不被执行或不可执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意给女性发送“荤段子”将有可能吃上官司。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对女性遭受的“性骚扰”内容作了较明确的规定,将性骚扰概念扩大到了肢体行为以外,并把“电子信息骚扰”列为“实施性骚扰”的方式之一。江西省在实施办法第36条款规定:“禁止违背妇女本人意愿,以语言、文字、图片,电子信息、肢体动作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制止性骚扰。”同时,第55条款中规定:“违反本办法规定,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或者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情节轻微的,由行为人所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对其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相似文献   

18.
今夜私语时     
Q:我每天都在固定时间乘坐公共汽车去上班,结果有一个男人就盯住了我,虽然没有进行肢体接触,但是只要我上车,他就一直盯着我看,然后我什么时候下车他就什么时候下车。我心里很害怕,不知道这算不算性骚扰呢? A:应该也算的。因为性骚扰不仅是对肉体上的接触骚扰,也包含对精神上、心理上的骚扰。像你说的这种情况就属于一种精神上的性骚扰。但是人们往往对这种情况的性骚扰以为然,你如果和别人谈起时,可能还会被别人笑话:与对方对质,对方也可能不承认,说这只是一种巧合而已。  相似文献   

19.
读过美国畅销小说《凶宅》的人一定会被其中惊险怪诞、扑朔迷离的情节所深深地吸引。在国外,The Haunted House(有幽灵出没的屋子)是小说家和影视作品的极好题材,同时也是旅游的一个最好去处。在中国,自古以来,有关“凶宅”的传说也层出不穷,蒲松龄所著的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有关“凶宅”的描写更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那么,世上真有“凶宅”吗? 早在几年前,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地质生物学家通过对美国、英国、比利时、印度、埃及等国家的20多座“凶宅”进行实地勘探,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6日,北京奥运会火炬在伦敦传递过程中遭受干扰,先是有一名“藏独”分子试图抢走火炬,然后又有两名“藏独”分子企图扑灭圣火,此后又有数名“藏独”分子试图阻拦火炬传递;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当时的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在英国当地的《卫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看到奥运火炬被抢之后的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