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宝根 《老年人》2015,(1):35-37
红军长征在湖南经过的地域广、影响大。湖南既是红六军团西征的落脚点,又是红二、六军团长征的出发点,更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起死回生的转折点。红六军团:浴血开道挺进湘西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围剿”。在共产国际派驻中共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领导和王明“左”倾错误指挥下,中央苏区第五次  相似文献   

2.
石海 《老年人》2006,(11):34-35
湘西重镇洪江,曾是中央红军选择的第一个战略转移方向1933年9月底,蒋介石集中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失陷,标志着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御敌于国门之外”战略的破产和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的防御线接近崩溃。4月,面对日益缩小的包围圈,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召开会议,绝大多数委员都原则上同意突围,并很快拟定了突围的作战计划。这一计划得到共产国际的批准。这份战略计划,最初的打算是从赣南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沿赣粤湘桂边境向西进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在外线消灭敌人,建…  相似文献   

3.
刘昭豪 《老年人》2006,(12):38-39
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中国名李德,笔名华夫。他参加过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和德国中部工人武装起义,被捕后越狱逃往苏联,参加苏联红军,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李德具有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1932年秋来到中国,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代表。李德指挥第五次  相似文献   

4.
贺吉元 《老年人》2003,(5):34-35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美两国关系严重隔绝,美国学者本杰明·施瓦茨却一头扎进故纸堆里研究起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和毛泽东的关系来。各类资料浩如烟海,他仔仔细细翻阅,在1930年第14期的《国际新闻通讯》上,突然发现了共产国际为毛泽东发的讣告。他如获至宝,将全文摘抄了下来。在这则“讣告”中,共产国际以极其沉痛的语气宣告:“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而在福建前线逝世。”讣告不无惋惜地说,“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并指出,“作为国际社…  相似文献   

5.
鲁南 《老年人》2010,(4):36-37
1924~1927年,在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孙中山先前提出并力主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苏联政府不仅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给予中国革命以援助,同时,还先后派遣130名军事顾问到中国直接参与和指导革命。  相似文献   

6.
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谓轰轰烈烈,但其遭遇失败的结果却又值得惋惜。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三个方面探究其失败原因,其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总结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前辈在90年前,为什么能像雄鹰一样“飞”到欧洲去倾听大革命的余音流响,“飞”到苏俄去领受工农革命的风暴?为什么会有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抛弃殷实富裕甚至毁家纾难而走进山林建立革命武装?为什么一批纤弱的知识分子能组织起千万民众用热血托起沉沦的大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引导冯玉祥从旧时代军人转变为革命军人 1896年,李德全出生于河北的一个贫苦农家.早年李德全参加了不少反帝反封建运动,组织、带领地方的妇女举行各种运动. 1923年,李德全结识了冯玉祥.当时李德全在组织进步女性的一次聚会,并在会议上发表言论,初次见面冯玉祥便对谈吐不凡的李德全心生好感.在慢慢接触后,冯玉祥逐渐对李德全心生爱慕.1924年,二人顺利完婚.婚后李德全与冯玉祥相敬如宾,感情十分深厚,在当时是一对令人羡慕的伴侣.  相似文献   

9.
正战火纷飞之地,是她的足迹过处;硝烟弥漫之所,有她的镜头记录。她将悲痛的泪水收进眼眶,她将真相与教训传与世人。本文节选自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张郁廉的自传——《白云飞渡》。战火中加入新闻战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在全面抗战初期,苏联是第一个给中国提供军事及经济援助的国家,运来不少飞机和武器,也派遣了许多军事顾问、技术人员和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0.
何立波 《老年人》2005,(5):40-41
莫斯科郊外,列宁山下的新圣母公墓,是俄国和前苏联许多名人的归宿地。这里也埋葬着一个中国人,他就是王明。1937年11月,王明从莫斯科回到中国,毛泽东非常重视,亲自去延安机场迎接。然而,王明打着共产国际的招牌,目空一切,对中央的工作横加指责。他过高地估计自己在党内的地位,屡屡不经毛泽东、张闻天的同意,就擅自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对外发表谈话和声明,把自己凌驾于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之上。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曾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季米特洛夫关于正式承认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指示…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共产党对黄埔军校建设的历史贡献 1.在创办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人生观念发生历史性的转变,这其中就有共产国际和中共给予他热情的帮助.1921年12月,共产国际马林会见孙中山,马林以苏联和中国国民党联合为前提的见解之下向孙中山提出三条建议,其中就有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内容.1922年8月,李大钊会见了孙中山,同他讨论了建立革命军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中国锻造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养活了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所以我们总是骄傲地宣称中国人完全可以养活自己,不会成为世界负担。另一方面,中国也给新世纪留下了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即人口与资源比例严重失调。中国自从300年前开始,就存在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这一问题非常严重,历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革命,其实际原因就是因为人口压力而起。整个20世纪中国  相似文献   

13.
很多外国游客对中国一个挥之不去的印象,就是那些招人喜爱的穿着开裆裤的宝宝们。在街头,有时还会看到一两个刚学走路的“小捣蛋”随地解决内急。有的游客可能会觉得倒胃口,但也有不少人觉得他们特别可爱。不过很快,至少在城市里,这样的情景将一去不返了。城市里的父母们正越来越多地给孩子使用一次性纸尿布。中国的纸尿布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大型商店里几乎看不到开裆裤的影子,一排排的儿童用品货架上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纸尿布。甚至中国的母婴类杂志上那些漂亮的宝宝们也无一例外地带着一次性纸尿布。  相似文献   

14.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革命的话语被逐渐淡化,经济建设获得了绝对的正当性。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口号中,执政者成功地完成了革命话语向改革话语的转换。然而由于对社会公平体制缺乏必要的关注,经济的增长并未使社会所有阶层受益。权力与资本、知识的联盟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了全社会主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工人和农民社会边缘化程度加剧,中国社会开始显现出排斥性体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莲花引路,到三湾改编,秋收起义的队伍一步步走上了井冈山,是机缘巧合,还是历史宿命?是中国革命别无选择地认定了江西,是江西呵护保存下了革命的火种,于是在罗霄山脉的中段,在井冈山这个摇篮里,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井冈山之西,就这样成为井冈山道路的起点,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亲手开创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的起点。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要上井冈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现代化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思想方法 (一)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类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一次最具伟大意义的革命,这次革命就是所谓的工业革命。它是那么的悄然,又是那么的迅猛,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就席卷了整个西欧和北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欧国家和美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陆续进入了工业社会。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社会变迁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剧烈地进  相似文献   

17.
贺吉元 《老年人》2004,(4):40-41
1938年,任弼时受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委托,出使共产国际。他的这次莫斯科之行,使共产国际承认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和策略是正确的,也最终使共产国际认可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1937年8月7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召开中国问题的专门会议。王明以共产  相似文献   

18.
华侨对辛亥革命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正如孙中山所说,“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复踵相接”(1916年致海外革命同志书)。孙中山还说过许多类似的话,其中流传最广的一句是:“华侨是革命之母”(见张永福《南洋与创立民国》)。从根本上说,中国革命固然是中国社会的产物,它的主要条件是在中国社会里面孕育成熟的,但是孙中山用这句形象化的语言来比喻他的革命活动是从华侨里面开始,革命团体的第一批成员和最早的赞助人就是华侨,华侨在革命活动中建立了辉煌的功绩,对于促成辛亥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有充分根据的。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同志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也说:“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强有力的支持者。”现在缅怀华侨这一段光辉历史,当还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活到老真好     
这几年和中国大陆上的老同学通信,知道他们早已退休,有人在退休时安排了第二职业,现在也交了出去。这给我一个感觉,我们这一代的确是过去了。这就是老。人握拳而来,撒手而去,先是一样一样搜集,后是一件一件疏散。或者如某些人所说,只剩下老妻老狗老酒。我发现大陆上的一些亲友对“老”完全不能适应,以致心中沮丧空虚,难以聊生。“革命哲学”是假设人在三四十岁的时候战死了,或是累死了,不料还有一段晚景颇费安排。  相似文献   

20.
李泽厚先生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学者。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曾给我很多启迪。近年来李先生在革命与改良、救亡与启蒙、自由与平等问题上的许多论述显示出他对中国现实社会理解的许多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