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亨廷顿发表的《文明冲突论》和“9·11”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外交行为的文化探索。文化通过影响一国的外交行为进而影响国际关系。日本种种“不可思议”的外交行为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特殊文化”基因呢?日本的岛国环境使之具有了一种“岛国根性”,危机意识异常浓烈,因此“集团主义”成为日本文化的典型特征,外交上便表现为结盟外交和“不负责任”外交。独特的“耻感文化”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但是日本人的“町人根性”和特有的“中间人制度”完美地平衡了“耻感”,这一点从日本顺从地接受美国占领便可见一斑。日本“特殊文化”打造的外变气盾必须有所改变.才能在国际社会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
叶蕴 《社会科学论坛》2010,(15):179-184
近年来,很多学者将国际间的表演艺术、体力竞技、脑力竞技等交流活动都称为文化外交,文化外交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然而其概念的使用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论。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外交的含义,接着从“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形成、文化和外交的关系着手,对“文化独立性”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文化外交不具备独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以身份认同、观念和文化为分析基点的研究范式,在指导具有双向性、长期性和文化性等属性特征的侨务公共外交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在通过认同理论强化侨务公共外交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当前以温特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研究的拓展方向:窥探一个民族国家内部不同民族的文化属性,丰富目前以国家为主要分析单位的集体认同研究视角和路径;以认同理论连接侨务公共外交与建构主义的理论研究,建立"多重认同"模型还原建构主义的情感因素;在关注华人民族认同新动向的同时,洞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认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邓显超 《天府新论》2006,(6):104-107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在对外交往中,文化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扩大合作的重要纽带。可以说,文化外交是继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军事外交等传统外交之后的重要外交形式。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目  相似文献   

5.
林媛 《阴山学刊》2011,(4):12-14
文化外交是一个国家通过文化交流传播以促进彼此间相互了解,塑造自身良好国家形象,从而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外交形式,同时文化外交也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美国是世界上在文化外交方面影响力最为强大的国家。美国政府进行文化外交的过程深受“美国例外论”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美国中心主义”和文化优越感,忽视文化的特点、违背文化传播的规...  相似文献   

6.
孙艳晓 《理论界》2010,(9):159-160
在文化外交领域,日本起步较早、经验丰富,研究日本文化外交的过程与成效对于中国文化外交工作的开展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本文的特点在于首先建构文化外交过程与成效的理论范式,并在该理论框架内全面分析日本文化外交的过程与成效。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美国,私人基金会凭借自身优势,在文化外交深度和广度上独占鳌头,这在福特基金会中国项目上表现尤为明显。当前,文化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必须充分发挥资源效应用以促进自身建设及现代化发展,同时清晰把握文化外交的实质,从自身文化安全的角度警惕文化外交伴随的“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后,日本希望通过开展与欧美强国的文化外交而跻身于世界文明国家之列,从而达到“脱亚入欧”的战略目标。二战期间,文化外交演变成为日本实现“大东亚共荣圈”梦想的有力工具。日本分别从理论上强化研究和诠释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文化内涵;从精神上用宗教手段神化“大东亚共荣圈”,从而达到麻痹和控制亚洲人民的目的;以教育文化“亲善”活动达到文化殖民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15,(11)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源远流长,文化交往在给人类留下痛彻记忆的同时,也给人类以美好的回味。文化交流伴随着历史演进的轨迹一路走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上升到文化外交或文化外交战略的高度。随着中国国际交往进程的加深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逐步推进,中国也积极开展文化外交,以有效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中国文化外交的顺利推进是一个良好的开始,然而最为艰难的工作却是文化外交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中国文化外交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热情、耐力,更需要理性,奠定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中国文化外交才会可持续发展。作者认为中国文化外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软实力的全面构建、与对象国文化的有效衔接、对传入文化的科学整合、提升文化外交内容鲜活的生命力和培养文化外交自身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发生后,文化外交再次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考虑到文化外交在“反恐”和打造美国国家民主形象中的战略意义,布什大量增加了对文化外交的资源投入。种种迹象显示,文化外交已经成为美国当前及今后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内外交战略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布什政府对伊斯兰世界文化外交实践的影响及其局限,以期能对我国的文化外交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外交实践与传统文化思想王圣诵周恩来同志历来强调:“在中外关系上,我们是中国人,总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①。他还说:“我们中国人办外事,有这样一些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来自我们的民族传统,不全是马列主义的教育”②。外交家周恩来堪称“东方的伟丈夫...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城市外来人口的身份认同问题成为公共政策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主流的“制度建构”研究范式在城市外来人口身份认同问题上渐现偏颇与不足.实现城市外来人口“身份-认同”的前提并不是“制度建构”研究范式所诉求的政府相关政策、制度的变革,关键在于通过强化既有内群体身份或创生新的“共享内群体身份”,实现其自我及社会的现实认同.相关研究应由“制度建构”范式向“文化实践场域”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文化年”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斐  于海峰 《理论界》2007,(2):109-111
在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格局下,中国日益重视“软实力”的增强,注重挖掘文化作为一种权力资源的潜力。近几年来,中国根据自身的整体外交战略,依托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不断创新的先进文化理念,以“中国文化年”:作为一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外化中华文化的世界性意义,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增强国际共识。“中国文化年”活动的开展,推动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新战略、新格局、新机制的形成,有助于中国国际形象的重塑与良好外部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外交是通过话语的力量征服人们心灵的活动.掌握话语权意味着把政治实力建立在正义或正当性之上,是文化外交的至高目标.文化外交主要有演说与修辞、现代媒体宣传、直接影响知识界、谋求建立话语体系内部具有说服力的因果关系、传播语言等途径.如果文化外交传播的国内话语和外交政策本身存在矛盾,就会迫使国内话语更改.话语形成和变迁有话语继承、话语改造和话语独创三种主要模式.西方话语霸权下的中国文化外交,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外交的技巧、建立有竞争力的中国话语体系、把文化外交列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元旭  卢荣 《兰州学刊》2009,(8):105-107
从经营战略论到企业文化论,再到战略管理的文化学派,管理学理论与实践一直在探寻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文章在借鉴DNA双螺旋结构、企业生命有机体特征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双螺旋结构——由“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构成“双链”,结构(S)、人员(H)、知识(K)、范式(P)形成“碱基”。任何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结构——范式——人员——知识”表达,可称之为“企业基因表达”。双螺旋结构模型由于引入了动态演进的思想,统一了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自然而然地与战略变革和动态竞争紧密联系起来。该模型为分析企业“战略——文化”作用模式,以及管理战略变革、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6.
从美国文化外交的起源看,美国的早期文化外交活动主要通过传教士为主的民间团体进行的,具有浓厚的宗教宣传色彩。从文化外交的内容看,美国文化外交包括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信息活动和国际广播等各种传播交流形式。从文化外交的机构设置看,美国从事文化外交的机构是宣传机构,美国政府或学者虽然极力撇清文化外交与宣传的关系,但改变不了美国文化外交活动的宣传实质。美国的相关立法暴露了美国文化外交对外宣传的本质。美国的文化外交的宣传性是由美国对自身的文化认知决定的,有着内在的必然性。美国的文化外交不是平等的文化交往,而是单向文化输出,是美国文化扩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正日益获得人们的重视;文化与外交的联姻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历史、并与东南亚临近的文化大国,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外交拥有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后者深刻地影响了毛泽东的外交风格。这突出表现在他外交大战略家的风格、理想主义的外交风格、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风格、不畏强暴的外交风格、以诚信为本的外交风格。毛泽东为中国外交开创了一代新风。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化与外交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以不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积极吸收西方政治文化的合理成分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其根本特征是追求和谐。和谐孕育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而中国外交从传统的双边到多边,从政治外交到经济外交与公众外交均体现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自1965年建国至今,新加坡的文化政策经历了民族文化政策、文化经济政策、文化社会政策三个时期。在国民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双轨并进”的复杂局面下,新加坡的文化政策也呈现出清晰的变迁路径:在政策目标上表现为从塑造“政治经济共同体”向建构“文化共同体”的转变,在政策重心上表现为从融入“全球化”向凸显“本土化”的转变,在政策效果上表现为从整合“民族认同”向强化“国家认同”的转变。新加坡提供了一个全球化语境下基于多元族群社会建设民族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典型案例,其文化政策发展和文化共同体建设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对于新兴移民城市和后发现代化国家不乏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