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我国需要将传统的民事、行政、刑事审判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环境司法"三审合一"。"三审合一"有利于统一环境资源案件的裁判尺度,实现环境资源案件的优质高效审理,维护环境资源案件当事人的权益,对环境资源形成全方位、综合性的立体司法保护。这一审理模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如诉讼程序的实质整合程度有待提高,案件审理的合法性与专业性不足,判决的适当履行存在困难等。为了完善环境司法"三审合一"模式,需要积极探索环境资源案件分类审理程序,合理设置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建立健全适应环境资源审判需要的法官队伍和专家队伍。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诸多社会问题。弱势群体犯罪在很大程度上是现实社会问题的征表,易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民众普遍对弱势群体犯罪的原因表示同情,对弱势群体犯罪的关注已经不限于案件事实及其法律适用,而是基于对现实社会制度的不满。民意对刑事审判施压,客观上影响了刑事审判。对于弱势群体犯罪的审判,牺牲法治、顺应民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有利于化解舆情、缓和矛盾,但从长远来看,对法治社会的构建却是有害的。民意与刑事司法的冲突和磨合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必然面临的问题,孤立地谈司法应摆脱民意的干预没有现实意义,而是应营造合理的环境来实现刑事司法与民意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武瑞 《理论界》2013,(9):99-102
司法审判作为人类社会自古至今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肩负着掌握案件事实,判断是非曲直,公平、合理解决案件争议,惩恶扬善和维护社会正义的重任。然而,自有史记载以来,司法审判中时有不公正的判决,各时代也都有冤案发生。冤案到底是如何造成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司法审理中冤案成因的剖析,分析总结其中的共性因素,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的司法审判状况,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冤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常军 《理论界》2003,(5):68-69
以事实为根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司法审判工作的基本准则。它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司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规制司法行为的终极标准。它要求司法机关以真实的工作机制出发,根据案件的真实情况对社会存在的违法性侵害行为,做出对称性的裁判,以对称回应的标准给予违法者以应得的法律惩戒,进而实现案件当事方基本利益的平衡。不可否认,这是当今最理想的司法审判准则,是司法审判工作追求的终极理想目标。但是,司法审判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再加之司法审判事实不可逆性规律的客观作用,使事实根据很难成为司法审判工作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5.
去年五月,"两高一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其适用范围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自愿认罪的第一审公诉案件.通过对简化方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在确保司法公正,实现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深化形式庭审方式改革,进一步挖掘现有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内的司法资源,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并取得了较好的审判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受贿犯罪形态问题,始终是理论上讨论的热点问题.对于受贿犯罪既遂、未遂和中止的界定标准在理论界更是争论不休.如果不关注司法实践,不把研究的视野拓展到实际发生的案件中,纯粹的理论探讨就没有意义,更谈不上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当前,受贿犯罪又出现了新的种类,犯罪形态又有了新的变化,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就无法认识和评价新的受贿犯罪形态和犯罪类型.  相似文献   

7.
对行政不作为违法行为应给予司法救济,已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但由于理论研究的浅薄和司法审判中的不重视,使得这一类案件的救济存在许多弊端与不足,特别是对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判决形式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适用规则。鉴于此,可通过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并结合我国司法体制的特点,对行政不作为违法案件应用履行判决、确认判决、驳回请求判决和赔偿判决,以形成全面可行的司法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8.
保证各级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权的落实,确保司法审判公正;新闻媒体要以公开案情事实为基础,全面、客观地报道案件审判;营造广泛的社会舆论氛围,共同配合人民法院正确实施国家法律;引导公众理解司法工作,加强司法审判工作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实现法律实施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注重司法审判公开的制度化和技术化建设;尝试仿效英美等国建立司法新闻报道协议制度和新闻咨询评议会制度;坚决反对和防止"媒体审判"。  相似文献   

9.
王磊 《学术探索》2013,(5):69-72
民间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罪已经成为司法实务领域一种控制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主要案件类型。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该纪要对审理这类案件的规定较为概括,审判实践中产生了很多争议和问题。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应从犯罪的性质入手对民间矛盾的范围进行界定,以客观标准认定被害人的行为是否应当作为对被告人从轻处罚的量刑情节,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解决间接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定罪问题,量刑时除了考虑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外,还应考虑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司法效率是指司法资源如何配置,而非司法投入与产出之比.司法效率是现代司法公正的基本构成要素,司法资源的稀缺使得司法必须追求效率,否则不足以完成其实现法律公正之价值使命.及时审判规范是司法效率的规范依据.审判及时与否直接决定着当事人能否获得公正审判.未能在合理期限内审结案件的无效率司法,必将侵犯到当事人的公正审判权.提升司法效率的可行之道在于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案件管理.案件管理要求承审案件的法官完全主宰案件的审判过程,且能权威地调动其它司法资源为其案件审理服务.我国移植案件管理制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法院行政管理和案件管理如何分工明确,尤其是使前者不能干扰和影响后者.  相似文献   

11.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语境下,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就要学习和运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社会主义、中国实际、初级阶段三大特殊性入手,认清我国宪政体制以及法律监督宪法地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坚持创新的思想方法,把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责、组织体制与工作机制结合起来思考探索,激发法律监督的内在动力;坚持统筹的思想方法,正确处理检察工作中各种重大关系,确保法律监督职能的协调运转;坚持人本的思想方法,从司法宗旨、司法原则、司法目标、司法评价等方面端正法律监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审判实践中司法透明度仍然较低,部分法院甚至通过各种手段阻止对在审案件的报道和评论.司法透明度低导致群众对审判公正性的怀疑,这是我国司法公信力长期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为避免审判"黑箱操作",增强司法透明度,应当推进重要审判文件全面上网,要求判决书发表少数派法官观点,允许对重大案件庭审进行录像和直播,并开放媒体评论在审案件.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司法透明度可以得到有效增强,人民群众对审判"黑箱操作"的怀疑可以得到极大消除,从而有利于司法公信力的建立和强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后 ,法院受理的新类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和刑事案件的总量都将大幅度上升 ,刑事案件的结构和表现形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刑事审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加入WTO给刑事审判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人民法院应转变观念 ,树立大局观、公平观、人权保护观、公正观、效率观等现代司法理念 ,进一步推进法院的司法改革 ,加强刑事审判队伍建设 ,以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4.
审判管理是法院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大庆市两级法院自2009年探索创新审判管理工作以来,目前基本形成了相对规范的审判管理体制、审判过程监督指导机制和审判质效目标考评机制,在超审限、案件质效、法官队伍整体素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工作开展不顺畅、信息系统不完善、管理层次不高等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审判管理工作水平,就要不断深化法官队伍思想认识、提高审判管理水平、加强法官队伍建设、推进科技服务司法建设、强化法院审判职能。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民众对刑事司法寄予了过度的期待,刑事司法与民意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弱势主体犯罪或被害的刑事个案,其生存状况、犯罪原因、被害原因等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是民众关注案件的重要原因。基于强势主体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民众更愿意通过对案件的关注、将案件事实的公开化来约束其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刑事个案中加害与被害双方的身份差异愈为明显,案件就愈易受到关注。民意表达易受涉案主体身份特征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案件事实及法律适用本身,更多是对案外因素的关注,民意表达更多地呈现出社会问题司法化的特征。应加速推进社会改革,建立健全公平、平等的社会运行机制,进而改变身份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并进一步厘清司法本身的职能定位,区分社会问题与司法问题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中存在着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遗赠行为。公序良俗原则作为一个抽象的民法原则,在遗赠案件中,由于司法审判缺少具体明确的法律判断和适用标准,经常会出现某一类相同或相似的案件在不同的法院有着相反判决的情形。德国审判与性有关的违反公序良俗案件的理论与实践值得借鉴,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我国公序良俗原则在遗赠案件中应该结合法律的刚性和道德的柔性,采用综合判定的审判标准。  相似文献   

17.
刑事申诉案件,泛指那些经过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需要重新审理的案件。对这些案件的审理,是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原判事实不清、定性不准、处罚不当的案件重新公正处理;使逍遥法外的犯罪分子重落法网并受到法律的制裁;使确实受到冤、错的公民重获新生的自由。在司法实践中,随着我国法制的加强,法律的普及,更主要的是执法水平的提高,改判的案件比较少,而刑事申诉案件大多是那些原判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罚适当,应依法予以维持原判的案件。这类案件数量多,难度大,…  相似文献   

18.
人民法院工作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我国司法制度的最大特色,也是人民法院开展工作最有力的保障。人民法院应当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有机结合起来。要正确认识在新时期的政法工作中处理好"两个坚持"相互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坚决反对各种错误观点,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司法工作的自觉行动,把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方式,始终确保"两个坚持"有机统一、相得益彰、一体实现。  相似文献   

19.
张新宇 《江淮论坛》2014,(5):127-131
媒体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司法案件进行报道,既可以满足一般公民的知情权,也可以起到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舆论审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正审判。法律需要对言论自由与公正审判进行平衡。鉴于我国特殊的司法体制和司法环境,同时伴随着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的不断发展,通过对舆论进行限制的方式来保护公民公正审判权的难度大幅提升。可以通过对特殊主体限制与保证审判独立的方式来对“舆论审判”进行因应。  相似文献   

20.
建设更高水平的基层法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基层法院的人案矛盾显得更为突出。通过推动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不仅可以让大量案件在司法审判程序之外得到化解,而且让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有序分流,促进整个法院案件审判质效的提高。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需要持续推动基层法院繁简分流的理论研究、制度设计和平台构筑,让繁简分流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基层法治的程序保障,解决司法资源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切实回应群众需求,提升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