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追溯了俄罗斯庄园文化的历史,阐述了俄罗斯庄园文化是俄罗斯文化艺术史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俄罗斯18、19世纪建筑、园林、雕塑、绘画、戏剧、文学等艺术的集中体现。强调俄罗斯庄园的意义不仅在于生活娱乐,而且已升华为俄罗斯历史文化的一种象征,是俄罗斯人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姓名与人类的文化密不可分。俄罗斯民族的姓名文化蕴意极其丰富。他们姓名的演变史也是俄罗斯历史的演变史。了解俄罗斯人的姓名便于了解俄罗斯语言、文化及习俗,是研究俄罗斯语言、历史、民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俄罗斯东正教的历史渊源 ;对俄罗斯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 ;俄罗斯人对东正教的信仰状况和信教者的人员结构。指出东正教的发展是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多神教曾长期作为古罗斯人唯一宗教信仰,其影响早已渗透于俄罗斯文化的各个层面。多神教中的动物崇拜对古罗斯乃至当今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的影响更加不容小视。本文旨在对多神教动物崇拜在俄罗斯实用艺术、童话传说和语言文化中的具体体现进行分析,以求促进我国俄语学习者对俄罗斯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时代 ,“换语作家”倍受关注。作为换语作家 ,艾特玛托夫在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影响下 ,背离了本民族的伊斯兰文化 ,肯定了基督与宗教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思想所起的能动作用 ,并试图通过宗教来完成一条通向理想的人的道路。他的寻神、造神思想和宗教观超越了俄罗斯文学前辈 ,与俄罗斯“新精神哲学”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他重铸后的宗教观具有较积极的文化功用。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的人名是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是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镜象之一。文章分析了俄罗斯人名所具有的宗教性、泊来性、重复性、固定性、社会性等特征,并揭示了其独具特色的语言国情价值,对深入了解俄罗斯国情和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在俄罗斯母体内杂交的产物.而惰性则是其东方性特征,它是俄罗斯群体文化生活的产物.这种惰性特征随俄罗斯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俄罗斯古典文学中表现为四种惰性人物群体,即旧式地主、官僚机器、小人物、多余人等惰性人物系列.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同属东斯拉夫民族,自17世纪以来,俄罗斯逐渐吞并乌克兰领土,开始对乌克兰进行文化上的同化。叶卡捷琳娜时期,这一目标初步达成。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但多数乌克兰人的民族认同已严重弱化,许多人在事实上属于俄罗斯文化圈。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日益增强,它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国家的硬实力。因此对乌克兰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清除俄罗斯文化对本国国民的吸引力,建立自己牢靠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瓦列里·别列列申是俄罗斯侨民作家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诗人在中国生活了多年,游历了中国许多的地方,深爱着中国的文化[1]。他的中国题材的诗歌里内容涉及了中国的人和物,中国的民俗风情。其思想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经常用中国人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作为俄罗斯人他又传承着俄罗斯文化,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使诗人的诗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额尔古纳地区是一个文化边区,本文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对该地区两种文化和三个族群——俄罗斯文化和汉文化;俄罗斯侨民(纯俄罗斯人)、汉族和中俄混血人——互动、碰撞和交融的历史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于一文化边区内的两个或多个族群、两种或多种文化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伴随着俄罗斯侨民在中国的定居而产生的。顾名思义,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俄罗斯的作家以中国社会环境为背景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将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文化融于一身,形成了具有独特意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对生活在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俄侨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以文本分析形式解读、梳理中国俄侨作品中的中国儒释道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俄罗斯族文化生态的调查,总结了这个外来民族文化生态演变的过程,总结出四个阶段,即母文化保持阶段、传播阶段、断列衰退、以及融入当地文化的调适阶段。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自由主义肇始于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时期,由盛到衰,历经三个阶段,自由主义在俄罗斯的衰落,其深层原因在于俄罗斯传统文化与自由主义的内在紧张。另外,俄罗斯中产阶级力量薄弱、自由主义者内外政策的失败及西方对俄地缘政治压力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黑多克作为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其创作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与风格.作品浸透着作者对俄罗斯前途的担忧、对俄罗斯侨民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中国百姓的同情和对中国文化的谙熟与深爱.同时,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视角与具有中国韵味的写作风格.作品中提出并思考的种种人生哲理问题,对当代社会也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沙俄无视中国主权在新疆地区非法发展中民为俄侨,侵犯了中国政府对其国民享有的国籍管辖 权,是公然违反国际法和无视中国法律的侵略行为。由此引起的新疆居民国籍的混乱以及社会的动荡,严重影响了 新疆政局的稳定与中国国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优势语序对语言变异有强大的影响力。汉语和突厥语相同的语序类型对新疆中式俄语产生综合作用,遂使"修饰语+中心语"成为新疆中式俄语定语语序的基本形式。源语类型、数量及影响力是造成受语产生变异的重要因素。新疆、内蒙两地中式俄语定语语序的变异并不同步,说明语言接触环境对语言演变有制约作用。母语使用程度和语言接触途径对语言变异有制约或推动作用。纯俄罗斯族定语语序的变异和混血俄罗斯族定语语序的变异程度不同,内蒙古俄罗斯族母语使用程度较低,汉语接触只限于口语,母语功能退化,因此很多结构规则趋同汉语语序。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 北约更是横行霸道。但是,无论从北约内部的深刻矛盾和新干涉主义面临的困境来考察, 还是从欧元启动后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气候, 以及俄罗斯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战争意志特别是核战意志来分析, 北约都已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危机。  相似文献   

18.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至俄国十月革命前,俄罗斯人陆续跨过界河进入中国黑龙江中上游沿岸地区居住,进而在本区出现了早期俄侨社会群体。探究俄侨进入该地区的历史,从其身份和目的来看,多为采金、经商、外事工作、行医或为人佣工等。虽然早期俄侨多数并不以移民为目的,但他们旅居其闾对中俄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应有贡献;另外,仍有一部分俄侨出于各种原因定居下来,成为该地区居民的一部分,他们与当地各族人民一起成为黑龙江边区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9.
贾宝玉罪感心理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良 《南都学坛》2007,27(1):47-50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十分复杂的人物形象。他身上表现出的鲜明、强烈的罪感心理是其形象的一大特征。他不是以文化的创造者而自居,却以文化的罪人而自命,他的自轻自贱自贬就是罪感心理的表现与流露。从文化成因上分析,贾宝玉的罪感心理是对君父思想的忏悔,希望以此来向国家、君父负荆请罪。这样的忏悔又表现为一种救赎行为,他认为男权文化对女性犯有“原罪”,他主动地担荷此罪而负重前行,故而使他的生命历程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识,而罪感心理又使他获得了超越生命悲剧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20.
独立后哈萨克斯坦的人口和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数量下降、劳动就业困难、犯罪案件增多、民族构成的重大变化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后的主要社会问题。哈萨克斯坦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大量人口外流、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寿命缩短、性别比例失调、婚姻不稳定。由于新旧制度衔接不上,法律管制盲区或空白点导致社会犯罪犯罪率上升。大批俄罗斯人、德意志人和乌克兰人的迁出及大批哈萨克人的迁入,使哈萨克人从占总人口的少数变为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