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和谐民族"政策.在西藏立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政治关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尊重藏族风俗习惯等,构建和谐文化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西藏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党的"和谐民族"政策在西藏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落实.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这一标准也是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也就是通过发展生产力,促进少数民族的繁荣进步. 一少数民族同汉族一起实现各民族繁荣进步的标志为:一是政治上不断改进和发展平等、  相似文献   

3.
在中央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在大力调整各民族间的经济关系中,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科学技术比较先进的省市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日益密切地开展起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奔向四化的可喜现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民族政策是繁荣各民族的政策。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怎样具体地落实这一政策呢?或者说,怎样具体地帮助少数民  相似文献   

4.
巴东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32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土家族、苗族等2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2.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4%。近几年来,巴东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持续、健康发  相似文献   

5.
西藏自贯彻中央一九八○年对西藏工作的指示以来,经过解放思想,放宽政策,纠正“左”的错误,调动了广大职工和农牧民群众政治和生产的积极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西藏现阶段的农牧业生产基本是自给半自给性的,商品生产不发达,商品率不高,满足不了工业特别是轻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原料需要。西藏农业确有不少的不利因  相似文献   

6.
奉锡样 《民族论坛》2009,(11):61-61
<正>隆回县是一个散居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有山界回族和虎形山瑶族两个少数民族乡,全县居住着回、瑶、苗等23个少数民族共计2万余人。近年来,隆回县委、县政府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发展战略来推动富民强县目标的实现。隆回  相似文献   

7.
从1999年起,我们在全省范围内采取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平时考核与年末考评相结合的机制,并每年安排150万元兑现奖惩。现在已签订到所有地州市县,1443个乡镇(占全省乡镇数的93%),以及民族关系协调任务较重的村委会、街道办事处、厂矿企业。从2003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在影响民族团结稳定隐患比较突出的重点、难点、热点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团结示范点”。  相似文献   

8.
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后,记者走访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李宏规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政法司马敏新司长. 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由15个增至18个.李宏规说,与1982年人口普查数相比,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18个.8年间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也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十年规划的第一年.回顾过去,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 四十年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经过七个五年计划,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十余年,民族地区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很多过去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的少数民族,现在已经建成了初具规模、门类比较齐全的本民族地区的工业体系.沉睡千年的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兄弟民族中,每一个民族的繁荣都与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息息相关.解放以前,少数民族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口增长十分缓慢,有的民族甚至濒临灭绝的边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等项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少数民族的人口再生产也由过去的"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类型转变为"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类型.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是平息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农奴制度的30周年。民主改革前,西藏还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社会长期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十分贫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人民获得了新的生机。但是,西藏少数上层反动分子,企图维护旧制度的永久存在,违背了广大藏族僧俗的意愿,公开撕毁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于1959年3月10日发动了分裂祖国的武装叛乱。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西藏人民迅速平息了叛乱,实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这是西藏社会发展中一场最深刻的革命,是西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巨变。它完全符合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的民族问题依然存在,但它不再从属于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而是“实现四化,振兴中华”总问题的一部分,只能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来解决。各民族间已经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但历史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落后造成的少数民族还不能充分享用法律赋予的各种平等权利的现象仍然存在。增进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仍然是处理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主题。各民族间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矛盾着的方面,但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用  相似文献   

13.
一是把民族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内容。省委通过加强民族工作委员会,总揽全省民族工作,省委副书记兼任民工委书记,省委常委、省政府分管副省长、省委统战部长和民委主任为副书记,省民委既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又是民工委的办事机构。民工委实行委员制,17个部门为委员单位,部门一把手或常务副职为兼职委员。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市、县也成立了民工委,从而形成了“纵向深入、横向拓展”的民族工作体系和民族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陆地边境线上,目前只有广西沿着整个国境线修通了一条上等级的边境公路。这条725公里长的沿边三级公路,东起我国海疆和陆疆交汇之处的  相似文献   

15.
从1980年以后,党中央先后召开了4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着重研究西藏的大政方针问题,并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西藏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将结合改革开放以后西藏的发展和稳定工作,重点阐述4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以及这些观点在治理西藏进程中的成功实践,总结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在治藏实践中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西藏外经贸发展及海关监管的简要回顾西藏外经贸起步于平叛改革后的1962年,是随着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立海关机构,实施对外贸易管制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35年的发展,已由一家综合性外贸公司发展成为在西藏自治区经贸厅领导下的数十家外经贸专业公司。其中金珠集团公司(以自治区外贸进出口公司为主体)、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包装进出口公司、外运公司、国际公司、山海公司、基地公司、藏通公司等都是从这一家公司派生出来的。业务也从单一的边境贸易逐步扩展到远洋贸易、加工贸易、中外合资合作、转关运输等多种形式。西藏的外…  相似文献   

17.
《西藏研究》2000,(1):1-1
我们在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迎来了农历庚辰年和藏历金龙年。在这象征着中华民族团结奋飞的新纪元、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响遍了神洲大地。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之际,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这对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项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这对地处西部地区最艰苦、最不发达的西藏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其他地区相比,西藏的社会经济现状不仅在位次上落后,而且在发展层次上尚处于农业经济阶段,…  相似文献   

18.
西藏经济发展两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当前西藏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一、西藏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首先对西藏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工业化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西藏不存在发展工业化的条件,强调农牧业也可以创造与工业同样高的价值,同样可以实现现代化;其次对西藏经济发展的道路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加强对农业和牧业的投入,(二)大力发展旅游业,(三)加强商业、贸易的发展。二、人口发展与耕地和草场有限的问题。西藏由于人口、牲畜总量的急剧增长,使得人与土地的矛盾越来越大,成为制约西藏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笔者就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对农区和牧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和平解放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集中反映了西藏社会从黑暗走  相似文献   

20.
在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来到的时候,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和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于二月十二日邀请回、汉、满、蒙古、维吾尔、朝鲜、土、东乡等八个民族的各界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